摘 要: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情感教育的理念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对学生成长、人格塑造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并提出了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指导,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情感智慧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实践策略
语文教育是一个引领学生走进情感世界、激发内在共鸣的旅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固然重要,但情感教育也不容忽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停留在表层理解和机械记忆的层面,缺乏对文本深层次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了解情感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积极开展情感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种教育方式。首先,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高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也更加深刻。通过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
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更多的情感状态,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其次,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再次,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共情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这种关注情感需求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同时,情感教育还能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情感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一)积极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情感教育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发展,掌握情感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学习。
(二)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往往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反映。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那么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1]。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强情感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
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是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表达对作品、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
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倾听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情感教育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就像开启情感教育的金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深入探索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例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人生经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等,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文学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其中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往往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特点。教师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往往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把握作品中丰富的语言表达,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情感魅力。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这篇文章不乏内涵深刻的语言表达,如“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锋,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描绘出了匠人们工作的场景和他们的工具。在这里,“孤灯”象征着匠人们在工作中的孤独和专注,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不受外界干扰。而“刻刀”“标尺”和“锋”分别代表匠人们精细的手艺、严谨的工艺标准和追求完美的精神。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画面,展现了匠人们的工作态度。通过品味这句话的语言表达,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匠人们的工作情感魅力。这个画面表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又如“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匠人们与外界的脱节和他们在方寸之间的改变世界的矛盾形象。这种矛盾形象凸显了匠人们的专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同时也强调了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学生通过品味这句话的语言表达,可以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匠人们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他们虽然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正是这种孤独和专注让他们能够在方寸之间找到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语言表达的情感魅力展现了匠人们的创造力和对工作的热爱,同时也鼓励读者追求卓越和创新[4]。
(二)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它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达。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氛围[5]。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祝福》为例,教师可以提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等。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結合起来,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除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活动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形成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如从祥林嫂的人物性格、社会背景、人生命运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表达意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创设恰当情境,调动学生思想感情
情境创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同时调动他们的思想感情。“舞美”情境可以调动多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以形象化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古诗词的意象中,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意象,强化情感体验。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苏轼的
《赤壁赋》为例,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既有变化无常的水、静谧纯净的月,又有无拘无束的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令人陶醉的情境,如借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山川、江流、明月和古桥等元素,同时借助古琴曲或古典箫曲的背景音乐,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完全融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
于刹那间勾勒出古代文人雅致的画卷。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不仅可以独自享受美妙的音乐,静静地感受苏轼吊古伤今的情感和矢志不渝的情怀,还可以用纸笔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又可以和同学去讨论、去分享自己对美景的感悟与体验。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但能直观感受到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家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设计动情导语,激发学生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导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快速进入课文情境。设计动情导语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用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有吸引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例如,在教学杜甫的《客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先设置问题:
“诗人迎接客人时做了哪些事情?诗人和客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交流?”,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古诗。而后,教师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待客仪式情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客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迎接客人的场景。那么,他是如何迎接客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诗人的世界,感受他的情感。想象一下,你为了迎接一个挚友,早早敞开了庭院的门。庭院中,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桌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和美味的点心,茶壶中散发出茶叶的清香。而你身穿一袭整洁的衣袍,站在庭院的门口,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静静地等待着朋友的到来。终于,朋友踏入庭院,你亲切地迎接他,和朋友彼此问候并邀请朋友入座。朋友坐下后,你为他沏上一杯茶。朋友品味着茶香,和你畅谈。”这种待客的仪式感充满了热情和真诚,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待客兴味与心境。
(五)因声求气吟诵,利用语言体悟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吟诵,
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所谓“因声求气吟诵”,是指通过朗读、吟咏等手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从而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语音语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音语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在引导学生进行吟诵时,教师要注重把握语音语调,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传达情感信息。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情眷恋和离别愁绪。语境是指作品所处的语言环境,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进行吟诵时,教师要借助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内涵。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从而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度解读文本、营造浓厚氛围、创设恰当情境、设计动情导语和因声求气吟诵等策略,教师可以实施情感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等。总之,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思考[J].新智慧,2023(23):86-88.
杨震.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6):191-193.
李婉晴,黄雅倩.基于高中语文现当代作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智力,2023(15):68-71.
李瑞.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苑教育,2022(29):19-21.
王文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2):45-48.
作者简介:郑林花(1980.1-),女,福建政和人,
任教于福建省政和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