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学后教”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契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教师在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独学、组学、展学、检学,并始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建构“先学后教”的信息技术课堂。基于此,文章以“准备平面设计素材”这节课的“活动一:图片的获取”为例,详细阐述建构“先学后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建构策略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一节课应当以学生的“学”为起点,以教师的引导为重点。基于“先学后教”的实践价值,教师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依据执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加工”,沿着“独学—组学—展学—检学”这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准备平面设计素材”
这节课的“活动一:图片的获取”为例,教师可采用如下方式建构“先学后教”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独学
“独学”是建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一步,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独立学习,初步获取新知内容[1]。在这一步,教师要借助适当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如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应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体验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在“图片的获取”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围绕“用不同途径获取图片素材”这一知识点,直接向学生提出独立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总任务:探究获取图片的不同方法。
子任务1:阅读教材第2页,利用搜索引擎获取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图片。
子任务2:阅读教材P3,利用PrintScreen键获取
“天宫一号”视频中的图片。
子任务3:打开桌面上的微视频,认真观看,利用抓图软件SnagIt抓取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
这些任务清晰、明确,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大部分学生会认真阅读、思考,并提取关键信息,
细心分析,总结不同的获取图片的方法,最后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发现自己在独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于在后续集中精力探究。在全体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巡视课堂,发现表现不佳的学生,应及时指导。
二、组学
“组学”是建构“先学后教”的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二步,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帮互助,解决独学阶段遇到的种种问题[2]。所以,在学生独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组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定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明晰课堂教学要点,在后续教学中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图片的获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规定的独学时间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走进合作小组,展示彼此的任务成果,发现彼此存在的学习问题,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在学生投身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可走进每个小组中,认真观看部分学生的操作、倾听他们的讲解,了解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确定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表现不良的学生身上,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指导。例如,当发现窃窃私语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注视提醒,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主改正;当发现合作学习兴致不高的学生时,教师可以走到他们的身边,低声询问原因,对症下药。
三、展学
“展学”是建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三步,是指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继续学习[3]。具体来说,参与展示的学生尽可能地给其他学生呈现知识和方法,而其他学生会边看、边听、边思,向他人学习,获取知识、方法,积累展示经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大加赞赏;同时也要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耐心指导。
在规定的组学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选人功能,随机选取学生代表,鼓励其扮演“小老师”角色,登台操作,并讲述操作方法。以子任务3为例,在“小老师”展示成果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在设置普通视图后,我们需要选择‘基础捕捉方案中的范围方案。这里的范围方案有没有特殊要求?是任意的范围方案吗?”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微课,展示不同的范围方案。大部分学生会有目的地进行观看、分析,并确定合适的范围方案。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小老师”描述范围方案。当“小老师”描述正确时,教師要予以赞赏,
并指导学生探究其他教学要点;当“小老师”描述不正确时,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纠正。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会查漏补缺,主动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四、检学
“检学”是建构“先学后教”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第四步,是指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随堂训练题目,驱动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解决问题,实现堂堂清、日日清。检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学以致用,还可以使教师了解自身的教学情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4]。教师要在检学环节设计有实践性的训练题目,
并依据学生的题目解决情况进行学习指导。在学生掌握了三种获取图像的方法后,教师可设计随堂训练题目,具体如下:
题目1:梳理、总结三种获取图像方法的优缺点,
尝试绘制思维导图。
题目2:使用抓图软件SnagIt中的“录制屏幕视频”功能,录制一段屏幕视频,并存盘。
在出示这两个题目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时间。在学生体验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认真阅读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观看他们的操作过程。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代表的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全体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发现彼此的问题,合作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还可以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基于全体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要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操作不同的软件展示不同的获取图像的方法,强调使用每种方法的注意事项,同时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场合,使学生完善已有认知[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将学习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运用阅读、分析、交流、总结等方式学习,对信息技术建构初步的认知。在学生参与每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实现“先学后教”。同时,在建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发展。鉴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应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张晓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2):82-83.
陈勇.试论“先学后教”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8):81-82.
廖小凤.“先学后教”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16):139.
付立亭,冯宇.“先学后教”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才智,2019(28):173.
夏兴竹.初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J].中小学电教,2015
(10):62-63.
作者简介:吴艺民(1985.6-),男,福建云霄人,
就职于福建省云霄县教师进修学校,二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