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研究

2024-06-03 11:59:21张云霞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化学

摘 要: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其中,教师承担引导、中介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策略,旨在推进教学评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为学生创造科学的学习环境,改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了五个维度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倡导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从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措施。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仅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

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1]。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包括观察、提问、讨论、学生自我评估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指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2]。

“教—学—评”一体化体现了教学侧重点从“教”

到“学”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标准从“单一分数评价”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其中,“评价”是灵魂。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

教师应将教学评价嵌入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评价活动,并实现评价先行,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根据评价落实的要求,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和反馈作用。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指向一致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来预设教学结果,而后组织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评价活动,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进而促进教与学的改进。“教—

学—评”一体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3]。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体化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加深教师对学情的认识,促使教师制订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教师应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

第二,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规律容易被忽视,而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精准性,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是“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4]。

“硫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中的内容,这一节内容的编排可以归纳为“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及其转化”,符合学生探索元素的基本规律。经过之前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物质分类观和变化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视角来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促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观念,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5]。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制订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学生能够推算出硫元素可能具备的化学性质,并且能够采取适合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联;(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等方式,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基于二氧化硫的性质来发现二氧化硫的各种用途;(3)通过对二氧化硫相关反应进行分析,认识到反应的可逆属性,初步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了解硫酸的性质,基于稀硫酸和浓硫酸不同的特性,解释科学探究中常见的现象,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5)能够从整体上认识硫元素的不同价态,建立完善的认知框架,理解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的不同性质;(6)借助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进一步构建研究元素的思路,掌握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7)正确理解硫元素知识研究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有了目标的指引,教师便能够设计出相应的“教”

“学”“评”活动,进而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二)基于学情分析,明确评价标准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先行。教师应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进行预测,制订出评价标准,进而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开展做好铺垫。教师应加强对学情的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而制订出适合的评价标准。

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经过之前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元素研究的一般方法,但其科学探究能力还不强,在设计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采取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实施如下的评价措施:

一是明确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1)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即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这一节内容中包含的知识,包括单质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循环、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换、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等;(2)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学生是否可以根据学习经验来推导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使用适合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对实验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等;

(3)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即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否能进行科学探究并树立创新意识等;(4)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明确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计学习任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机会,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三是明确评价中应当注意的事项。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还未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客观看待部分学生当前的不足,由此增强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三)开展多元活动,推进目标达成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推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在“硫及其化合物”三个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创设情境: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火山喷发的场景,借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火山喷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蓝色的火焰?在火山喷发之后,经常会出现刺激性的气体,这是为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情境的驱动下了解自己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硫及其化合物,从而为后续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下场景:在某个实验室里,一个学生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试剂,从残缺的试剂瓶上只能看出这是某种酸,应怎样验证酸的类别?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硫酸知识的探索。

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某个湖中监测出了硫酸的新闻,让学生思考硫酸是如何形成的,进而促使学生去探索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設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对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安排如下的学习任务:(1)阅读学习资料,了解硫的“家庭成员”;

(2)基于对硫原子结构的观察,思考硫可能具备的性质,并用适合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3)基于过去的学习认知,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并进行验证。

又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三课时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如下的学习任务:(1)追踪湖中硫的变化;(2)分析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3)分析硫的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归纳总结本章节内容,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任务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在该过程中为学生搭建问题、资料等支架,能够助力学生的深度探索。

3.认知迁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迁移,

使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提炼出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探究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了章节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探索过程以及之前对铁、碳、氯等化学元素的探索过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物质研究的基本思路。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将零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框架。

(四)基于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结合评价结果,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必要的优化,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教师应当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多对学生进行观察,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的活动,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反思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及互评的活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也应当结合评价结果,通过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借助评价功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深入探索科学知识、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提供适合的指引。教师应正确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基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加强对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实现评价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刘晓岚,陈超,谭亮.“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模型构建[J].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44(21):8-14.

姚福香.试分析高中化学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7):125-127.

牟鹏洲,蒲玉,闫绿维,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化学反应限度”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7):102-108.

向婷婷.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路径分析[J].中学科技,2023(15):27-29.

蓝毅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以原电池单元教学设计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1):101-103.

作者简介:张云霞(1990.5-),女,贵州毕节人,

任教于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10:14:36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