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

2024-06-03 11:59:21谢晓军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班会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摘 要: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文章指出,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升高度;要以教学议题为主线,拓展深度;要以生活情境为本源,增进温度;要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强化效度。

关键词:课程思政;班会课;立德树人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水平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可见,将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已成为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必然之举。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課程。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提高班会课的思政育人水平是值得班主任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升班会课的高度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提高站位、扩延格局、提升高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家国的大我[1]。

在设计“直面挫折 坚毅前行”班会课时,笔者没有直接以“学生遇到挫折时的做法”为主题,而是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先从国家的角度入手,设计了“国家有难时,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那些民族英雄在国家有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为国为民的情怀、百折不挠的斗志和越挫越勇的英雄气概,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学生的民族自信,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笔者在这一环节提出“国家有难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展示。一组学生先以朗诵的方式展示民族存亡之际那些革命先烈所作的诗词,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等。随后,另一组学生展示洪水泛滥后广大军民顽强拼搏、抗洪抢险的视频。这些关于民族脊梁的诗词、视频和照片,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最后,笔者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对该环节进行总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样的总结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以教学议题为主线,拓展班会课的深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程思政的实施可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2]。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的开展可借鉴议题式教学的方式,通过设置具有辨析性的总议题和子议题将教学过程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和展示交流,实现“议中学”和“学中议”,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班会课的深度。

在设计本节班会课时,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或问答式教学,而是借鉴议题式教学的方式,以议题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议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班会课的主题,本着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活化的标准,笔者将本节班会课的总议题设置为“面对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做”,并下设三个子议题构成班会课的三个环节,将教学过程巧妙地串联起来,三个子议题分别是“当国家有难,他们是怎么做的”“当父母遇困,他们是怎么做的”“当自己受挫,

我们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国家、父母、自己三个角度思考面对挫折应该怎么做。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用课前准备的学生登山研学、祭扫烈士陵园的视频导入,随后呈现总议题,让学生在知晓班会课主题的同时展开思考: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该怎么做?在诵读革命先烈的诗词、观看抗洪抢险的视频后,学生思考、讨论子议题一“当国家有难,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读完父母的家书后,学生思考、讨论子议题二“当父母遇困,他们是怎么做的”;在做完“鸡蛋、小鸡、老鸡、凤凰”游戏后,学生思考、讨论子议题三“当自己受挫,我们该怎么做”。笔者在子议题三下又模拟了几个高中生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如学习成绩下滑、人际关系危机或受到师长批评等。上述教学过程从国家“议”到父母,最后再“议”到自己,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化、思想逐渐内化。

三、以生活情境为本源,增进班会课的温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贴切的生活情境展开思政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班会课具有明显的生成性、共识性特点,它遵循一种生活逻辑。课程思政背景下,

教师需要强化班会课的思政育人功能。班会课既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实践,又要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实践。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本源创设教学情境,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推动学生情感升华,让班会课充满真情实意,更有温度。

在设计本节班会课时,笔者深知不能把班会课上成思政课,班会课既要有思想上的高度,又要有生活上的温度,所以笔者设计了“当父母遇困,他们是怎么做的”环节。在此环节,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式,而是组织学生诵读父母的家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父母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课前,笔者安排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份家书,主题是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又是如何克服的。笔者本以为学生家长会比较排斥这样的任务或者羞于开口谈论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但意外的是家长们在得知笔者意图后纷纷表示支持与配合,并且所有家长都按时完成了写给自家孩子的家书,家书内容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与关怀。笔者在收到电子版的家书后,用牛皮纸打印出来并分别装进信封里,让该环节在充满仪式感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家书的私密性。

在“当父母遇困,他们是怎么做的”环节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用心品读父母的家书。在征得有关学生和家长的同意后,笔者组织两位学生上台诵读了父母的家书:“亲爱的宝贝,酒店的生存和员工的生计是爸爸妈妈最揪心的事。让酒店开下去,让员工留下来是爸爸妈妈的责任,也是爸爸妈妈坚定的信念。后来,爸爸妈妈转变思路,转而去做早餐和快餐,每天凌晨一点起床做早餐,天不亮就开始售卖,不等早餐卖完就要同步准备中午和晚上的快餐。每当爸爸妈妈工作到深夜,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中,看到你在认真写作业时,我们的内心都为之一颤,既为你努力学习而感到欣慰,又为没能很好地陪伴你而感到愧疚,希望你能理解、体谅爸爸妈妈。”“亲爱的女儿,还记得妈妈经常带着四五岁的你一起坐公交车去电子城采购电子元件吗?当时生活的压力、创业的艰辛是小时候的你无法想象的。但妈妈心里清楚,要想给你创造更好的生活,就要勇敢面对并努力战胜所有困难。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于是,妈妈咬牙坚持,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

两位学生哽咽着读完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下面的学生则聚精会神地听着并仔细阅读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来推进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到父母是如何克服挫折的,进而使班会课充满温情。

四、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强化班会课的效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理解力和参与能力,因此教师可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课程教学[3]。活动型课程教学的实施要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这样可推动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性是班会课的基调,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作为思政育人的有效形式,可通过开展创造性的议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外,班会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和情境,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实现班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提升班会课思政育人的实效[4]。

在设计本节班会课时,恰逢烈士纪念日将至,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更深刻地感悟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登山研学、祭扫烈士陵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设计

“当国家有难,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一环节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畏之心,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民族英雄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的事迹材料,

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在“当父母遇困,

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笔者设计了家书诵读活动。在设计“当自己受挫,我们该怎么做”这一环节时,为了活躍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笔者设置了“鸡蛋、小鸡、老鸡、凤凰”课堂小游戏。

在课前开展的登山研学、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中,学生先是有说有笑,最后庄严肃穆,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该活动利用了本土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认识。在搜集展示民族英雄事迹材料的活动中,各组学生热烈讨论议题、认真整理材料、声情并茂地展示交流,在活动中提高了对民族英雄在国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敬畏感。在家书诵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品读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及倾听两位同学诵读的家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习父母面对困难咬牙坚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鸡蛋、小鸡、老鸡、凤凰”游戏中,学生之间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游戏,赢者升一级,输者降一级,有的学生最终升级为“凤凰”,有的学生到游戏结束时还是“小鸡”。随后,最快升级为“凤凰”和最后仍是“小鸡”的两位学生发表活动感言。轻松欢快的小游戏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要正视挫折、自信勇敢、砥砺前行。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感,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5]。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班会课承担着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对班会课和班主任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下,班会课可以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全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努力使班会课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让班会课能够真正感动学生、打动心灵。班主任教师要强化思政育人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新育人方式。

参考文献

邱曦露.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实现路径探究:基于“课程思政”视角[J].智库时代,2019(7):86-8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潘永志.情境·议题·体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1-23.

甘靖源.大思政课体系中班会课的重构与新思[J].中小学德育,2021(10):5-9.

梁国鹏.优化班级管理 提升育人品质[J].中小学班主任,2021(13):28-29.

作者简介:谢晓军(1992.8-),男,安徽濉溪人,

任教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第二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班会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花样”班会课
科教新报(2023年11期)2023-08-12 18:10:01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10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38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