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毓
【摘 要】 小学习作教学,教师应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写作基础,在真实自然的写作活动情境中,学生交流、评改,再写作,写自己真实的话,写出个性。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创设情境 读写结合 语言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处于写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学应当依据写作要求和学生实际,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且准确形象地表达,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以小学四年下册《我的“自画像”》习作课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创设真实情境,让写作有意义。
习作教学创设怎样的情境,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活动实际,取决于具体的写作主旨和写作任务。教师应遵循“因势乘便”的原则,创设真实自然的写作活动情境。
《我的“自画像”》在习作要求中明确了具体的情境和写作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教材设计写作情境:学生依次从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教师还可以拓展情境,引导学生分别向新同学、不太熟悉的长辈等介绍自己,体会面对不同对象进行自我介绍时应该有哪些不同。
教学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则可以依据阅读课文设计交流情境——“学习完××课后,我也来说说我的心爱之物”;教学习作“缩写故事”,可以依据课文《牛郎织女》设计表达情境,将这篇神话故事缩写为一篇短文;教学习作《“漫画”老师》,可以设计活动情境,向家长或其他班级同学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有个性的老师……总之,写作情境应针对写作任务、写作主题,依据真实存在的资源,合理设计。
小学生写作时,其思维往往受平时阅读尤其是课文的影响,选取一些看似典型却雷同的语言进行表述。而这些描述,往往不符合真实的交际需求,不是真实的描述。笔者认为,立足写自己的真实的话,“因势利导”设问与追问,创设交流情境(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是指导写作的关键。
例如,教学习作《我的“自画像”》时,首先,笔者利用写作情境设问:怎么让老师一下子就认出你?介绍要真实,否则老师会认错。引导学生从外貌、穿着上客观介绍自己。接着追问:有很多同学外貌或穿着上相似,怎么让老师不会认错呢?引导学生从外貌特征的多个角度来介绍自己,学生由此意识到描写人物外貌时,应当客观全面,凸显人物特征。
顺着学生的自我介绍,教师再次设问:怎么让老师进一步了解你?引导学生从性格特点和爱好两个方面介绍自己。介绍时,应先说出自己的特点或爱好,再举出具体事例,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是否与这个同学相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除了特点或爱好,你是否还有缺点与不足?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认识自己,介绍自己。
这里,因势利导之“势”,既指写作情境,也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有序地一步步推进理解和认知。
文学评论家刘锡庆主张,中小学生的作文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1]小学生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偏于概括性描述,不形象,不充实,也缺乏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问题,“因文点拨”,“写”“评”“改”结合,指导学生写充实,写生动,写出个性。在教学时,笔者利用学生的习作创设评改情境。例如,有学生写自己的“外貌”:
我最讨人喜欢的,就是这张嘴巴了。我的嘴巴大大的,大得好像能吞下一头牛,我的“大嘴”也是我心灵的窗口,总爱与朋友分享趣事。
随后,笔者让学生评一评:这样写是否真实?语言是否恰当?有的同学建议这样修改:
我最讨人喜欢的,就是这张嘴巴了。我的嘴巴大大的,嘴唇薄薄的,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声音响亮。
此时,教师追问: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学生再进行对比阅读,讨论交流。再如,有学生介绍自己的特点:
我是个急性子。下课铃刚响,我这个数学课代表就开始催交作业。过了一会儿又开始提醒,晚交的我就记下来。看着几个还没反应过来的同学,我再次不停地提醒。同学们常说,我的嘴就像最厉害的“机关枪”,谁也抵挡不了。
笔者以此设计评改情境,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交流平台”的两段描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评评这段描写的不足。在点拨指导的基础上,学生修改如下:
我是个急性子。“哎呀,你们作业赶紧交起来,交起来!”下课铃刚响,我这个数学课代表就开始催交作业。过了一会儿,我又开始提醒:“快快快!晚交的我记下来啦!”看着几个还没反应过来的同学,我再次不停地提醒:“你作业改了吗?改了吗?改了吗……”同学们常说,我的嘴就像最厉害的“机关枪”,谁也抵挡不了。
最后,笔者做拓展性小结: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写人物就要写出这个人的个性特点。一是写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二是写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动作,三是写旁人的评论。这样,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人物“画像”。
写作之“评”,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融于整个写作指导过程中的交流互评。实践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是课后作文批阅的评价,而真实有效的评价,应当贯穿课前、课堂和课后。在教学《我的“自画像”》一课前,笔者先随机抽选了五个学生,让他们针对自己的外貌写一个小片段,由此发现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位男同学写道:“我戴了一副眼镜,眼镜之下是我的一双眼睛,眼睛下面是我的鼻子和小小的嘴巴。”这样的外貌描写过于笼统,无法突出与众不同,因而在设计教学指导时,笔者将重点放在“写出与众不同”上。课堂评价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交流互评和鼓励点评得好的学生,同时选择“典型”进行修改示范。课后评改重点是指导学生自评自改,以此培养学生写作后有反思、修改的良好习惯。正如诗人何其芳所说的:“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2]
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生活和情意,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应止于一次习作练习,写一个人物、事物或叙述一件事。所以,教师要“因作拓展”,在一次写作的基础上,立足“发展和提升”再写作。例如,我利用学生“写自我”的体会,设计了二次作文,并依据学生实际,让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自主选择其一进行拓展训练:一是在《我的“自画像”》的基础上,为老师或家长画像,或描写印象最深的老师,或描写自己心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二是读写结合,拓展写作,即在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式刻画自我形象的基础上,阅读典型文章,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写出自我的内心世界,拓展原作内容,表现自我的心理情感特点;三是由写人转向写物,写出一个事物的特点。这样,在写人写物(写形象)方面进行拓展写作,形成前后关联的系列训练,学生也在一次次的寫作、评价、修改、拓展训练中学会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写作经验。
总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既要重视“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写作,也要重视让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写作情境中学写作,立足语言运用来写作、评价与修改,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真实的话,写出个性。※
[1]刘锡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何其芳.西苑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