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研究

2024-05-08 14:59:44吴兵付娜
考试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小学

吴兵 付娜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实现学科核心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从单元教学角度厘清项目化学习的单元内容、目标、组织与评价方式,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从问题设计、主题知识构建和差异教学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推动“项目式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小学;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37-04

项目式学习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转移知识,还能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将项目化的学习过程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去,使课程的实施更加有力。以往,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采取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随着项目化的提出,要突破原有的“道路”,突破单一课程的惰性,形成信息素养。

一、 项目教学概念与意义

项目教学就是通过执行一个整体项目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面向问题解决进行方案设计、原理探究和实践探索,进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到:“信息意识、计算思考、數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义务等是信息技术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质。”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促进了学生的数字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时,学生总是围绕某个或某些特定情景化问题展开活动,并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习得技能,内化为个人能力并最终实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项目教学能帮助学生增强信息课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式实践活动的实施贴近他们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质疑和分析的同时,体会到信息科技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冲击,从而在生活中“反馈”,解决更多的同类问题。项目教学强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顺应了信息科技对教育的需求。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项目是通过问题解决的练习来学习的,它的输出物化于学生所创造的工作之中。从内在认知层面上看表现为学习者认知图式上的变化,从外到内则表现为具体工作的实现。项目主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解决某一问题(如怎样预防网络暴力);第二类是为了设计一个模型(如设计智能应答器);第三类是调查某一现象(如学生所用浏览器类型分布情况等)。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工作的达成效能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其是同伴交互、个体反思以及建模活动组成的探索过程。主题推进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提炼与运用,对习得性经验的深化与贯彻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现就主题项目实践层面阐述项目化学习实践途径。

三、 单元整体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将多个单独的、有密切关系的单个科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教学活动称为“学习单位”。与单一课程相比,单元教学的范围更广,其包括目标、内容、组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将各因素综合起来,建立起每个班级的教学活动,这样,“全局大于部分总和”的系统性效果。

(一)单元组成:由教材单元向学习单元过渡

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项目式学习”中,教科书仍然是主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最为有价值的一种。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单元的内容时,既要以课本为单位,又要根据教材的特征,将项目问题、学科大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合理地平衡现有的教科书单元,从而构建出一种全新的教学单元。

(二)单元目的:由知识技能向学科素养转化

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素养,例如,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等,并且还要对个人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进行强化。教师应该阻止学生因为应用程序而停止学习,使其了解到IT的基本知识,用大概念来组织学科知识技能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三)单元的安排:由任务驱动向问题驱动转变

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基础,建立一个较高层次的思维情景,以问题为线索,把每个班级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问题的特点是真实的、开放的、有推动力的,可以启发学生去探究和实践问题。此类问题通常是一种不良结构,需要学生仔细探究问题的范围,对新知新能的学习以及对试题的理解。教师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技能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高级的学习来引导低级的学习。

(四)单元的考核:由作品考核导出全域考核

项目化学习将评估视为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依托,并由作品评估拓展到全域评估:①在评估时机上,既有成果又有过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点、问题解决方法和阶段结果进行不断的评估,并适时地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高品质地将这个项目的工作进行到底。②在评估方式上,项目化的评估侧重于表达型评估,让学生对驱动性的问题作出反应,如生产产品或者研究报告。③从评估的作用来看,评估不仅是为了探测学习结果,同时也是项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生共同探讨评价的准则,使他们学会用准则来评价别人、评价自己。④在评价内容上,有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其中小组合作方面,评价小组有助于成员间产生积极互赖,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团队中作贡献,降低单个学生“搭便车”行为。

四、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一)打造真正的驱动性问题

1. 提升日常活动项目

日常活动项目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但是它的指向通常比较广泛,更加关注学生的行动学习,而对学习的成果在何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日常的提高需要更加凸显主题的特点,挖掘主题的核心知识,并保持主题的真实性。比如,“进入计算机的世界”,介绍了有关电脑软硬件、网络、安全性及最新动向。在电脑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实际应用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软件延时”“网络延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软、硬)是计算机系统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电脑课程作为教学的主线,进行驱动性提问:假如打算换台新电脑,买什么机型?您会怎样配置一台新电脑?

2. 构建真实情境,由浅体验向深领悟的过渡

项目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注重“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它的核心是从真实情境中衍生出来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吻合。在传统的资讯科技课程中,制作专题型的电子小报,一般都是由学生自行选取题目,是对不同的资讯进行处理而形成的作业。这种类型的课程,常见的教学设计过程可以总结为:“主题选定,设计小报格式,画草图+WPS文档添加相应的信息,互相交流,欣赏,教师点评,学生改进。”根据作者的经验,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难以引起学生深层的求知欲,他们只是对技术进行机械的复制,作业的内容过于单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创办小报的目的不了解,然而,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却不是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而是从教师的意志出发,这与实现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价值目标背道而驰。由此可见,与本学科脱节的教育,是无法发挥学生真实的学习潜能的。

笔者建议,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在校园中所包含的真实情景与情境融合,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实践需求。以《童眼观博物馆》为案例,利用暑假期间,教师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游览,并把看到的故事制作成一张电子小报,展示给大家。此外,在确定了课题以后,教师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项目名称:电子报刊《奇妙的博物馆之旅》

课题需求:制作一本特别的电子小报,介绍该美术馆的特色、作家资料、有关美术馆的文本簡介及游览心得等;并且添加各种不同的美术馆的照片。

教材编写:

简介:展出《美术馆行》中的一张电子小报。

剖析:小报纸的组成(剖析照片、文章、人物资料)。

分类:输入文本样式,修改文件格式,输入图像,设定并装饰页面。

设定问题:如何制作个人版的电子小报?

讨论:探索设计思想,绘制图纸。

解决问题:

照片:可插入本地或网上的照片(包含移动照片的使用)。

文字:加入文字栏或漂亮文字(利用网页美术字体,可制作精美的文字)。

布局:参考别人提供的平面图模板。

练习程序:

(1)生成文本/文档;

(2)插入相应的图像;

(3)适当的格式和底色的选取;

(4)个别报纸的业绩;

(5)讨论私人著述的订正;

(6)精炼并提交。

从以上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指导学生对真正的、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进行探究,教师必须覆盖整个单位的教学目的,并将其提炼成与学生有关的,有难度的问题。实验的效果显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一个接一个地领会到这些知识点,从而实现了对WPS语言的实际运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应用软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 前置单元拓展任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许多教科书都会在最后一节课时设置拓展题。以单元拓展任务为题的发问,使学生从一开始便明确学过的内容是干什么用的,特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提问结构化、组织化地呈现出来。例如,“电子作文”按以下次序排列:“熟悉字处理软件+一段插图+一张表格+一张设计图。”编写作文集这一综合的工作生活情景很强,在进入的时候,教师就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提问,并将其与知识软件结合,对其进行图片排印和网页装饰,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在项目化学习中每一个学习活动所包含的意义。

(二)提升学科融合的素养,打造多领域的实践场所

以项目设计为基础的教学涵盖许多认识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

Scratch作为五年级的初级资讯科技教材,虽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在《青蛙过河》这一课中,为加深学生对“定点移动”这一概念的理解,教材首先规定了步长,然后强调用(X,Y)来表示一个静止的地点,这使得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好去记忆,这就造成了后来许多的玩耍行为。学生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剧本;不理解的部分累积起来,问题累积起来,创造便无法高效率地完成。

这是因为,虽然坐标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涉及,所以即使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也可以理解。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立体感,教师可以考虑将多个学科结合起来,从多个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项目的深层含义。例如,要为“数轴”和“坐标”这些基本的学科打下良好的铺垫,并进行相关的练习。文章从“定点移动”“定块移动”“跳跃移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在语文教学中,《青蛙过河》的安排,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青蛙过河》计划,让学生将数学中的坐标概念带入教室,对固定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通过坐标系的方式,演示青蛙在荷叶上移动的过程。

实践结果显示,多领域融合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学生既能主动参与自身的研究,又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行二度创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将项目式学习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事情全部做完,完成一个连续的工程,能反映出学生积极和执着的学习品质,相互合作,达成一项工作上的共识。其次,由于“主题”的“真实”和“探究”特征,可以体现“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在主题的设计上放手。所设计的问题应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激发其动机。最后,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这一项目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将其探究成果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一目了然的项目任务,并且预留足够时间,便于学生尝试将本学科的关键知识融入展示与练习中。

(三)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构建

1. 挖掘试题关键概念

项目化的目的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项目进行到底,而且要引导他们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找到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而使其对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例如,在“购买和配置计算机”项目中,最终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去解决购置计算机的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去完成一个购置和配置计算机的流程,从而使其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以及每个组件之间的功能和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在数字环境下运用差异教学

(1)数字环境下的精确评价。差异性教学,就是要以评估为先决条件,发现学生中的差异性。教师可利用多种交互式反馈手段,沉淀学生的学习资料,实现精确的评价。

(2)使用交互式的反馈方式,立即作出评价。通过各种网上的交互反馈方式,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了一场互动竞赛。在对学生的评分和答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对他们进行了评估。

(3)利用网上授课系统,评价学生的授课效果。利用网上学习平台,整合各种教学活动,利用新课程平台开展调研;通过在线微操作,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从而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3. 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资源

教师提供以微课、小视频和电子文本为载体的数字化资源,将重点放在学生项目化学习的难度上,并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充分使用数字化资源。有意识地收集、梳理学生对“项目化”等工作的看法,并在学生下一次进行“项目化”的时候,提供一个数字的参考资料。

(四)注重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握学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尤其要以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的特性,制订恰当的教学评估标准,并从教学内容的获取、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开展教学评估。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与理解,为课堂教学提供客观、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估中,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给予积极的、积极的态度;通过专题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专题教学的兴趣,也能间接反映教师参与专题教学的情况。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估的成果中,要对自己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反省,及时弥补和完善自己的不足,勇于实现自己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良好地优化“项目学习”的相关步骤,在“执行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小学IT课程中“项目式”的教学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五、 结论

从单一课程到工程课程的转变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方向,但是,这样的转型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从简单的“单元”概念入手,去掉了教师在教材处理、目标设定、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焦虑,让教师很快就能调整过来。打破单一课程的教学仅是促进其发展的一个起点,要使其真正得到利用,需要从正确理解信息科技的含义、养成良好的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班級学习氛围等角度入手。

参考文献:

[1]施天韵.初中信息技术微项目化学习流程设计:以“智慧社会”项目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65-67.

[2]李静.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90-94.

[3]浦玲玲.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研发与设计[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9):75-76.

[4]周少君.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以停车场收费项目化学习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5):36-39.

作者简介:吴兵(1984~),男,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信息科技教学;

付娜(1985~),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小学信息科技教学。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小学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江苏教育(2017年1期)2017-03-10 19:25:34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1:22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07:12:48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17: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