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2024-05-08 23:52:27周继芳
考试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新课程标准教学情境

摘 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分析情境创设对教学的意义,提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并针对实际教学案例展开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138-0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材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文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被提出,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然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究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在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例如,Crotty等人(2014)提出了一种基于情境的道德推理教学模式,通过呈现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在国内,李晓东(2019)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然而,大多数现有研究仅从理论层面探讨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缺乏针对具体年级的实证研究。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其次,结合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看法和建议。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方便快捷,往往直接采用教材或其他网络资源中的情境素材,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这种做法导致教学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过于注重情境的完美性和理想化,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有的教师会用一些虚构的人物、事件等来创设情境,这些情境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这种缺乏真实性的情境创设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情境创设缺乏互动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是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往往仅注重情境的呈现,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学情境设计得再好,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花哨,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内容。例如,有的教师会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情境,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形式化的情境创设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创设缺乏有效性

初中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往往仅关注情境本身的设计,而没有考虑到情境对学生的有效性。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教学情境只是短暂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无法真正地深入人心,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没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导致情境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了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情境,这些情境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但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教学中存在一些现状及问题,如缺乏真实性、缺乏互动性、缺乏有效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科教学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创设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特定的问题、事件、人物等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課程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创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情境创设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情境创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实践能力。情境创设教学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通过情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最后,情境创设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迁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迁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根据情境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创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往往难以产生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境中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冲突和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其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往往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情境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和法治问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和法治信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意义建构。这种建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情境策略探究

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其次,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与再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情境创设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精心制订教学策略,其中情境创设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1. 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指将教学內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新闻、社会热点以及日常生活琐事,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无处不在。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境设计以下问题:你曾经遇到过哪些危险或意外?你是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生命安全底线是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的珍贵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指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我们受法律保护》知识点中,可以设置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当我们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情境的创设是指通过呈现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案例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授《违法犯罪》主题时,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预防和抵制违法行为。

4. 利用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创设情境

历史典故和名人故事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关的历史典故或名人故事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精神》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岳飞抗金”“林则徐禁烟”等历史事件以及当代社会先进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和感染力,从而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5.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真实的情境,使其更好地感受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情绪相关的动画短片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和如何有效管理情绪。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6.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来创设情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公民的权利》这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公民选举、维权等场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激发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责任感。

7. 注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

情境创设应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在情境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还要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授《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可以创设一个“班级公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级公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8. 倡导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情境创设应该倡导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在情境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教授《劳动成就今天》这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职业体验”情境。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体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情境创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1. 紧扣标准,明确目标

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备课时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青春的邀约》中的教学目标可以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对他人的尊重,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师首先要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情境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 选好案例,引导教学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创设相关情境。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选择近年来我们国家及地方发展目标、维护国家利益等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利益与每个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场景布置、角色扮演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漫画、音乐、影像等多种手段,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实际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情境,通过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教授学生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 结合实际,深化探究

情境创设不仅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便深化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

例1: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创设“虚拟世界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来进行讲解。在此情境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网络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及重要性。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如下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网络生活经历,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避免网络沉迷?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如何正确传播信息等。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网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资料。这可以促使他们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3)组织一次班级辩论会,主题为“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是否同样重要?”让学生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人制订一份网络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清单”,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

(5)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小明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知道是否应该点击。他应该怎么做?为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同时,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网络陷阱和诈骗手段,教育学生在面对网络上的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在网络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6)注重归纳,强调落实。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次,需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正确对待网络生活新空间”的重要性。

例2: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这一知识点中,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生活中的国家安全教育”情境来增强学生国家意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以近年来国家安全形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安全案例,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4)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某班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小明在景区拍摄了一组照片并在朋友圈分享。然而,在照片中无意间拍到了军用机场的轮廓。小明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策略和实例探究,我们可以看到情境创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发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报告。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注重归纳,强调落实

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强调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关于“法治意识”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主题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

(1)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探讨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维护和深化友谊关系。

(2)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一个关于朋友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友谊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友谊与成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朋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讨论朋友之间如何相互促进成长。通过以上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交友行为和态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情境创设需要遵循基本原则等方式,系统地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从而证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情境创设还能够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将情境创设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 结论

我们发现教学情境创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通过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及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情境策略探究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注重实效性不过分注重形式以及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创造力等事项。通过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希望此项研究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云云.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0-35.

[2]王振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4):18-20.

[3]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9(8):56-57.

[4]李晓东.情境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2019,35(5):40-44.

[5]Crotty J,汤圆.基于情境的道德推理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5):80-86.

[6]张家勇.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9(2):12-20.

[7]李晓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8(8):13-20.

[8]郭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8(6):32-38.

[9]王勇.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报,2019(12):14-20.

作者简介:周继芳(1981~),女,汉族,浙江建德人,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航头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新课程标准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4:21:5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2: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57:22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3:15:39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