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单元整体教学要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单元整体情境,立足学情,设计系统多元的教學活动,落实课标评价,推动课堂效果提升,同时,优化作业设计,在多样化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68-04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以课时为单位,课时之间缺少系统的衔接,学生知识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以及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立足全局高度,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样化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系统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及作业设计,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实践化,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 整合单元内容,了解知识关联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首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与整理,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单元内容在整个小学语文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将某一单元的知识学习放在整个学段乃至整个小学阶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确定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思路。
统编版教材的编排基本上以单元为基础,每个单元都有较为统一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低年级学生本身能力较弱,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基于此,在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入手,将学科活动内容与教学活动衔接整理,从而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和思路。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此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识字单元,在识字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识字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了系统多样化的文本内容体系。从整个小学语文教材安排分析,与本单元相似的语文要素主要安排在以下几处: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从孩子们日常接触的民族文化、美食文化、汉字文化等方面入手,聚焦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课文的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基础,前半部分介绍神州美景,与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承接,后半部分则侧重于讲解民族情谊,与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的情感内涵相似。可见本单元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二、 依托《课程标准》,设计单元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学科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体验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树立课程目标。在具体活动组织中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特征,加强内容之间的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要从不同维度入手,搭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课程情境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同样以上述单元为例,《课程标准》中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结合《课程标准》三大任务群的具体学习活动要求,明确本单元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结合人文主题,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掌握识字方法,热爱传统文化”。基于此,在本单元具体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上述教材内容入手,将“识字”和“传统”作为两个学习目标,同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单元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等,设计本单元的总情境。比如,可以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创设“我骄傲,我是中华人”学习主题,以“语境中识字学词,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群,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在积极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发展学生识字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合上述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 在单元主题情境中,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教材为基础,延伸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 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创设中,感受汉字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积累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词汇。
3. 在朗读与实践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历史文化的悠久。
4. 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立足《课程标准》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有效拓展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能从多种角度深入分析单元内涵,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涵,为后续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 立足学情,丰富活动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要设定系统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基础。在具体活动设计中,还要关注学情,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识字兴趣没有形成,识字能力稍显欠缺。因此,“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从学情入手,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群,完善教学活动,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同样以上述单元教学活动的组织为例,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经历有限,但是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及“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题情境、综合学习任务,可以将整个学习活动划分为三个任务:
将单元整体内容按照活动任务以及学情进行重新整合,按照上述三大任务进行综合设计,确保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任务一安排了3个课时,内容主要包含《神州谣》以及“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内容,任务二包含8个课时,主要是《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等内容;任务三2个课时,主要包含单元整理以及“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等内容。如此,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将单元整体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设定系统的任务内容,为后续活动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以学习任务一《神州谣》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安排“闯关解锁图画”等活动内容,从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入手,搭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任务情境:
第一关——解锁字音字义
教师:(出示图片内容)这些画面中藏有很多的秘密,但是他们都隐藏得非常深,大家需要破解其中的秘密才能完成任务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破解“文字读音的秘密”。
教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们都知道了哪些秘密呢?
学生:中国被称为神州、华夏。
教师:是的,中国就像一位母亲孕育了我们,因而我们自称华夏儿女。
第二关——解锁景物特点
教师:(图文结合)这些图画和文字中隐藏了几处不同的美景,你能找到几处呢?
学生: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教师:黄河( ),你们能否给( )里的词语找个好朋友呢?
学生根据上一个问题先填写出括号中的答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组词、说句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做出与组词造句一致的动作。
在衔接性问题设计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场景,将课文内容的学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通过看图识字、组词、造句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能帮助学生掌握除了汉语拼音以外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技巧。不仅如此,在看图识字过程中,学生也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随着单元教学内涵的深入,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表达与实践场景,将听说读写等多项活动融入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比如,承接上述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第三关内容——推荐美景,结合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说一说”挑战任务,让学生向同学、老师介绍神州大地的美景,在具体活动中,给小组同学几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再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还可穿插及时评价。
如此,以低年级学生学情为基础,通过多样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将单元内容细致化、生动化,有效完善学生学习体验,同时通过系统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能够深化文本教学内涵,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四、 推进一体课堂,落实教学评价
在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与目标以及活动的设计融为一体,从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一方面,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单元内容,进行先行评价的设计,评价设计以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制订评价标准,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明确方向。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还可以安排在课堂活动之后,通过个性化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教师综合评价,以多样化的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语文课堂采取的评价方式都偏向于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及时性评价的作用,影响了小学语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综合效果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课程标准》指导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落实评价先行,通过系统的评价标准设计,引导整个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以过程性评价为例,过程性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及时、高效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具体评价标准设计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人物的设计,将多个任务或多个情境积极主动衔接起来,反思教学综合效果,同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识中华民族”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進行评价标准的设计:
1. 能借助韵文、图片、形旁与字义的联系等多种方法认识《神州谣》的生字,会写本课词语。
2. 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背诵。
3. 能在语境中体悟字词的表达效果,感受中华民族山河的壮美。
4. 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谣,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过程性评价设计时要关注评价的及时性,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课时目标设定之后安排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借助评价标准的设定,引导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在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关注单元评价等终结性评价的设计,教师可以采取评价量表的方式进行一般的打分评价,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比如,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以及单元活动设计的基本方式,对整个单元的活动成果进行综合展示,在上述单元总结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最终再进行教师综合评价:
1. 能在创想“未来世界”交流会中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并能够认真听同学的介绍,感兴趣的内容也能多问一问。
2. 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单元内容的梳理,比如,思维导图等。
在单元综合性评价中,教师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以考试等书面测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突出评价的诊断作用,为后续单元作业设计以及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五、 满足学生需求,优化单元作业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作业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同样要关注目标的完成效果、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课堂任务的达成程度,设计细致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优化作业结构,有效促进一体化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样以上述单元为例,在三个任务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的机会和平台,在活动之后也进行了及时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那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作业,比如,“中华文化宝典”记录册,跟随每个活动任务,完成记录册的分册,最后在单元总结课中将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小册子,如在任务一的文化宝典册子设计中,教师设计“走进祖国”作业,鼓励学生查找工具书,进行与祖国相关内容的整理与归纳,比如:
我的祖国的全称是 ,又称 。
我的祖国有很多名山大川,如 、 、 、 等。
我的祖國有 个民族。
……
以每个任务的目标和中心内容为基础,同时结合教学评价标准的达成程度,设计课时作业和单元总结作业,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质量,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综合质量。
可见,“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作业设计作为一体化课堂的保障环节,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六、 结论
总而言之,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情境,满足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需求;以学情为基础,设计系统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将单元整体内容形象化、生动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课堂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及时性、总结性的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单元学习成果,能够更进一步明确评价问题,为后续课程指明方向。在一体化视角下,将作业设计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以评价结果为导向,设计每个课时以及综合性作业,能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疏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通过多样化实践作业达到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眼界的目标,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娟.指向概念性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推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神话”单元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3(S2):30-32.
[2]孙小兵,马铭英.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9):48-50.
[3]杜春蕾.紧扣语文要素,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3(30):10-12.
[4]陈培月.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3(4):118-120.
[5]沈利勋.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4):13-16.
[6]薛潮平.大概念统摄下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8):77-80.
[7]马海荣.单元整体教学的五个步骤——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8):74-76.
作者简介:高飞红(1982~),女,汉族,浙江萧山人,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跨学科活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