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科学指导学生,发挥写作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阐述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旨在为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047-06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所热议的话题。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设计语文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整体巩固及总体拔高的重要部分。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绝对性优势。因而,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写作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新型教学方法,力求在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写作教学缺乏准确定位
准确定位写作教学能帮助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写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优势。然而当前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定位缺乏科学性。写作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最大,初中语文教师虽能够明确写作的重要性,但未能将写作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这就导致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写作教学与其他环节分离,教师通常会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再单独开设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没能完全融入整个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写作的综合性与重要性,导致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使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陷入困境。
(二)教学方法未能推陈出新
写作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学习任务,固定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确保写作教学的效果。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采用单一教学方法。另外,受应试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教师通常会给学生讲述写作的技巧,传授学生固定的写作模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或套用模板的方式进行写作。在写作主题的理解过程中,教师通常也会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硬性讲解所给出的材料,从中提炼出写作主题,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应试教学理念下的写作课堂,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未能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推陈出新。
(三)学生缺乏主动写作意愿
写作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良好的课堂效果要建立在学生强烈的写作意愿上。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生对写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缺乏主动写作的意愿。一方面,写作是一项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初中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积累及良好的表达能力。而初中生大多是在应试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感到思路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初中生习惯通过被动听课的形式学习新的知识,但写作是一项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学生需要通过主动构思,自主创新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有的初中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学习意愿。
(四)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
豐富的写作素材是初中生写出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当学生头脑中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时才能写出主题明确、表达清晰、富有创意的作文。当前初中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困,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封闭性的学科知识上,缺乏对素材积累的意识。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能够停下脚步认真观察生活环境,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及人情世故,在面对写作时学生经常缺乏思路,这种状况下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主题不明确,要么表达不清晰,要么缺乏真情实感,要么整体缺乏深度等。总之,学生缺乏丰富的素材导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以实现质的发展。
二、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理念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思维、价值观及品质等多方面的素养。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焦点,采用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认知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将写作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体系,时刻关注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语文教师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文化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创造力。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会给予写作准确的定位,推进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再以学生获得较高应试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会转变应试教学思维,而应用引导式、启发性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会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探究、交流、分享的空间,引导学生成为写作学习的探索者,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出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写作认知体系。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作文主题展开深度探究,明确写作思路,融入真情实感。因此,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三)提升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写作的意愿
发挥写作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首先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使写作学习变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是一种情感态度,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丰富写作教学的内涵,赋予写作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表达意愿。语言运用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语言运用素养提升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思维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审美创造素养的提升则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审美品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进行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表达的主动性。
(四)整体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高水平的写作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写作思路、准确精妙的语言组织能力、鲜明的写作主旨、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清晰的行文结构。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能整体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主动思考深度研究写作材料,挖掘其真实内涵,抓住写作的重点,促进思维能力提升。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学生能理清写作思路。在核心素养的提升中,学生会在日常学习中认真观察生活,用心体会人情世故,拓展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学习中,学生会综合现有的认知性,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写作主题,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实现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文化自信的写作教学策略
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写作情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学习资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涵养学生的文化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前,初中生写作的兴致不佳,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能抓住初中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创设写作情境时可以融入与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写作情境。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的教学为例,这堂写作课重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书写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写作开始之前,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李白的千古名句,每句诗词配以相应的画面以便对诗句进行诠释,如“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可配上漫天飘雪的画面,教师可向学生解释:李白对空中飘雪进行了认真观察,将其比作揉碎的白云,如果不是作者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很难写出如此佳句。如此,学生能从诗句中感受李白良好的观察能力,从而对本堂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文化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意愿,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2. 以丰富文化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初中生进行写作的丰富素材。而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写作素材,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丰富学生表达能力,还能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入丰富的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发挥写作教学的力量,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教学为例,这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很多初中生在描写人物的特点时,通常会集中于对外貌的描写,这就使得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引入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林黛玉、王熙凤、关羽、李逵等。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原著中对于这几个人物的特点描写的语句,安排学生对名著中人物特点的描写展开深度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掌握从动作、语言、细节、外貌等多个角度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3. 以相关文化主题开展深度交流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大多缺乏深刻的立意,行文主旨也不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融入能深化学生的写作立意,提升学生写作的文化内涵。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相关的论述,教师可以将文化主题引入写作教学,组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学习。在主题探究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与同学相互交流沟通,能深化对文化主题的认知,掌握描写文化主题的方法,学生能围绕文化主题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写出具有深度的作文。以人教版七年級语文下册“抓住细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比较喜欢的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从细节处描写传统节日中的传统习俗。如教师可以布置以“除夕夜”为主题的预习任务,组织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搜集、筛选及整合资料等形式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实现对写作主题的深入交流。学生可以结合除夕的来历、各地的习俗、自身的节日经历深度剖析庆祝除夕夜的细节,从而整理出详细的写作内容,深化对除夕夜的文化角度认知。总之,以文化主题为写作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写作主题展开深度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使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提升语言运用的写作教学策略
1. 积累词汇,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写作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然而当前初中生所储备的词汇量仍然不能满足其写作需求。因此,有的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表达不准确或者重复表达的现象。在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以丰富的词汇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然而,词汇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教师应将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将词汇积累这项学习工作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累新的词汇,并拓展、延伸新词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引入带有新词汇的语句,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促进学生对新词汇的内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渗透写作教学,组织学生摘抄书中的精彩语句,并对书中的可取之处进行仿写或扩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实现学生对美文美句的积累。通过采用以上方式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强化学生对语文词汇的积累,解决当前初中生缺乏词汇表达的问题,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
2. 多面解读,拓宽语言表达维度
优秀的作文不仅体现在措辞的准确性、多样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写作主题阐述的多角度方面。当前有的初中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流水账”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观点具有片面性与单一性。带领学生多角度解读写作主题能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写作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使作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素养的提升,带领学生多角度解读写作主题,健全学生的语言表达维度,使学生能以简洁的语言提升写作主题的表达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面解读“人物精神”这个主题,拓展学生语言表达的维度。教师可以以“母亲”这个角色作为共同研究的主题,组织学生探讨:“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的絮絮叨叨中;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不辞辛苦的劳作中;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对孩子大方对自己抠门中;还有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母亲每一次反思自己向孩子靠近中。在分享交流中,学生对母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掌握了多面展示母爱的思路,在多个维度的诠释中,学生笔下的母爱才能更全面、真实。这样,学生就能从更多维度表达写作主题,改变内容枯燥单一的写作现状,使写作内容更加饱满充实,使语言表达更加完善清晰。
3. 完善结构,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结构布局是影响写作表达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通常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进行谋篇布局,作文的表达效果缺乏新意。在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写作的行文结构出发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提升。在写作结构的完善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索不同结构的作文写作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结构布局方法,从谋篇布局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表达。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写传记”的教学为例,这堂课程要求学生学写人物传记。完善的传记结构能突出写作的关键内容,使传记更具吸引力。由于传记涉及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梳理,安排学生首先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写作的框架,构思作文的结构。成果分享中,学生展示了多种创新的作文结构设置,比如,以总分的形式进行平铺直叙,挑选人物不同时期的关键事件展示身份或命运的转折、以对照式结构展示人物命运的起落等。在作文结构的完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提升思维能力的写作教学策略
1. 培养想象思维,丰富语文写作内容
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必备条件,初中阶段的写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为写作增添更多色彩。想象思維是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展开无限的想象,以丰富的想象对写作进行润色,能够使作文增加更多奇幻色彩。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实写作内容。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描写景物”的教学为例,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景物的状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就需要从独特的视角挖掘景物的特征,以丰富的想象力对特征展开生动形象的表述,从而赋予景物丰富的内涵。比如,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夕阳西下、红光染遍天地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想象晚年宁静的生活,想到人生即便活到最后也要发挥余光,想到夕阳像代表着相思的红豆,想象夕阳像一个红盘等。这样的方式不仅描绘出了景物生动的形象,还能拓展写作的角度,丰富写作的内容,使文字读起来更加饱满,更有韵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展开无限联想与想象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发挥想象,丰富写作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提升。
2.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写作新颖程度
发散思维是初中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写作思路所需具备的思维能力。在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生的写作从内容设置、遣词用句及行文布局都显现出了局限性。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能改变定式思维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创新,提升写作的新颖度。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讲述式写作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情况。教师应立足于写作教学的开放性特点,引出开放性的话题,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对写作内容展开多面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鸡蛋,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观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能发现鸡蛋具有哪些特征?”由于生活经验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学生对鸡蛋的认知也各有不同,在开放性问题的交流中,学生会拓展对鸡蛋的观察角度与认知角度,从外形、结构、功能、价值等多个角度进行思维发散。在发散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独特的角度创新写作观点,对写作主题进行全新分析,以独特的视角对事物进行主旨鲜明的描写,提升写作的新颖度。
(四)提升审美创造的写作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阅读佳作,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
语言美是初中生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审美创造素养提升的第一步。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感知语言美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阅读佳作是培养学生写作中语言美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美对语言表达效果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语言美的重视程度。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写作主题精选一些优秀的作品,带领学生品读佳作中的语言表达特点,探究提升语言美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为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仿写”的教学为例,这堂写作课要求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以仿写的形式培养写作中的语言美。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挑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美文好句,教师可以从学生所选的美文好句中挑出一些经典之作,然后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其中的语言美,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仿写。
2. 组织实践活动,涵养学生写作中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支撑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的内在动力,在初中语文的写作中,学生只有具备真实的情感,才能产生表达情感美的意愿,才能写出立意深刻、情感丰富的作文。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主题缺乏真实的体验,因此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这样的写作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倾注,深化学生对写作主题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真实的体会出发,写出具有情感美的作文。在写作教学中,要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涵养学生写作中的情感美。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改写”的教学为例,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课文《三顾茅庐》改写成课本剧。由于课本剧是戏剧展示的基础,因此课本剧中需要融入各个角色的真情实感,在课本剧的改写中,各小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会各个角色的情感态度,然后投入相应的角色中。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形式分别扮演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角色,学生一边进行故事表演,一边记录整合课本剧的细节。在表演实践中,学生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深刻体会角色的情感,进而将这份情感融入课本剧中。这样写出的课本剧才能具备丰富的情感,读者才能读出其中的情感美。综合而言,作文教学中实践活动能触及学生内心的感受,支持学生写出具有情感美的文章,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四、 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语文写作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作文教学目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写作教学,力求通过写作教学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臧佳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探究[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9):13-14.
[2]周求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23.
[3]刘红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J].新智慧,2023(4):102-104.
[4]韩爽.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创意写作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2(9):22-24.
[5]黄学东.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19):28-29.
[6]白小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4):135.
[7]熊琼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5):148.
[8]潘兰琴.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3):16-18.
[9]张铃.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作家天地,2022(5):85-87.
作者简介:陈金波(1973~),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