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4-04-27 01:32孙金菊
考试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孙金菊(1974~),女,汉族,山东安丘人,安丘市汶水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摘  要: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1-0051-04

文化软实力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且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很多精髓,这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根基。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它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标。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更容易受到各种新鲜事物的影响,需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借此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使其可以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强大精神力量,蕴藏历代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教学与研究价值。在新时期,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情况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吸引力,从而积极地加入继承和创新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接触各种文化的同时,开阔自己的眼界,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文化自信。

(二)培养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找准教育渠道与方法,从基础教育入手,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打扰。欲使学生专心致志于学习活动,教师便应在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源,教师可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调动爱国因子,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同时,塑造爱国精神。

(三)陶冶道德情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有效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展开独立、自主性的思考。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以古诗词教学为例,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歌中,都蕴含作者“托物言志”的理念。以梅花、兰花、竹菊等比喻君子所具有的高雅、贤达、高洁等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的古诗词,将中华的优秀文化传递和渗透给学生,使他们能够通过文字的表面,对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从而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选取材料的时候,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要都考虑进去,以此来设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把符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对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素质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入手,把现实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和欣赏,使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保证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全面落实新课标指向的内容

新课标“新”在对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更加明确,明确提出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题。所以,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教学时,要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所指向的内容,并与教学目的相结合,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的自信心。让同学们更多地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通过“笔墨书香”“汉字发展史”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法、写春联等方式,让同学们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

(三)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現代小学的语文教学更多地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因此,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育显得尤为关键。对刚开始接触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鉴于小学生往往缺乏充分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容易转移注意力的问题,教育者在授课时应努力使内容生动并吸引学生的关注。

三、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让他们觉得学习过程相当枯燥,更别说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掌握了,因此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古诗、文言文本与现代语言有着显著的差异,加上小学生的文化修养相对较低,他们在理解这些文本时会遇到困难。这种学习状态不仅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反而可能抑制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整合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渗透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由于对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理念的了解和认识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将传统文化与生活现实割裂开来,导致了文化的表层化发展。另外,由于教师无法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不足,无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事实上,小学阶段是一个充实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品格。

(三)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针对古文教材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朗读、翻译和背诵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全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走,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和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不利,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教师有时也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匆匆地完成,没有任何实际的教学意义和效果。

四、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群体的最大特点即活泼好动、容易出现“精神溜号”等,教师若一味地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出现教学效果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弱等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安排有趣的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后面更难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姓氏歌》时,教师可以在刚开始教学时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姓氏是家族血缘的传承。在帮助学生理解姓氏后,教师可以展示百家姓,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姓氏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姓氏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二)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途径就是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当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引导学生去学习、去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比如语文教材中不仅有许多古诗词,而且还收录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古典书籍等,想象极其丰富、韵味独特。所以,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先放些纪录片或者电视剧,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这类文章中所刻画的情景,使其对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产生自己的理解,以此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厚内涵。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诗人李白用极其精练的句子描绘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写意山水图。诗的首二句以写紫色烟霞、瀑布来表现写意静态的风景,而后二句则以“直”“三千尺”“银河”“落”等字来描绘瑰丽的动态风景,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庐山瀑布的想象力,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写作技巧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想象力。同时,老师还可把本节内容扩展为“庐山文化”,使学生能认识庐山就是中国田园诗和中国山水诗、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启示,且宗教文化丰厚,集五教之大成。通过这一途径来充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既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能潜移默化地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引入传统节日文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节日文化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充分运用语言教学,让学生体验浓郁的节日气氛,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文化之海中徜徉,深切体验到一种充实和幸福。当前,现有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与节日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了便利,教师要抓住改革的机会,挖掘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这种氛围之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在新课程正式启动之前,教师可以预留部分课堂时间,邀请学生分享春节期间的家庭活动,并分享他们对春节的回忆和期望。之后,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不同地区春节文化的多样性,并在课堂环境中营造出一个积极的节日氛围。接下来,教师将引导学生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深入阅读课文,试图从作者的视角去理解节日的文化,并进行探讨。在这次的讨论中,学生详细地列出了北京春节的各个“步骤”,例如进行大扫除、商店休假、贴上春联、挂上年画、燃放烟花以及制作饺子等活动。在这堂课程的教学任务成功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其他传统节日的特色,例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节日文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组织文化活动,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小学语文课程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因为常规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能够给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也是有其局限性的,仅仅依靠语言课堂,就会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日后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需要主动调整教学思路,从学生视角出发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进行高效关联,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积累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技巧,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态表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美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完《别董大》这一课程后,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以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查找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资料,主动阅读与“送别”有关的经典作品,并为他们做出一些精准的推荐,如《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或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将文章的阅读过程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录制,并将录制完成的作品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内。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了课外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抽出一段时间,把同学们上交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既能满足同学们的表现欲望,又能从中选出一件好作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再次,伴随影视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教师可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推薦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要求学生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文化节目内容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对节目的理解。

最后,在班会和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参加具有竞技性质的文化比赛,如诗歌朗诵、国学知识竞赛、猜灯谜等,在竞赛中获胜的团队或者个人,都可以得到物质上的奖赏,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刺激之下,学生对未来的语文课程有了更高的期望,从而更主动地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当中去。

(五)把握探讨环节,强化渗透有效性

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深入地交流与探究学习内容,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要先引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而后再为其提供一定的探讨时间,并设计合理的辩论主题。如“太阳是在早上大还是中午大?”以此让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展开探讨和辩论。通过这样的探讨环节,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此之中,教师可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如可结合孔子的回答开展思考和探析,以此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学习要保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科书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可以适应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生素质培养。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积累并认识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品德。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真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77-179.

[2]李静雅.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98-200.

[3]王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3(25):156-158.

[4]杨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第二课堂(D),2023(8):3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