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

2024-04-27 15:54沈玉宜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地理

作者简介:沈玉宜(1977~),女,汉族,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对整体教学进行规划。在该理念之下,教师的教学应当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习思维和知识转化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基于此,文章将深入探索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132-06

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相互独立的现象,教学整体设计的指定对象目标意识也不强烈,且存在弱化教学评价的情况。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以此解决相关问题。

一、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探索的研究价值

(一)解决“教”与“学”的分割现象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初中地理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其教学规划是在教师对地理学科的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规划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因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节奏是否能够与自身的教学节奏相匹配的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互独立,以及学生的学习节奏与教师的教学节奏不相匹配。而“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规划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节奏,并以此来规划具体的教学计划,设定出更能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提升的教学活动,最终有效地解决“教”与“学”的分割现象。

(二)强调评价的教学价值

评价环节在教学当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反馈调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评价辅助教学管理,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学习自主性。而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会弱化教学评价,使得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地理知识水平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分数。然而分数只能告诉他们对目前知识掌握的现有水平,却不能告诉他们应如何来提升地理学习水平。

探索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就是为了能够充分挖掘教学评价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能够以教学评价为参考,探索提升自己地理学习水平的途径,利用教学评价为学生构建出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地理学习水平的学习模型。而教师所给出的教学评价必须是动态性的、直观的,让学生能够直接发现自己在地理学习上的不足。

(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与其说是在学习地理知识,倒不如说他们在学习初中地理的应试技巧。有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自己的理解,他们并不知道地理学科的具体涵盖范围、学习意义以及学习思路。从而导致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整体的思维过于固化。一旦出现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学生并不会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去进行推理,这便是灌输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而“教—学—评”一体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

二、 初中地理“教—學—评”一体化的实施要素分析

(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要素之一,就是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贯彻落实。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的重要环节融合到一起,而且改变了以往结论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动态性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能够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相匹配,在充分理解该模式理念的基础之上,将其融入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具体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因此,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满足“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教学需求,教学就难以开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除了要教师进行主导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教—学—评”一体化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态性发展,学生必须在能够积极学习地理的基础之上,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沉闷的教学状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分享自己对地理学习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关键的是在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也更有利于教师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者是积极探索。

(三)多元化的探索方法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方式、教学理念都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再加上不同的学校学情不同,这也就导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当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和途径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为了能够让“教—学—评”一体化更加适用于不同的学校,在贯彻落实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尝试多元化的探索方法,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必须理性判断自己的学校在教学上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再结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想要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具备教学理解能力、教学规划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关键素养。而对一些新入职的地理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较少,且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导致最终设计的教学活动效果不佳,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够理想。因此,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素养,培养他们驾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能力。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迅速拉近校内地理教师之间教学素养的差异,确保他们能够透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推行“教—学—评”一体化。因此,学校可以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带领新入职的地理教师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为新入职的教师解答教学方面的问题,增强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新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方面可以向老教师进行学习,而老教师则可以向新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双方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让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落实是当前很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在深入探讨的课题。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想要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节奏,就必须接受现代教育思想,要能够大胆地改革创新,积极与其他先进的教育机构和学校进行交流。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进行教学经验的传授与交流,让新入职的教师能够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先进性和必要性。最好能够邀请其他学校老师彼此交流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落实情况,依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围绕着教学的氛围和学生的体验进行深入交流。在这种和谐的交流氛围之下,提高各自教师队伍的素质。

最后,要引导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非常自信,认为即使没有使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开展教学,也不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具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并不在少数,所以“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落实也会受到相应的阻碍。为了能够让这部分教师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落实,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与这些教师的实际利益产生关联。因此,学校还可以用“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作为考评内容之一,可以组织教学公开课,让教研组的领导带领小组的教师去参观各个地理教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况,根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给出评价,该评价可以最终与教师的考核评价密切相关,增强教师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动力。

(二)打造校本课程,成立教研小组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想要完全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地理课堂当中的应用,仅仅是激励教师积极应用该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从实际的教学角度来看,这样的方式缺乏稳定性。必须以打造校本课程的目标进行发展,对“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进行资源倾斜和对该模式进行透彻的研究,将其打造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践方法,设计符合“教—学—评”一体化的考评模式,以及能够顺应“教—学—评”一体化的教材等。

学校可以成立教研小组,设立研究课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担任研究小组的组长,以“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为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的方式使得地理教师队伍迅速掌握并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例如,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在研究小组初步拟定“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案之后,由小组内的教师实施,然后作为公开课进行观摩,最后让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具体的实施效果,积极探讨自己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见解。

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以打造地理学习园地,作为探索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实验基地。教师可以在基地实现自己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验设想,也可以将基地作为开展公开课的主要地点。学校方面也可以借助该基地确认具体的资源倾斜,如作为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公开交流的主要地点。实验基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贯彻落实,还有利于向校内的教师表达学校对贯彻落实这一学习模式的坚定决心和态度。

(三)走向探索教学,为学生留存自主空间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具体学习逻辑还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阶段,他们会习惯性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安排。而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由于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独立思考,难以将知识串联在一起。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基于自己产生独立理解的基础之上,发表学习意见,以及交流自己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等,让学生能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逐步掌握主动权,打造探索型“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首先,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走向探索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生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能够将自己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地理学习的看法。营造和諧的教学氛围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将这些元素与地理学习进行融合,增强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强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敢于积极自主发言的动力。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态度,从而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交流。

其次,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旨在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对地理学科能够有自己的透彻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朝探索型教学方向转变,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不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而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推断,或者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地理现象。例如,对“认识地球”一课,教师可以规避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长铺直述的教学方式,而改用情境导入法,用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有没有外星人?”等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详细解答。

再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可以尝试融入情境教学法,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融入教学,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早上有雾的原因、在不同的季节天亮和天黑的时间会产生变化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特性和地理学科的具体涵盖范围的理解。教师可以基于此向学生布置“了解地理、认知地理”的系列探索任务,包括记录在不同季节天亮、天黑的时间变化,每天早晨不同的天气现象等,借助这一系列的探索任务,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的学习思维。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单元设计把“如何学习地理”的问题整合在本节课教学中,并让学生及时完成自我检测。“教—学—评”一体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整体的教学是动态性和阶段性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也必须呈现动态性和阶段性,必须通过不同单元和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自我检测,让学生在不同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构建适合他们发挥的学习平台。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既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能够借此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从而依据学生的学习分享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四)走向作业设计,整合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作业缺乏个性化设计、无法迎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动态成长,是传统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病之一。有的教师会直接从工具书上套用现题,或者仅仅让学生熟记一些基础知识。而在“双减”背景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教师要改变高能低效的作业形式,要从传统的“炒旧饭作业”转型为“新情境作业”。这一措施的目的是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评价和教学反馈的情况。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透彻解读,还要对教材当中的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首先,基础性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业。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比较、地球仪经纬度的辨识等。这一部分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地理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知识推理能力。因此,要改变单纯的填空或者是默写的方法,而通过描写某一地理现象让学生推导出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如,某地在中午出现了太阳直射的现象,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带、气候现象等。对这样推理性的作业,学生无法直接从教材或者是工具书上得到答案,必须自己吃透这一方面的基础知识,融入自己的推理,才能够得到答案。因此,基础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提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针对性作业设计。针对性作业要充分考虑作业的弹性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日常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作业难度的把控不够,作业难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准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获得相应评价,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还应该重视对作业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时,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在作业设计上,对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日常生活随时可见的车牌号码,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个省区市;而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古诗或成语等来考查他们对各省区市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复习作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时候,总是非常笼统地划分复习的区域,没有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指导他们应该重点复习针对性提升的方面。因此,教师可以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对应的复习任务。如对基础层次的学生,要学会辨认经纬度和掌握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定义;而对高层次的学生,要学会通过所给出来的图片和信息,判断该区属于哪一个气候带、有哪些气候特点等。摒弃低效重复的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来提升自己。

最后,综合性作业设计。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实施力度仍不够。有的教师仍是以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并没有充分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识图绘图为例,能够准确辨认大陆板块、中国地图板块的学生较少,具有独立绘制某一区域地图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没有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是以往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当中的一大短板。为此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要尝试设计综合性的作业,包括信息调查、地图绘制等,以及为了激发学生对综合性作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所处这一块区域的地图。

(五)走向合作学习,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走向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贯彻落实的必要环节。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教—学—评”一体化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论,要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规划。依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只存在于理想层面,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会给教师增加过多的工作量和教学压力。因此,合理的方式就是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让学习水平相对高的学生,能够带领学习水平相对低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分享自己对地理学习的心得,以及共同完成地理作业。

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持续性不足。有的教师在推行合作学习时会在某个阶段突然结束,这是因为在推行的过程中,小组会出现消极怠工,分工不明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模式无法持续。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平衡各个小组之间学习水平的差距,并从中选出能够管理小组的组长。然后让其余学生自由选择进入某个学习小组,充分体现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为了能够建立初始的小组秩序,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推选出组长,然后根据地理课堂学习的需求,让小组组长来划分小组的分工合作内容和负责人员,如数据整理、绘图、教学报告等,这些分工内容划分固定人员进行承担。有了所负责的工作明细之后,就能够有效防止小组之内出现懈怠消极的现象,也能够避免将所有的小组任务都推给某位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发生,这就从根源上解决了合作学习小组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其次,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环节进行调整,将教学评价的个体变成综合性评价,既考查个人表现,也考查整体的小组合作水平。其目的就是让小组的组员能够重视整体小组学习水平的提升,也可以督促组长积极组织小组的成员完成小组任务,提升整体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例如整体表现,排名前三的小组,可以在下次調换座位的时候自由选择位置等,增强小组竞争的动力。最后,在作业设计板块设计小组型作业任务。例如,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整理出当地一整年的气候变化规律,推荐当地适合栽种的农作物等。该小组任务涉及学生对这一课时内容的理解、对地理知识的拓展学习以及对所学习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合作交流完成该小组任务,能提升小组成员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推荐地理知识的学习渠道,如地理学习的网址,发布地理发现的节目频道等,让学生能够在闲暇之余通过这些学习渠道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的时候,应该基于学生当前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理解、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思考方向,初步建立教学的目标,并且围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主旨进行作业设计以及布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该模式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让学生吸收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地解读地理学科的特点,甚至能以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日常交流的话题,为学生创设了能够提升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芦怡婷,赵媛.一致性分析——地理教学评价的又一视角[J].地理教学,2012(24):21-23.

[2]陆静,陆冬群.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21-23.

[3]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4]张菊荣.“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什么?[J].中小学管理,2013(1):7-9.

[5]崔允漷,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地理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