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名著阅读作业设计有效路径探究

2024-04-27 04:11刘振华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双减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振华(1989~),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进行更高质量的教学,其中作业的设计更需要教师的统筹规划。“任务驱动”下的作业设计,就是将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转化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反向设计,形成作业目标;围绕目标,根据学情设计多样态的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小组共读,完成相互评价。在任务中、情境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关键词:任务驱动;作业目标;合作研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010-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经典名著就像一坛历久弥香的老酒,其味无穷。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走进大师笔下的世界,与书中人物交流,与大师交流,我们能获得诸多人生的教益。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多读名著,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读写技能与思维能力,真正提升语文素养,且从中获得人生教益。然而大部头的名著对学业繁重的中学生来说,读起来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难坚持下去。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笔者就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还能跟着老师的节奏,每天读一两回,但没过几天,不少学生就坚持不下去了,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勉强了解名著的核心内容,稍微深一点的问题就回答不出来了,更不要讲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分类,以及进行专题探究等。为了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阅读名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等,笔者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并适时开展交流研讨活动,经过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一、 反向设计,确定核心作业目标

首先,从小说文本内容来看,《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丰富想象的作品。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叙写了一个个极富趣味、天马行空的故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都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学生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有很大兴趣,相互之间能交流讨论情节之间的联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发表对人物的看法,产生争鸣。然而,小说的语言终究与我们的表达有不同,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小的障碍,使学生阅读的连贯性不强,影响了阅读感受。其次,《西游记》是一部有着丰富内涵的小说。学生很容易就能读出诸如反抗、坚持等主题,但如果仅限于此,思路未免又太狭隘了些。因此,教师可以以情节分析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说情节设置技巧的同时,带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人物,进而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多层面的解读,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

从七年级学情来看,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充满着期待,学生对《西游记》既熟悉又陌生。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是很深入;对一些经典的情节,学生相对了解,但是对书中细节性内容的把握就又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储备引向深入,更深层次地了解小说的情节,进而分析人物,探究主题。

结合文本和学情特点,《西游记》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精读与跳读,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②结合相关情节多角度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③探究、提炼小说主题,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有了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情况思考具体的达成策略,并以教学目标中隐含的读写策略为主线,确定作业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作业,帮助完成教学目标。据此,《西游记》的核心作业目标设计见表1。

表1中,第一、第二条作业目标指向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力争有更多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并学习小说的内在逻辑;第3条目标指向小说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并能够运用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并且由此推断小说的情感倾向,为主题的总结做好准备;第四条目标指向小说的主题,力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解读小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四条作业目标,从情节入手,進而到人物、主题,由整体感知到重点突破,呈现了小说阅读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了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来看,有理解,有分析,有综合,各层级作业都有涉及,也符合分层作业的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二、 围绕目标,设计多样态的作业任务

“在单元类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兼顾题型的丰富性,让孩子能在生活化、主体化、项目式的体验中经历真实的学习历程。”由此可见,名著阅读作业设计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类作业,机械类作业较为死板,很难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在平时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围绕相关名著的教学目标,设计体验类、表达类、书面类、设计制作类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些不同形式的作业,一方面紧扣教学目标,能解决小说阅读中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真正提高作业的效能。

(一)提取关键词,设计主题类作业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主题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探究。这样的作业可以是某个人物卡片,可以是主题统领下的思维导读绘制,可以是人物的解说词等。在这样的设计思路引领下,笔者根据既定的作业目标,将《西游记》的核心作业任务设计如下:“唐僧师徒我评说”,结合具体情节/细节评说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

[课前作业]

作业1:各自阅读《西游记》至第65回,然后再次重点阅读“三打白骨精”“智激美猴王”“三调芭蕉扇”3个故事。

作业2:有人这样评价唐僧师徒四人:“唐僧可憎,悟空可颂,悟能可气,悟净可敬。”请你从师徒四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情节(重点结合“三打白骨精”“智激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和相关细节,以“我同意……”或者“我不同意……”为开头,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和看法,完成导学案。

[课堂作业]

作业3:根据课前的小组抽签结果,小组交流所抽到的人物,修订、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作业4:如果师徒四人只能有三人可以去西天取经,你觉得可以首先舍弃谁呢?

[课后作业]

作业5:以《西游记》故事为背景,制作一张人物主题书签,要求手工绘画、图文结合。

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指向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前作业1、2引导学生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课堂作业3、4着重在情节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人物的多面性,课后作业5是对前四项作业的总结深化,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对小说人物、主题的理解。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以上作业,就要主动去阅读相关章节,并进行思考探究。同时,作业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考虑到了学生会对事件、人物有不同的看法,给了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西游人物书签”是个性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创作。“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教师要布置分层次、个性化的作业,照顾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坚决克服纯机械的、低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力求通过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建构起阅读类似长篇小说的一般路径,真正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同时,以上作业也是连续性的,是一个系列性的主题作业,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置学习情境,设计体验类作业

语文学习情境是指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包含相关学习要素的,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语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或学习场景。王宁教授指出:“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进一步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强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西游记》作为经典的神魔小说,极富想象力,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时可围绕“西游颁奖盛典”这一学习情境展开。

活动预告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班的《西游记》阅读学习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为了表彰在取经路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特举办一次西游表彰会,现向广大读者征集《我眼中的西游人物》小册子,请各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完成如下学习任务。

作业一:西行线路及相关人物导图

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艰辛。请根据小说内容,绘制一份简要的西行路线图,并在相应的地方标注师徒四人遇到了什么困难。

作業二:“最佳×××”评选

《西游记》作为著名的神魔小说,生动刻画了唐僧师徒及诸多神魔形象。现需要评选“最具坚定信念”“最具打拼精神”“最佳配角”“最厉害妖怪”“最厉害天神”等人物评选,请从人物生平经历、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相关情节等角度制作一份人物信息卡片。

作业三:西游英雄颁奖词

西行之路,充满艰辛与坎坷,但尽管如此,唐僧师徒4人依然克服重重苦难,到达西天,求得真经。请你根据“作业二”中评选的人物,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七(3)班团委

2023年12月20日

在“西游颁奖盛典”这一情境中,学生参与《我眼中的西游人物》小册制作活动,由浅入深地进入作品内核,真正读懂了小说。当然,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在作业中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绝不能只是表面繁荣,要通过情境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基本路径,从而能够在其他名著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

(三)强调思维可视,创制表达类作业

表达类作业重在学生的说和写,要将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分享出来。展示形式是多样的。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像语音、视频、演讲、微写作等形式都可成为学生思维可视的手段。教学《西游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孙悟空有深入的理解,笔者围绕“孙悟空”这一形象,设计了如下作业:

作业一:取昵称

孙悟空申请了微信号,但是没想好昵称。请你帮助悟空想一个昵称,并说说理由。

作业二:添好友

悟空有了微信号,紧接着就开始思考要添加哪些好友?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帮悟空从《西游记》中选择1~2个人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作业三:发朋友圈

悟空添加了好友之后,就准备尝试着发一条朋友圈,请你选取跟悟空相关的某一个情节,以悟空的口吻发一条朋友圈。

这三个表达类作业思维含量逐渐增加,学生需要在对情节、人物梳理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中“作业三”还要模拟悟空的口吻说话,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人物的独特个性。应该说,学生说和写的过程就是思维外化的呈现,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表达做出评价,进而指导学生能够让阅读走向深处。名著表达类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决定具体的表达作业形式,像人物小传、课本剧展演等都可以灵活地运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名著特点恰当选择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探究名著的积极性,学生真正读进、读懂、读通名著才是我们的最主要目的。

三、 合作研读,注重评价,促进深度阅读

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后,师生需要对作业进行研读、评价,以起到诊断与巩固的作用。

首先,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之前的作业更多的是以教师评价批改为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现在的名著作业大都是开放性的,答案并不唯一,这就需要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能参与进来,一起沟通交流,这样才能相互激发,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其次,评价时要有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要让师生的评价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这样学生的作业才有可比性。以笔者教学《西游记》为例,七年级学生思维偏重感性、直观。名著阅读重在激趣,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为第二部分的主题类作业设计了评价量表(表2)。

与平时的作业评价不同,表2将学生自读与合作研读结合起来,强调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从多个维度对作业进行评分,切实发挥作业的诊断与巩固功能,让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阅读效果。

四、 结论

名著阅读教学要讲策略,重引导,名著阅读作业要着力丰富形式,重过程,重评价。“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切实有趣的问题的驱动下,真正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J].基础教育课程,2018(1):21-2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