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房兴堂
【摘 要】将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与论证式教学相融合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助于为学生理性与辩证思维的发展提供渠道。文章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例,结合图尔敏论证模型,建构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框架,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论证式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社会性科学议题 论证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9-70-04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是指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人类健康、资源使用等领域中由于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而引发的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争议性问题。《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为有效载体,搭建学生关注与思考生物学社会议题的桥梁,并在选修课程中提供“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的选题。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学中基于SSI开展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论证式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论证,学生在此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并切身体验论证过程,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以此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SSI的高中生物学论证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呈现社会性科学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调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或生活经验,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合理且科学的结论。本文以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例进行说明。
一、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框架构建
论证式教学有丰富的教学模式资源,其中,图尔敏论证模型(TAP模型)适用于大多数课例教学。该模型由六大要素构成完整的过程性论证,分别是主张、资料、论据、支持、反驳、限制条件。[1]在六大要素中,前三个要素为论证模型的核心部分,后三个要素为论证模型的拓展补充部分。本文构建的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框架如图1所示。
第一,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有关的SSI,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分组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形成初步主张的过程。第三,学生通过对SSI的思考进行资料收集,资料的来源渠道多样,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媒体资料、图书期刊内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等。通过对资料进行加工,得到证据进而推理分析。第四,小组依据证据可进行反驳,组内成员可进一步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五,通过小组间的思想碰撞,进行综合考量,总结出共同主张。其中,共同主张可以是经过修正的任意小组的主张或小组间通过协商而总结的新主张。在此过程中,教师掌控全局节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完成多元化评价。
二、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设计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社会各界对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争议不断。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本文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例,进行论证式教学设计,以期引导学生关注并正确对待SSI,以理性的思维辩证看待转基因食品,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呈现议题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依托教材内容,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切入点,教师提供社会热点议题,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呈现SSI,并开展活动。一是展示视频资料:2013年12月22日,央视网财经频道《对话》专访——“袁隆平:天下粮仓”中关于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部分内容。二是以视频中的资源创设有关SSI的问题情境,针对专访中所提出的现象:面对转基因,常常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赞美它的人认为转基因是“人类的天使”,批判它的人认为转基因是“潜在的恶魔”。据此教师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二)自由分组,初步主张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探讨,学生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教师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划分为两大阵营,并进一步划分相关部门人员、科学家、食品供应商、消费者等不同的角色。结合阵营和角色的划分,教师对班级座次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安排。相同阵营和角色的学生自主形成一组,划分阵营和角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形成初步主张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引导,谨防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
(三)收集资料,证据推理
确定初步主张后,学生可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图书、期刊、报纸等;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从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等在线平台中获取资料;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编制调查问卷等,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资料进行整合,提取相关信息,进而形成证据,进一步支持主张。学生基于初步主张整理的相关证据、推理如表2所示。
(四)组间反驳,组内支持
反驳是学生在论证学习中因质疑对方而根据证据推理得出新的主张的过程,是一种批判性行为。支持是再反驳的过程,学生面对反驳时进一步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证据、推理加以解释说明的过程就是支持。反驳与支持的过程更能体现论证的质量与品质[2],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论证式教学中,不仅要积极鼓励组间学生大胆质疑反驳,而且还要引导组内学生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精神,进一步支持提出的主张,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科学论证能力。本议题的主张以及相关的反驳与支持如表3所示。
(五)综合考量,共同主张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这个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权衡得出主张,并寻找证据支持主张。综合以上论证环节,学生经历了主张、证据、推理、反驳和支持的过程,组间学生与组内成员在论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在此期间,学生进行初步主张的自主调整与修正,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最终得出共同主张:转基因食品需要在健全监督与管理体系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化评价
对基于SSI的论证式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只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着眼于过程性评价,灵活应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教师应以理性的态度开展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成员和组间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调动学生在论证过程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明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其总结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对症下药”。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案例从科学论证过程和社会责任两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見表4),为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提供标准。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议题横跨众多学科领域,既涉及农业、生物、环境、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关系到社会、政策、法规、心理等人文科学领域。在此类议题的论证中,学生处于不同角度和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以理性的角度看待社会中的“两难”议题。
基于SSI的论证式教学新颖有效且具有挑战性。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授课方式,在论证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引领与指导。学生在基于SSI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以证据推理连接资料与主张,在反驳与支持中提升高阶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小颖,金英善,吴晓霞,等.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22(36):11-14.
[2]任红艳,李广洲.图尔敏论证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9):28-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