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2023-11-09 07:58郑万余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新课程标准实践策略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的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科间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必备品格。项目化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艺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一般而言,项目化学习的步骤为“确定项目主题—制订项目计划—落实项目活动—项目成果展示”。文章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例,以项目化学习步骤为重点,详细论述了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项目化学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74-03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或主题为中心,以驱动性问题为主,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问题解决为重点,进行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发展素养的学习活动[1]。项目化学习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真实情境,关注多学科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必备品格。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跨学科应用,又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巩固、发展认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如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美术的表现方法等。项目化学习与《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谋而合,是《课程标准》理念落地的“推动者”。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实施项目化学习。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例,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是项目化学习的灵魂,体现着教师对“教什么”的理解[2]。一般情况下,项目主题须指明项目领域和内容,好的项目主题一般源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学生生活、时事政治等。在实施美术项目化学习时,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定适宜的角度,确定项目主题,指明项目化学习方向。

在“远古的动物朋友”这节课上,学生体验了不同的活动,逐步了解了恐龙等远古生物的外形、生存环境等,能利用图画、泥塑等形式展现恐龙等远古生物的外形特征。部分学生通过多样的方式了解到恐龙早已灭绝,但是并不知道其灭绝的原因。在课堂上,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该疑问给予教师启发。事实上,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突变。众所周知,人类行为是影响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真实且重要的问题。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综合不同角度,教师确定项目主题——保护生态环境。

二、制订项目计划

(一)確定项目驱动问题

项目驱动问题是围绕项目主题而设计的有意义的问题[3]。有效的驱动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发挥自主性,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良好认知,发展综合能力和必备品格。项目驱动问题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兴趣,助力学生发展。教师要结合项目主题和学情,确定项目驱动问题。

例如,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未知问题比较感兴趣。在生活中,他们了解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生物。但是,他们不知道原因,也不了解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具体情况,不知道是否会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不知道要如何应对物种灭绝。基于此,教师确定三个驱动问题。问题一:前五次物种灭绝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物种灭绝?问题二:是否会出现第六次物种灭绝?问题三:我们要如何应对物种灭绝?围绕这三个驱动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收集活动、交流展示活动、创造活动等,促使他们综合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内容,拓宽视野,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践行良好行为。

(二)建构项目框架

项目框架包括具体的项目次主题、项目活动,是项目化学习的导向[4]。教师会根据项目框架,有针对性地组织项目活动,促使学生解决驱动问题,掌握项目内容,获得良好发展。教师要结合项目内容和驱动问题,建构项目框架。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的主要内容有: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物种灭绝的原因,以及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的方法。解决驱动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于是,教师建构如下框架(见表1):

(三)设定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化学习的指导,指明了“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何种程度”。美术项目化学习是以美术学科为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5]。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在美术及其他学科上获得良好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项目活动内容及学生学情,以美术和其他学科为立足点,设定相应的项目目标。

在学习美术时,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掌握了画图、泥塑等艺术形式。在学习语文时,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信息收集经验,掌握了提炼关键信息的方法。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大部分学生能用网络收集信息,借助适宜的工具制作图表。结

合学情和活动内容,教师设定如下项目目标(见表2):

表2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目标

美术学科目标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信息,分析、了解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基本情况,总结恐龙灭绝的原因,了解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锻炼信息梳理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利用小组合作、跨学科思维等方式,归纳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

目标 语文:(1)利用多样渠道、方式查阅信息,提炼关键信息,概述总结;(2)大量阅读,梳理概括,解决问题;(3)逻辑清晰地表述个人观点

数学:利用适宜的统计方法,分析、整理信息,建立时间轴

信息技术:(1)利用网络渠道,收集、整理、展

现信息;(2)灵活操作软件制作海报、PPT课件、视频等

三、落实项目活动

项目主题、项目计划是项目活动的准备。在做好准备后,教师要紧扣项目主题,围绕项目计划、项目框架,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适宜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结合项目目标,使用恰当的方式实施教学评价,借此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推动项目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学生达成项目目标。

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例。在活动之前,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本地的科技馆,了解了恐龙的基本情况。同时,学生事先阅读科普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知道了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基于学生的活動所得,教师鼓励他们创作恐龙作品。在课前阶段,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作用,联想语文、科学内容,自觉在脑海中描绘不同的恐龙形象。与此同时,学生回顾美术所学,联想用绘画、泥塑等形式进行创作的方法。之后,学生彰显个性,使用不同的形式创作恐龙作品,展现恐龙的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搭建舞台,鼓励每个学生轮流登台展示恐龙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放评价单(见表3),引导全体学生细心观看、评价。

表3 美术作品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他评

造型表现 是否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展现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展现出了恐龙的特点 ☆☆☆

是否制作出了简单的恐龙泥塑,展现出了恐龙的特点 ☆☆☆

设计应用 作品中是否表现出了大胆的想象 ☆☆☆

是否安全地使用了材料、工具 ☆☆☆

欣赏评述 是否用简单的语言、逻辑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方法 ☆☆☆

综合探索 是否应用了语文、数学等学科内容

评价说明:还需加油(涂黑一颗星星),合格(涂黑两颗星星),优秀(涂黑三颗星星)

每个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组织语言,逻辑清晰地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有学生说:

“我在参观科技馆时认识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如霸王龙、棘龙、鲨齿龙等。我想象它们生活在美丽的森林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我把我的想象体现在作品中。”

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联系项目目标,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目标。经过诊断评价,教师确定大部分学生能用美术语言表现恐龙,并逻辑清晰地表述个人观点。于是,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赞赏,顺势开展后续项目活动。此外,在活动后,教师回收学生的评价单,综合自己和学生的看法,确定活动实施情况,由此调整活动计划,推动活动进一步开展。

四、项目成果展示

在体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建立良好的认知,积累生活经验。如在体验“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依次解决了三个驱动问题,感悟了人类行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于是,教师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组织两项展示活动。

第一项展示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在活动中,教师利用校园宣传栏,展示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形象地再现了人类行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介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其他班级学生和教师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教师还利用校园广播,鼓励学生化身环保宣传员,向全体师生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相关方法,助力全体师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认知,积累经验。

第二项展示活动:保护生态环境。教师把握校园生活、社区生活及家庭生活时机,组织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激励全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项目化学习成果,践行良好行为。如有学生在社区中引导社区成员进行垃圾分类,有学生在校园中主动清理各处的垃圾等。

在体验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将认知转化为行为,有效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五、结束语

有效实施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扎实掌握学习内容,锻炼综合能力,塑造必备品格,获得良好发展。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实施项目化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生活、时事政治等,确定项目主题。教师要以驱动问题、项目框架、项目目标为切入点,制订项目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组织相关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其表现,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引导,促使学生达成预期目标。最后,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如此,学生可以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扎实掌握学科内容,锻炼综合能力,发展必备品格,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贾宗薇.项目化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

(2):48-49.

张炎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14):142-146.

陈巧铃.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项目化学习[J].华夏教师,2022(36):64-66.

张沛力.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应用和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174-176.

于梦璇.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2(21):36-38.

作者简介:郑万余(1975.12-),男,江苏盐城人,

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崇礼路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盐城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对象,盐城市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新课程标准实践策略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