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构游戏能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使幼儿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有效发展。材料的投放与选择是建构游戏的灵魂所在。投放有效材料能提升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文章从多样性、开放性、适宜性、层次性、辅助性材料角度出发,探究建构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88-03
幼儿园建构游戏又称为“结构游戏”,是指在游戏情境中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建筑或结构性材料,辅助幼儿开展雕塑、建筑、沙盘等模型塑造活动,是基于幼儿对现实生活印象基础之上的游戏。建构类游戏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积木、乐高拼块、砖石、泥沙、金属、磁铁等。近年来,随着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索,游戏材料的选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以水、冰雪、植物、环保材料为代表的建构材料逐步融入幼儿园游戏中,为幼儿的游戏造型带来诸多创意思考。
一、建构游戏的教育意义
建构游戏作为区域游戏、幼儿园常规性游戏的一种,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构游戏材料是幼儿感受数量多寡、大小变化的重要媒介,也是幼儿集中对比、感知物体差异的重要载体。开展建构游戏,能使幼儿在数量关系、长度、面积、空间关系等方面获得基础认知,对幼儿数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建构游戏还有利于幼儿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幼儿能从游戏过程中学习辨识物体性质、体验力的互推作用等,有利于树立科学观念[1]。
二、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深挖教育资源,投放多样性材料
幼儿园游戏教育资源不仅局限于园本购置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生活资源、家长资源等。幼儿教师在进行建构材料选择时,可以适当拓宽选择视野,深挖教育资源,在非常规性游戏材料中寻找创意,使建构活动获得丰富与优化。教师可以将目光放在生活材料上,找到生活中易被丢弃的材料进行再创造,如玻璃瓶、卫生纸筒、奶粉罐、饮料瓶、塑料桶等。这些规则而卫生的立方体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好帮手,幼儿还可从中体会到“环保”的意义。教师可以将目光放在原材料上,引导幼儿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灵活多变的建构材料,如泥沙、水、纸、砖土等。这种“无中生有”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物质变化、物品产生和创造的完整過程[2]。
例如,在“我爱土房子”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陶艺泥、超轻黏土、泥沙水作为游戏的基础原料,将游戏设置在幼儿园小花园附近,有利于幼儿在园内就地取材,用枯枝、树叶点缀“土房子”。教师为幼儿发放迷你冰格硅胶模具,请幼儿将泥土印在方块磨具中塑形,变成规则的“砖块”,用对“土房子”进行再加工,垒出独具特色的小房子。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创意,用小树枝在房子周围设计一圈栅栏,在院子部分设置一个井口,使“土房子”活灵活现,
更具生活气息。幼儿有样学样,在小花园中找到叶子、枝杈做房子的屋檐、庭中的大树、墙壁的装饰等。“土房子”各具特色,充分展现出原始材料的可塑性。
幼儿教师通过深挖教育资源,将游戏设计目光放在天然游戏材料上,引导幼儿用泥土、水和植物进行建构游戏。该游戏富有创意,材料简单但富有变化,
幼儿能从纯天然材料中感受到“一花一木皆有趣,生活处处有乐趣”这一观念,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挖掘游戏材料,感受生活多样的美。
(二)丰富活动形式,投放开放性材料
建构类游戏材料依据游戏原理与难度可以划分为专用材料和非专用材料、高结构性材料和低结构性材料。低结构性材料和非专用材料在建构游戏应用中自由度更高,开放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多样化设想。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材料这一特性,在游戏设计中多选择低结构、非专用性材料,以此丰富建构游戏的活动形式,促使教师设计思维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产生诸多流变,以此发掘幼儿的潜在想象力,促使幼儿多元智能在建构游戏中得以发展[3]。
例如,在一项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想通过多样化游戏材料混搭的方式提高活动材料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萌生更多创意建构思想。教师因此设计多种材料并列的游戏形式,选用积木块、拼插卡、磁铁棍、珠等大小类似的结构性游戏材料,让幼儿以“未来科技”为主题,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拼配,创造属于自己的建构作品。丰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将注意力放在每种材料的特性和形状上,幼儿在进行拼配时会合理思考:“这个碎片很像……可以用来做……”“要制作这个部位,需要……形状的材料,……材料可以代替。”有思路的建构过程能使幼儿建构思维得以拓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呈现忙碌专注的状态,设计的“机器人”“未来城”“机器小狗”“智能家电”等作品造型独特,富有创意。
幼儿的认知经验较少,对规则、框架的理解不深入,因此自主建构游戏往往能创造出富有想象力、超出常规认知的作品。低结构材料能减少幼儿自主建构中产生的规则束缚,使幼儿充分发挥创意,按照主观意志进行建构游戏,凸显出建构游戏“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三)明确建构主题,投放适宜性材料
主题式游戏设计更适用于中班、大班幼儿,以明确的建构方向、建构标准提高幼儿游戏质量,能使幼儿实践操作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主题设计需注意紧扣“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即强调游戏主题设计与幼儿认知能力的适配性,游戏过程中幼儿行为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材料投放方面:为避免幼儿教师自下而上、先入为主的教育误区,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大批量、多样化建构材料,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教师在宣布主题与规则后,在中期活动中尽量多予以幼儿技术帮助,少为幼儿提供主观意志导引。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建构模型、现实生活图片来丰富幼儿空间想象,使幼儿发挥创意,感受到自主建构游戏的
快乐[4]。
例如,“美丽的珠串”主题游戏活动,本活动教育目标围绕“幼儿审美意趣”展开,要求幼儿在同一物质条件中对物品颜色、搭配、形态等性质产生审美观点,能进一步理解整齐、秩序、规律、和谐之美。教师选择了“多彩珠子”进行游戏材料投放。为了提升幼儿设计的严谨性,规避由材料混乱造成的游戏降质问题,教师将游戏珠子提前按照颜色进行划分,将不同色彩的珠子放在不同塑料方盆里,让盆一字排开,并为幼儿发放柔软亲肤的塑料松紧绳和选用珠子的小碗。首先,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排队进入建构游戏区域,请幼儿坐下谈论生活中见过的美丽珠串及用途。教师为幼儿展示实物教具,包括珠宝首饰、门帘、风铃组件、手机挂链、珠串工艺品等,以此向幼儿展示丰富多彩的珠串排列之美。其次,欣赏结束后,幼儿排队带着小碗来到珠子选区,按个人需求取用适合的珠子并回到座位上展开个性创作游戏。教师在幼儿串珠过程中对个别幼儿予以技巧指导,在串珠结束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的挂钩上,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五条最美珠串。幼儿教师在幼儿投票过程中提问:“为什么投票给这个珠串?”“它与其他珠串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以“美丽的珠串”为主题的建构活动全程紧扣“幼儿审美”这一教育目标。大小与形状相对统一的珠子成为构建审美、规避差异的最佳材料。在适宜性材料的作用下,该游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尊重个体差异,投放层次性材料
同一学龄的幼儿因生活环境与先天发育的不同,也会存在发展差异。面对此客观规律,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在进行建构类材料投放时,需充分重视幼儿大班、中班、小班之间的认知智能水平,因材施教地选择建构材料进行投放,使幼儿学龄与建构材料的游戏难度相匹配,游戏趣味性与幼儿兴趣点相匹配,以期达到建构游戏的最佳教育效果[5]。
例如,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小班幼儿建构游戏设计时,考虑到小班幼儿认知局限问题,要设计简单易操作、自由度高、匹配性强的塑料积木作为建构游戏材料。小班幼儿游戏经验少,入园时间短,适应性较弱。教师在进行游戏引导时,以简单的游戏指令、游戏规则为主。如非建构类活动、堆高、平铺、架空、围合游戏等,以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智能。在活动初期,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对积木展开自主探究,通过观察、触摸、组合等方式熟悉游戏材料。教师利用个别积木举例,请幼儿说一说积木上的图案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在游戏适应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搭高楼比赛”,让幼儿在规范时间内尽量往高搭建“积木大楼”,看看谁的大楼又高又稳定。幼儿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所搭大楼坍塌的情况。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思考,发现大楼不稳定的原因,采用下宽上窄的策略重建“积木大楼”,帮助幼儿锻炼空间、结构感知能力。在游戏的最终环节,教师采取小组合作游戏策略,让幼儿与好朋友结成小组,不限人数,共同创造建筑群,包含“科技城”“小区”“公园”等建筑体。幼儿教师穿插其中,展开随机询问,如“你们搭的是什么?”“绿化部分谁来负责?”“你们是怎么分配积木的?”,以此获得游戏反馈,检验游戏教育效果。
第一环节中,幼儿教师考虑到幼儿想象力匮乏、对游戏材料玩法生疏等问题,采用语言引导想象的方式提升幼儿对积木材料的熟悉度,使幼儿初步产生游戏建构设想;第二环节中,教师将教育重点放在该游戏的技巧指导上,通过简单引导让幼儿发现保持“建筑物平衡”的建构窍门,提升幼儿建筑物稳定性,使幼儿初步掌握搭积木技巧,为后续合作游戏做好准备;第三环节则以建构为情境,为幼儿提供交流协作机会,促使幼儿在游戏中锻炼社交能力。
(五)提高游戏质量,投放辅助类材料
良好的信息资源也是区域游戏创设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可以在建构游戏过程中适当投放辅助类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多形式信息指导,如语言信息、画面信息、动态信息等,使幼儿获得游戏建构灵感,延展想象空间,在游戏中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掌握建构技巧[6]。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优质建构游戏的微课程视频,为幼儿建构提供技巧性参照。幼儿教师还可以将完整、优质、富有创意的儿童建构作品图片投射在屏幕上,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对于小班的幼儿,幼儿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图片展示,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指令,使幼儿有的放矢地展开模仿、建构,增强活动效果。辅助类材料并不直接作用于幼儿建构作品,而是以辅助的方式存在,为幼儿认知、思维“赋能”。
以中班“沙盤游戏”为例。幼儿教师提前为幼儿准备多彩太空沙、微缩建筑景观、迷你小人、动物摆件、绿化带、树木模型等材料,让幼儿随意取用,在1米×1米的小天地中建构自己的“幻想乐园”。幼儿在初期进行游戏时,脑海中缺乏建构思路与题材,面对丰富的游戏材料,产生难以选择、无从下手的感觉。幼儿教师可以滚动播放沙盘模型制作公司的作品展示视频,对视频中的城市沙盘、农业沙盘、交通沙盘进行特写播放,使幼儿得到生活化场景的提示,开动脑筋,尝试展开创作。教师找到“乐高场景”系列图片为幼儿滚动播放,其中包含“西部牛仔”“丛林食人族”“魔法小镇”“恶龙城堡”“太空狼人”“海上漂流”等奇幻场景,为幼儿打开想象之门。在信息化辅助材料的作用下,幼儿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幼儿能结合个人爱好展开个性化沙盘建构。
以提问、技巧指导和画面信息为启发主体的建构游戏,能有效引发幼儿建构思考。沙盘游戏看似扁平化,操作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建构知识和游戏创意,能使幼儿专注于一个小的思考点进行归纳、对比、选择,促使幼儿审美能力与思维水平获得同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材料的投放应遵循多样性、开放性、层次性、辅助性和适宜性五项原则。幼儿教师在进行建构游戏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到游戏教育目标、游戏主题、游戏形式、游戏质量与幼儿个体差异,结合实际学情与幼儿园教育资源展开综合设计,在现有教育条件下创设最优建构游戏活动,使建构游戏充分发挥优势,满足幼儿多样化智能培养需求,助推幼儿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参考文献
王敏.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6):92-96.
郑洁.“和幼儿一起建构积木”,我担任了何种角色[J].幼儿100(教师版),2021(12):58-62.
陈小娟.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23):97-99.
韩苹.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1):51-54.
庞甜甜.小建构,大精彩:家园共育促进中班建构游戏活动开展的有效措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1
(33):41-42.
孙雨诗.浅谈幼儿园建构活动材料投放的问题与策略[J].小学生,2021(12):51.
作者简介:叶青英(1976.5-),女,甘肃民勤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二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