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探究活动”成为高三复习的主旋律

2023-11-01 10:11陈艳郭建华
数学之友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探究高三复习核心素养

陈艳 郭建华

摘 要: 以2019版苏教版必修二一道习题为例,通过数学探究活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三复习;数学探究;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于高三的数学课堂,更应该重视数学探究活动,提升复习的质量,落实新课程、践行新课标、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重视教,更重视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复习“解三角形”时,选择了课本上一道习题作为探究素材,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基”和“四能”,增进复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此次活动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1 问题呈现

问题   (2019版苏教版必修二教材 P  104复习题7) :如图1所示,已知∠A为定角,P,Q两点分别在∠A的两边上,PQ为定长,当PQ处于什么位置时,△APQ面积最大?

2 教學实践

根据自组织理论,适度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将有利于“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和课堂学习的主角.在远离平衡态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学生、探究素材和方式等多维交互,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实现教学过程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让学生的认知从“无序”逐渐演变成“有序”,从而学会学习.

2.1 解法探究

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其解法如下.

解法1:  如图2所示,设∠A=α,PQ=a,AP=x,AQ=y,其中α,a为定值.

由余弦定理,得a2=x2+y2-2xy cos  α≥2xy-2xy cos  α=2xy(1- cos  α).

因为1- cos  α>0,

所以xy≤ a2 2(1- cos  α) ,

所以S △APQ= 1 2 xy sin  α≤ α2 sin  α 4(1- cos  α)  = a2 4 tan   α 2  ,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

因此,当AP=AQ时,△APQ面积最大.

解法1利用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并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解法简洁、运算简单.

在上述解法的基础上,利用正弦定理也是很自然的一种想法,其解法如下.

解法2  :如图2所示,设∠A=α,∠APQ=β,PQ=a,AP=x,AQ=y,其中α,a为定值.

在△APQ中,由正弦定理,得 x  sin  (α+β) = y  sin  β = a  sin  α ,

即x= a sin  (α+β)  sin  α ,y= a sin  β  sin  α ,

所以S △APQ= 1 2 xy sin  α= a2 sin  (α+β) sin  β 2 sin  α = a2 4 sin  α [ sin  (2β-φ)+ cos  α],其中 tan  φ=  cos  α  sin  α ,

当 sin  (2β-φ)=1时,(S △APQ)  max = α2 4 sin  α (1+ cos  α)= α2 4 tan   α 2  .

解法2利用正弦定理和辅助角公式,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是问题求解的通性通法.

由于问题的背景为三角形,不一定就局限于用正余弦定理求解,有的学生从平面几何的视角求解,其解法如下.

解法3:  如图3所示,过点A作AB⊥PQ于点B,设∠PAQ=α,PQ=a,∠BAQ=β,AB=h,其中α,a为定值.

由图3易知,h· tan  (α-β)+h· tan  β=a,即h= a  tan  (α-β)+ tan  β >0,

又 tan  α=  tan (α-β)+ tan  β 1- tan  (α-β)· tan  β ,

所以 tan  α-[ tan  (α-β)+ tan  β]= tan  α[ tan  (α-β) tan  β]≤ tan  α· [ tan  (α-β)+ tan  β]2 4 ,

令x= tan  (α-β)+ tan  β,

则 tan  α·x2+4x-4 tan  α≥0,解得x≥ 2-2 cos  α  sin  α ,x≤ -2-2 cos  α  sin  α (舍去),

当x= 2-2 cos  α  sin  α 时,h取得最大值,此时S △APQ最大,

所以(S △APQ)  max = 1 2 ah= 1 2 a· a  2-2 cos  α  sin  α  = a2 4 tan   α 2  .

解法3利用正切两角和差公式和PQ长建立方程,并借助基本不等式求解,运算过程较为复杂.

在解法2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发现该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定圆,于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其解法如下.

解法4:  设B为PQ的中点,O,r分别为△ABC外接圆的圆心和半径,

令∠A=α,PQ=a,其中α,a为定值,则r= a 2 sin  α .

如图4所示,点A在优弧PQ 上运动(不与点P,Q重合),

要使(S △APQ)  max ,只要点A到直线PQ的距离h最大,

由图4易知,h≤AB≤OA+OB,当A,O,B三点共线时,h  max =r+OB,

在 Rt △OPB中,OP=r,∠OPB=  π  2 -α,故OB=r· sin  ∠OPB=r cos  α,

所以h  max =r+r cos  α=2r cos 2  α 2 =2 cos 2  α 2 · a 2 sin  α = a 2 tan   α 2  ,

所以(S △APQ)  max = 1 2 ah  max = 1 2 a· a 2 tan   α 2  = a2 4 tan   α 2  .

解法4利用几何的方式求解,联想三角形的外接圆,使得题目直观形象、简单易懂,这是求解该类问题的优法.其实,解法4利用的是正弦定理的几何意义,更能体现问题的本质.

下面,从几何的视角对该类型的问题做如下探究.

2.2 性质探究

在△ABC中,若∠A为定角,BC为定长,由正弦定理,得 BC  sin  A =2r(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为定值,则点A在半径为r的圆弧上运动.引导学生发现,当A为锐角时,点A在优弧BC 上运动,如图5所示;当A为钝角时,点A在劣弧BC 上运动,如图6所示.

我们不妨把上述三角形中的这类问题称为“定边对定角”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探究获得如下的一般性结论:

结论1  : 在△ABC中,若∠A为定角α,BC为定长a, 则△ABC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0, a2 4 tan   α 2   .

问题1:  如图7所示,在△APQ中,∠PAQ为定角,PQ为定长,△APQ的周长存在最大值吗?

分析:  設∠A=2β,PQ=a,AP=x,AQ=y,其中β,a为定值.

要求△APQ的周长取最大值,只要求x+y取最大值.

可以利用代数的方式求解,也可以从几何的视角思考.

如图7所示,延长PA至点B,使得AB=AQ,连接BQ,

易求∠PBQ=β,其对边为PQ,则△BPQ在定圆O 1上,

由正弦定理,得圆O 1的半径R= a 2 sin  β ,显然,当PB为圆O 1的直径时,x+y取得最大值,即(x+y)  max =2R= a  sin  β ,

此时△APQ周长的最大值为a+ a  sin  β .

当动点B接近点Q(或点P)时,S △BPQ接近0,故△APQ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2a,a+ a  sin  β  .

于是,得到如下更一般的结论.

结论2:  在△ABC中,若∠A为定角2β,BC为定长a,则△ABC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2a,a+ a  sin  β  .

问题2:  如图8所示,在△APQ中,∠A为定角,PQ为定长,根据问题1求解PA+AQ的思路,能否求解PA+kAQ(k>0)的范围?

解: 设∠ABQ=β,∠A =α,PQ=a,AP=x,AQ=y,其中α,a为定值.

延长PA至B,使得AB=kAQ,则PA+kAQ=PB,连接BQ,

在△ABQ中,由正弦定理,得 AB  sin  ∠AQB = AQ  sin  B ,即 ky  sin  (α-β) = y  sin  β ,

化简整理,得(k+ cos  α) sin  β= sin  α cos  β.

(1) 当k+ cos  α>0时,则 tan  β=  sin  α k+ cos  α >0,故 sin  β=  sin  α  k2+1+2k cos  α  ,即β为定角,其对边为a,故点B在定圆O 2的优弧PQ 上运动.

若α-β∈ 0,  π  2  ,则 tan  (α-β)= k sin  α 1+k cos  α >0,即k cos  α>-1,由图8易知,当PB为圆O 2的直径时,PB取得最大值,此时,△PBQ为直角三角形,PB= a  sin  β = a k2+1+2k cos  α   sin  β ,则 min {a,ka}<PB≤ a k2+1+2k cos  α   sin  β .

若α-β∈   π  2 , π  ,则 tan  (α-β)= k sin  α 1+k cos α <0,即k cos  α≤-1,此时k>1,所以a<PB<ka.

(2) 当k+ cos  α≤0时,  π  2 ≤β< π ,点B在定圆O 2的劣弧PQ 上运动,如图9所示,此时0<k<1,故ka<PB<a.

3 教学反思

数学探究是围绕着一个学生能够提出、发现、解决、理解、拓展的问题或问题串展开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强调“问题”和“问题意识”,重视学生主动学和学的过程.

3.1 以探究促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不仅要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探究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从类比、模仿到自主创新,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自主研究、合作研究论证结论”的过程.在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点拨,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不仅解决一类问题,更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源”与“流”和价值,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3.2 以探究促评价,发展学生素养

教师应引导每一位同学都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提升,已经具备了哪些关键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等,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探究活动,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应该多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探究高三复习核心素养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