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坚
摘 要: 本文通过一道圆的相关题目,引导学生学习辅助线的多样添法,利用“一题多解”,归纳总结出圆中计算求值的基本方法,渗透、活化所学的知识,达到“讲好一题,带活一片”的效果.有关圆中计算求值的一般方法有:一、 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解;二、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三、 寻找其他量,利用等量关系转化.讲好一道题,归纳多种解法,比较解法的优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让绝大多数学生头疼的问题.常言道:熟能生巧.很多老师认为学好数学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刷题,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提升数学成绩.因此,“题海战术”便得到了部分数学老师的认同.确实“题海战术”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数学题是做不完的.尤其在“双减”的背景下,既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尽可能减少练习题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块重要内容,而圆中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思维不开阔,往往无从下手.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圆中一个题目,引导学生学习辅助线的多样添法,利用“一题多解”,归纳总结出圆中计算求值的基本方法,渗透、活化所学的知识,收到“讲好一题,带活一片”的效果.[1]
例题 (原题) :如图,在△ABC中,AB=AC,∠BAC=90 ° ,以AB为直径的圆O交BC于点F,连接OC,过点B作BD//OC交圆O于点D.连接AD交OC于点E.
(1) 求证:BD=AE.
(2) 若OE=1,求DF的值.
分析: (1) 第一小题的证明.AB=AC,∠AEC=∠BDA=90 ° ,∠ACE=∠BAD得△AEC≌△BDA,所以BD=AE.(2) 对于第二小题,当OE=1时,利用中位线性质,有BD=2OE=2,从而有AE=2,DE=2,OA= 5 ,AB=AC=2 5 ,BC=2 10 ,BF=CF= 10 .在这样的基础上,因考虑的角度不同,能得到不同的解法.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强化和巩固,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解决圆中一大片有关计算的问题.现归纳如下:
1 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解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线段的长度,是初中几何计算的重要方法.我们首先要熟悉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基本类型,如:平行型、斜交型、旋转型和垂直型等.利用相似三角形,本题提供如下四种解法:
(1) 分析: 因为DF是△BDF一条边,图中已有∠BFD=∠BAD,所以只要再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就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连接BE,就有共点旋转型相似三角形△BDF和△BEA.
解: 连接BE,
∵∠ABC=∠DBE=45 ° ,
∴∠FBD=∠ABE.
∵∠BFD=∠BAE.
∴△BFD∽△BAE,
∴ DF AE = BF BA .
∴ DF 2 = 10 2 5 .
∴DF= 2 .
(2) 分析: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有∠ABC=∠ADF,所以想到连接AF,构造DF边所在的△ADF,再利用∠DAF=∠DBF=∠OCB,构造相似三角形△ADF和△CBO.
解: 连接AF,
∵OC∥BD,
∴∠OCB=∠DBF.
∵∠DAF=∠DBF,
∴∠OCB=∠DAF.
∵∠ADF=∠CBO,
∴△AFD∽△COB.
∴ AD CB = DF BO .
∴ 4 2 10 = DF 5 .
∴DF= 2 .
(3) 分析: 記AD,BC交于点G.利用OC//BD,联想到“X”型的三角形相似,有△CEG与△BDG相似.同时可证 △BEG与△FDG相似.
解: 连接BE,
∵BD=DE=2,∠BDE=90 ° ,
∴BE=2 2 ,∠BED=45 ° .
∵OC∥BD,
∴△CEG∽△BDG.
∴ EG DG = CE BD =2.
∵∠ADF=∠ABC=45 ° =∠BED,
∴BE∥DF.
∴△BEG∽△FDG.
∴ DF EB = DG EG = 1 2 .
∴ DF 2 2 = 1 2 .
∴DF= 2 .
(4) 分析: 圆中有两条相交的弦,利用蝴蝶型相似,有△BAG与△DFG相似.
解: ∵OC∥BD,
∴△CGE∽△BGD.
∴ EG DG = CE BD =2.
∵DE=2,
∴DG= 2 3 ,EG= 4 3 ,BG= 2 10 3 ,AG= 10 3 .
∵△BAG∽△DFG,
∴ BA DF = BG DG .
∴ 2 5 DF = 2 10 3 2 3 .
∴DF= 2 .
2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圆的证明与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直径、切线等比较特殊的条件,那么在相关的证明或计算中必然利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垂径定理、切线判定以及性质的相关条件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相关计算中运用勾股定理建立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方程解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提供两种解法如下:
(5) 分析: 由于∠BFD=∠BAD,是定值,并且由于直角△BAD边长确定,相当于∠BFD的大小是确定的,所以过D作DF⊥BC于M,构造以DF为边的直角△FMD,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解.
解: 连接AF,过D作DM⊥BC于M.
∵OE=1,∴BD=2.
∴AE=BD=2,OA= 5 ,AB=2 5 .
∵AF=BF,∠AFB=90 ° ,
∴AF=BF= 10 .
∵∠BFD=∠BAD,
∴ tan ∠BFD= tan ∠BAD= 1 2 .
设DM=a,则FM=2a,DF= 5 a,BM= 10 -2a,
∴a2+( 10 -2a)2=22.
解得a 1= 10 5 ,a 2= 3 10 5 (舍去),
∴DF= 5 a= 2 .
(6) 分析: 由于∠ADF=∠ABC=45 ° ,是特殊角,所以过点F作FH⊥AD于H,可以构造以DF为底边的等腰直角△FHD和直角△AFH,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解.
解: 连接AF,过P作FH⊥AD于H,
设DH=FH=x,則
x2+(4-x)2=( 10 )2,
解得x 1=1,x 2=3(舍去),
∴DH=FH=1,
∴DF= 2 .
3 寻找其他量,利用等量关系转化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直接得出所求结果,需要借助其他一些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称为中间量,中间量是转化问题的桥梁,有时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间量的代换,从而建立等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利用等量关系转化,提供三种解法如下.
(7) 分析: 由题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连接AF,则AF是底边BC上的高,AF=BF= 10 ,又有BD=AE,∠DBF=∠DAF,联想到全等三角形,连接EF,有△BDF和△AEF全等,从而有DF=EF.
解: 连接EF,AF.
∵OE=1∴BD=2,
∵△ABD≌△CAE,
∴AE=BD=2.
∴DE=AE=2.
∵DF =DF ,
∴∠DBF=∠EAF.
∵△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BF.
∴△BDF≌△AEF.
∴DF=EF.
∵∠EDF=∠ABC=45 ° ,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 DE 2 = 2 .
(8) 分析: 由已知∠ADF=∠ABC=45 ° ,∠ADB=90 ° ,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延长FD可以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等量关系求出DF.
解: 过B作BH⊥FD于H.
∵∠BFH=∠BAD,
∴ sin ∠BFH= sin ∠BAD= BD AB = 2 2 5 = 5 5 .
∴ BH BF = 5 5 ,而BF= 10 .
∴BH= 2 ,HF=2 2 .
∵△BH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D=BH= 2 .
∴DF=HF-HD= 2 .
(9) 分析: 由已知∠ADF=∠ABC=45 ° ,∠DEF=90 ° ,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延长DF交CE于H,就可以得到等腰直角△DEH,从而利用等量关系求出DF.
解: 延长DF交CE于H,连接EF.
由已知可得△BDF≌△CHF,
∴CH=BD=2,DF=HF.
∵CE=4∴EH=2=DE,
∵∠DEH=90 ° ∠ADF=∠ABC=45 ° ,
∴△D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H= 2 DE=2 2 .
∴DF=HF= 2 .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这种“多样性”,并且希望学生由此发展创新意识.对于第一问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本题的多种解法,让我们看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能力、创新意识.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寻找一种最优、最简便的方法,掌握“一题多解”能拓广思维力度,还能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讲好一道题,归纳多种解法,比较解法的优劣,能更大程度的激活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美华.“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价值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