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差别明显、学习成绩差距较大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致,在同样的时间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另外,教师没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没有在该类问题出现的初期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也会导致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分层教学理念,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马学光(1964—),男,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因材施教。当前,很多学校开始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此为基础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一)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理论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主张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材施教理论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可。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1]。由于不同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不同,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分层次设计数学作业。
二、分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工作,采用分层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分层教学活动的热情[2]。教师要在创造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目标,并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沟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三)学习资源丰富原则
不同学生的性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其使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一些学生擅长学习文字类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喜欢从动态的视频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与自身学习方式相符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终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勻的问题,部分地区师资力量不足。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学校也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出现大班授课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无法顾及班级中的所有学生,也难以开展分层教学。同时,小学生受到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实际上,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不仅会影响优秀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而且会降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数学教学效果[3]。此外,很多小学生在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后会主动参加课外竞赛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的差距会逐渐拉大。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会严重阻碍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措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在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资源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主动学习并加强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开展分层次教学,并带领学生有效预习新课与复习学过的知识,使教学更加顺利。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在数学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随堂小测试,并以测试结果为依据,判断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随堂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在了解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层次。除此之外,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沟通,也可以进行家访[4]。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使用适当的语言和科学的交流方法,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为此,教师可以将师生交流与家访相结合,通过与家长深入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随后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定期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全面地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数学教学方案。第二,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当学生拥有饱满的数学学习热情时,自然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学生出现负面情绪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更加科学地落实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制订分层教学任务
当小学数学教师对班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等将班级学生科学划分为多个层次,随后为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同一类型的题目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举一反三,完成有难度的习题;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安排一些需要稍微思考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为他们讲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牢记数学公式,而不能要求他们完成太难的数学任务,避免适得其反。
科学地分配学习任务是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为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弹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演示教学,使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对于那些综合学习能力差、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基础性的探究任务,鼓励他们将本节课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对于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向他们提出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比如让他们探索平面图形的拼组方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且可以对学优生进行科学的拓展训练,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提问
为了顺利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要努力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向班级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去商店买了13个篮球,一个篮球是70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解决该问题时,需要先找出关键信息,随后将13与70相乘,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直观、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设置层次化问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使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从整体上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制订不同层次的课程评价制度
學生是数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使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并利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平和的心态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策略时要重点分析课堂教学活动,制订不同层次的课程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正确的分层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科学的教育评价,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是分层教学的本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对学生开展客观、全面的评价,最终生成科学的教学反馈。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评价为契机,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将他们分层。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公开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对于上升空间较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案。这种分层教学评价,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增强教学效果,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融入因材施教理念,站在多个角度为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学习任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努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此外,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采用符合学生发展特征的数学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玲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魅力中国,2020(35):89.
董大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1(1):701.
王永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家长(中、下旬刊),2020(15):60,62.
郑劭育.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2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