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双减”政策的实施目标。“双减”背景下,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艺术教育的组织者,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艺体兴趣,让艺体走进学校、走进学生的心灵。文章以“健全型人才辈出,文化软实力再提高”为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艺体兴趣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艺体教育;兴趣培养;小学生
作者简介:张丽(1985—),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
“双减”政策鼓励学生走出题海、跨出卷山,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美术、体育、舞蹈等活动,昭示着艺体教育迎来新的春天[1]。如何让艺体教育在新春开满斑斓繁花是当前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也是推动“双减”落地生根的切题之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艺体走进学校、走进学生心中的“密钥”。
一、艺体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重视程度与创新程度仍需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推动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大计,也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关键。虽然国家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出台了“双减”政策,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一些学生、家长仍未能摆脱“重学科、轻艺体”的观念。部分家长认为学生之所以学艺体专业是因为文化类学科成绩较差。部分学校忽略艺体教育课程的开展,甚至放任文化类学科课程占用艺体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社会上还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部分人轻视艺体专业的学生。此外,艺体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场地和器材缺失、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也使得艺体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总之,艺体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仍旧需要提高。
小学阶段的艺体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2],达到育人与育才的双目标,但实际的小学艺体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一是小学艺体教育的形式仍存在“填鴨式”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线上教学(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持忽视态度,将艺体教育禁锢于学校中、限制于课内;二是小学艺体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材,部分教师未能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多样生动的艺体活动及相关的社会热点内容引入课堂中,使艺体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进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双减”背景下的艺体教育:健全型人才辈出,文化软实力再提高
从价值取向来看,“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理念与新课改提出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见,“双减”的实施目的不仅仅在于带领学生走出题海卷山,在一定程度上,“双减”政策的出台具有推动教育走向公平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规范化有利于筛选出健全型人才;二是课后作业减少使得学生获得了发展特长爱好的充裕时间,其可以自由选择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类课程,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全型人才。
开展艺体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还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国民文化修养,继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育不是仅让学生会做题、会背书(知识),而是培养素质健全的人才,这与“双减”政策目标与指导思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谋而合。总之,健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体教育,而艺体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密切的关联,是相辅相成的。
三、“双减”背景下艺体进校入心的“密钥”:兴趣
艺体教育关系着小学生能否成长为健全型人才,又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艺体、积极参加、用心感悟[3]。
(一)发挥教师魅力,于良好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浅层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自身的魅力能够影响学生。教师应展现自身的魅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艺体科目产生浅层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易对教师产生敬佩的感情,愿意模仿喜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更积极学习所喜欢的教师讲授的课程知识。虽然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愿意主动学习相关艺体课程不是因艺体课程本身魅力使然,但是他们却因此实实在在地迈进了艺体课程之门,这可以为学生后续发现艺体课程的魅力创造契机。
教师展现自身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妙趣横生的语言、流畅自然的动作及大方自信的状态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艺体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比如,在某次足球课堂上,教师看到学生站着不动、无从下手练习,并未喋喋不休地说教,也未疾言厉色苛责,而是提高音量、面带微笑地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话音刚落,教师就用脚轻轻拨动足球,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顺利地实现带球。对此,因动作不熟练而无从下手练习的学生满脸惊愕,发出了欢呼惊讶的声音,足球课堂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学习足球技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望着教师。教师抓住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道:“熟练的动作不是轻松学成的。”说着,教师将自己脚上的伤疤展示给学生看,向学生述说了自己的训练往事,告知学生要坚持不懈练习、不怕困难才能练出熟练的动作。教师通过自身的经历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了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可见,当学生的艺体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时,教师不应一味采取空洞的道理说教,也不应表露无奈与失望的神色,应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需求,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使他们以教师为媒介,正视艺体课程学习和喜欢上艺体课程。
(二)耐心细致讲解,让学生在体悟中发展持久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艺体教育中,当学生对艺体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他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中走出来,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其就是翻跟头,在展示中错误百出,难以掌握动作要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帮助学生领悟,使其掌握动作技巧,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从而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总之,“双减”政策下的艺体教育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关注学生的艺体学习态度,通过耐心细致讲解和动作示范,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持久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艺体素养。
(三)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加深友谊中形成稳定的兴趣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据年级分组,而应当以学生的爱好、特征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年级以及性格等方面划分小组。该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交流探讨、良性竞争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使其在友谊日渐加深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艺体学习兴趣,形成内驱力。
篮球是部分小学生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但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及性格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他们的篮球运动水平也不同。教师若想实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订分层教学方案。在训练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承受能力,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的小组——强、一般、差。对于实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人数与性格分出红、黄、蓝、绿四个子小组,每组三个学生,并于白板上写上“3v3争霸赛”,而后让学生在子小组对抗赛中领悟团队合作、战术运用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下看到他人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进而主动地投入战术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篮球运动技巧。对于实力一般的小组,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运球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控球能力与运球能力,使同组同质的学生在无差别的训练中加深友谊,发展稳定的篮球运动兴趣。对于实力较差的小组,教师可利用标志桶组织“抢宝藏”游戏——将大量的标志桶放置于画好的圈内,让6名学生单手运球并随意拿回一个“宝藏”(标志桶),而后将“宝藏”放置于自己的“库房”(起始点的位置)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篮球运动,获得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动作灵敏度与运动速度。分组教学有助于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不稳定走向稳定。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舵手作用,既要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又要避免课堂气氛过度放松,更要帮助学生抓住与不同组学生建立友谊的契机,从而发挥篮球运动在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深层的兴趣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使艺体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还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的聚焦点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养的决心,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所以“双减”背景下的艺体教育内容不应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局限于教材、禁锢于课堂之中,而应偏向于实践性,课堂教学要从理论灌输走向活动体验[4]。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深度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丰富认识、体会乐趣,使学生的艺体兴趣从浅层走向深层。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深层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健全型人才,具体可以分三步走。以篮球运动教学为例。第一,着眼于学生需求,构建理论基础。教师不应喋喋不休地讲,而应展示双手交替低运球、胯下正向“8”字运球、单腿连续胯下运球等动作,通过“谁能言简意赅地说出运球的动作要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教师示范的动作并归纳总结,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第二,立足于学生爱玩的特征,利用篮球训练常用的教具(标志桶、脚步垫、跨栏架)设置有趣且有针对性的游戏,丰富艺体教学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玩中探、在玩中学。第三,着眼于内驱力的激发,定期组织校内艺体竞赛,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努力方向,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使学生认识到学艺体并非单一的练技能,更不是机械练习,而是一个能丰富个人精神世界、传承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学生能持续获得成功感,这可以提升他们学艺体知识的自信,使他们自信地期待更多的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艺体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双减”背景下,教师先要剖析艺体教育的现状,明确艺体教育的育人、育才功能,并以充分发挥艺体教育的育人、育才功能为根本出发点,有意识地展现自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艺体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耐心细致地讲解内容,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手段,促使学生的艺体学习兴趣从浅层发展为深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基于自身喜好选择美术、音乐或者体育等一个或者几个科目,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参考文献]
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69-78.
杜颖,郑传芹.乡村小学艺体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课程建设[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3):121-124.
孙祥庚.“走班+走教”催开农村艺体教育之花:夏津县雷集镇学区创新艺体教育侧记[J].山东教育,2020(合刊5):2,129
蔡杰,王俊強.“双减”政策下青少年艺体教育的新契机[J].体育教学,2022,42(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