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中的模型探究

2023-10-16 19:14吴玮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解三角形

吴玮

【摘要】解三角形问题时需引入几何模型,常见的有“背靠背”型、“母抱子”型、“拥抱”型,探究学习要解读模型,生成解题策略.本文探究分析三大解三角形模型,并结合实例开展应用探究,与读者交流学习.

【关键词】解三角形;“背靠背”型;“母抱子”型

解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问题,解题时常需要使用模型,如“背靠背”模型、“母抱子”模型、“拥抱”模型等,可利用模型的性质特征来转化条件,构建思路,下面结合实例具体探究解三角形中的三大常用模型.

模型探究一 “背靠背”型

“背靠背”模型,即解三角形时构造两个三角形“共侧边、反向靠”的模型.如图1所示,解三角形ABD,此时可过点A作垂线AC,构造两直角三角形:Rt△ACD和Rt△ACB.AC为两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也是解题的关键,模型中有DC+CB=DB.

例1 如图2(a),海中有個小岛A,一艘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在点B处测得小岛A位于它的东北方向,此时轮船与小岛相距20海里,继续航行至点D处,测得小岛A在它的北偏西60°方向,此时轮船与小岛的距离AD为海里.

解析 本题目实则为解三角形ABD,可构造“背靠背”模型.过点A作AC⊥BD,如图2(b),根据方位角及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依题意可得∠ABC=45°,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20(海里),则AC=BC=AB·sin45°=102(海里).

在Rt△ACD中,∠ADC=90°-60°=30°,

评析 上述解△ABD求AD长时构造了“背靠背”模型,Rt△ACD和Rt△ACB有公共边AC,解三角形时充分利用进行线段长推导.

模型探究二 “母抱子”型

“母抱子”模型,即解三角形时构造两个三角形“共侧边、同向靠”的模型,且两个三角形有明显大小差异.如图3所示,解三角形ABD,此时可过点A作BC上的垂线AC,构造两直角三角形:母型三角形——Rt△ACB、子型三角形——Rt△ACD.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AC为公共边,有DC+BD=BC.

例2 如图4(a),在一条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相距4km的A,B两个观测站,B站在A站的正东方向上,从A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从B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船C到海岸线l的距离是km.

解析 本题目实则为解三角形ABC,求点C到l的距离,可构造“母抱子”模型.过点C作CD⊥AB于点D,如图4(b)所示,后续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

根据题意可得∠CAD=90°-60°=30°,∠CBD=90°-30°=60°,

所以∠ACB=∠CBD-∠CAD=30°,

可推得∠CAB=∠ACB,

所以BC=AB=4km.

评析 上述解△ABC时,构造了“母抱子”模型,Rt△CBD和Rt△CAD为相互拥抱的结构,并有公共边CD,解△ABC可求CB长,后续解Rt△CBD即可推出CD.

模型探究三 “拥抱”型

“拥抱”模型,即解三角形时构造两个“底边共线、定角相对、侧边平行”的模型.如图5所示,Rt△ABC和Rt△BDC底边共线,侧边AB和CD相平行,充分利用底边BC(EF)进行转化求线段长是解题的关键.

例3 大楼AB是某地标志性建筑,如图6所示,某校九年级数学社团为测量大楼AB的高度,一小组先在附近一楼房CD的底端C点,用高为1.5米的

解析 本题目求线段AB长,可构造“拥抱”模型,过E作EF⊥AB于F,如图6虚线所示.分析可知四边形ACEF是矩形,所以EF=AC,AF=CE.

在Rt△ACD中,∠DAC=30°,CD=45(米),

所以BF=EF瘙簚tan72°=239.78(米),

可推知AB=BF+AF=239.78+1.5≈241.3(米),

即大楼AB的高为241.3米.

评析 上述解三角形时构造了“拥抱”型模型,Rt△ACD和Rt△BEF可视为是“相对拥抱”的结构,求解时充分利用底边相等这一特殊条件,串联两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出AB长.

结语

总之,上述所探究的几何模型在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探究学习中要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视角一,探究模型结构,总结结构性质,生成类型题的解题策略;视角二,探究模型应用,结合实例开展模型应用解析,总结解题方法.

猜你喜欢
解三角形
浅谈向量法在解题中的妙用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解答平面解几的另径
用一道课本三角函数题的结论解题
解三角形的题型
以解三角形为例研究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变革方向
高考中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备考要略
四川卷与全国卷试题对比之“解三角形”
解三角面积最值问题的一般方法
浅谈解三角形中的范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