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摘要】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一直是初中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点.最新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各种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理念打造了创造性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多种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打造高质量的初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以初中数学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路径设计为研究主题,从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教学思想等方面分别提出深度教学、分层式教学、知识发现以及化归思想等课堂教学理念应用的路径和教学实例,以期为初中数学的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路径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分层教学
2022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化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要求学生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但数学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数学课堂上难以形成足够的内驱力,导致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效难以达到理想的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将深度教學理念、分层式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以及划归教学思想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内容,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初中生自主、求实、坚韧的学习品质,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 设置深层次育人目标,数史结合实现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育的思维误区,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思维深处,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并将学科素养、情感价值观以及课程思政理念融会贯通,形成多维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设置深层次的育人目标,并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数学历史中的奇闻轶事来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认知,为初中数学构建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确保深层育人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真正实现每一课时内教学目标的细化落地,为后续的课程思政渗透夯实基础;其次,教师还应该挖透教材中的内容,找准其内涵和外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选取出其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最佳位置,引入数学史或数学名家的成长故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形成开拓创新、刻苦求实的数学学习信念,并依托数学史中蕴含的精神魅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好奇心[1].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将数学思想、政治觉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高品质量的深度教学.
例如 以“无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一项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凭借互联网的技术收集与“数的发展史”相关的资料.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古人结绳计数的数学故事作为背景引入,逐步带学生了解自然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等“数”的产生历史,并鼓励学生就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回答.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希帕索斯为了证明无理数的存在而牺牲的数学故事,带领学生感受希帕索斯为真理献身的求真精神.
2 构建分层式教学模式,培优辅差实现共同发展
培优辅差的实质就是在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分层基础上,开展差异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帮助,让有一定数学天赋的学生成绩更加优秀,同时,也让部分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在导学、提问、课堂教学等三个角度引入分层式教学模式,全面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的培优辅差[3].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水平将学生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Ⅰ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思维能力较强,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Ⅱ级学生的成绩一般、思维能力中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自觉自主;Ⅲ级学生的成绩较差、思维能力较弱,在数学知识的接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动性也有所缺失.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按照不同角度开展分层式教学(具体内容见表1).
3 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知识发生环节
建构主义的本质就是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他们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学习,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层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进行持续的改革和创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体系下,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教学和传授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采用更加具有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帮助学生明晰知识建构的意义.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层面,要求学生将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依据,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作为依托,实现新知识的主动构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应用下,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自主完成知识构建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将教学的重点从强调现有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教学中的主导者,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对相关内容形成一个更为深刻、牢固的记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构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并以旧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以此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实现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的例子,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来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真正做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合理利用旧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进一步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知识.
例如 以三角形的学习为例,教师在着手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之前,就可以将轴对称的知识作为“引子”,代领他们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并举出身边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如“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三角形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如此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
4 渗透性引入化归思想,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化归思想在初中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这种思维策略下,学生可以通過对数学问题的整合、分析、归纳以及内化来实现数学概念认知的构建,让学生在问题转换的过程中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化归思想,抓住数学学习自身具备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在该思想的支持下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数量关系,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让学生彻底理解化归思想的学术概念,可以将具体的教学问题作为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化归操作的环节中[5].
例如 以“有理数”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投放概念为问题引导,通过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来引起他们的深度思考.首先,可以向学生发问“同学们可以根据数自身的特征进行分类吗?都可以怎么分类呢?”这种引导性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学习状态中;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更为具体的例子来营造出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如“自然数与整数一样吗?”“0是正数吗?”“0.1和十分之一是什么关系呢?”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频率,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在探究的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做出归纳总结,进而引导学生们自主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在这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难以用准确话语解读的抽象性概念,转化成简单明了的分类问题,通过带领学生回忆已有的旧经验经过概括总结形成新的概念认知,帮助学生顺利地找到数学知识的关键点,真正实现化抽象为具体.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思想、方法等内容做出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教师应该引入深度教学的理念,设置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目标,通过数学史的引入来发挥出初中数学课程思政的优势;应该依托分层式教育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开展差异化教学,采取培优辅差的策略实现不同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应该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模式,根据课程的重难点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深度投入来帮助其形成项目式的学习样态;还应该在教学设计的环节有意识地渗透化归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充分发挥出新时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莉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8):121-123.
[2]刘丞航.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8):185-187.
[3]陈小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2):97-99.
[4]张静.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延安:延安大学,2022.
[5]李雪枝.初中数学课程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