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2023-10-11 04:13汤中智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情境创设情境教学

汤中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与目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必须积极革新旧有教学模式,拥抱新的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文章将详细分析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价值与意义,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细化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针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就从未停止,尤其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应用研究颇多。但根据本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目前针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上,期望通过对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的优化来提高其应用水平,却鲜有人真正从实践角度出发探寻不同情境教学法在不同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的研究视角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情境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与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法最初是由李吉林老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中国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提出的。情境教学法,指的就是以情感为纽带,利用周边环境创设典型场景,再通过典型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以使知识与情感相结合,通过情感认知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在很多时候,情感往往是最容易被记忆的部分,人们常常会记住自己生气的瞬间、感动的瞬间,而对于无法激起自身情感波动的事物则会很快忘记。由此可见,情感是有助于记忆事物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有诸多弊端,如浪费时间、效率不高、消磨学生兴趣等,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消除该教学方法的弊端,通过情感刺激来强化学生记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教师和学生作为后来者,很难完全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教师难以将历史事件完美地讲出来,学生也很难通过单纯地听讲完全理解历史事件,而情境教学法则与此不同,依托情境教学法的独特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辅助工具重现历史事件,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优化学生历史学习成效[1]。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关于秦朝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商鞅变法、徙木立信为情境主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徙木立信?”的问题思考进行场景复刻,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了解徙木立信的作用以及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法治思想以及社会治理制度,加深对秦朝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相较于传统课堂,问题情境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打破了课堂和生活的界限,使学生不再抵触和恐惧课堂。同时,问题情境课堂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在真实情境的刺激下,在开放的活动空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也更愿意与同学和教师展开交流,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自然会带来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巩固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一门文科学科,历史教学重视深度思考与互相交流,历史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知识框架不断搭建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被要求记忆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框架的建构反而不被重视,这既是以往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更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2]。而构建问题情境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情境,其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具备开放性优势,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在基于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要自主思考和交流互动。因为互动是教学情境构建的基础,如果缺乏互动,教学情境也会重新变为沉闷压抑的历史课堂。而增加了互动强度之后,学生能在实践交流中不断深化知识记忆和夯实学生基础,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获取反馈信息,满足学生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教师需要获取真实、明确的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性地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保证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获取反馈信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在课堂内的直接反应、交流语言等多种因素,教师可以有效分析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对策、组织针对性活动以及优化后续导学设计,保证构建出真正意义上高效的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机,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成为终身受益的历史学习者[3]。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的策略与教学案例

(一)深入挖掘課本内容

问题情境的高效创设,课本内容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高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其尚未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历史又是一门与现实世界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要学习这样一门学科,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才能按照脑海中的思维,串联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建立自己的历史体系,运用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的现实规律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学生才是真正将历史知识学到了脑子里,真正理解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历史,做到以史为镜。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立足于历史课本,这是因为历史课本自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历史课本编撰之初,专家们就考虑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需求,课本章节与章节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都有很强的逻

辑性。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高一必修一为例,其每一单元内容都有着明显的逻辑链条,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其中的四个课时从夏商周到秦朝,再到汉至元,最后是明清,不仅是按照时间逻辑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讲解,其内容更包括从禅让制到嫡长子继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制度发展脉络和内在原因,其逻辑链条清晰且不存在单一化问题[4]。在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着很明显的逻辑链条,先从古代开始,对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讲解,再发展至近代,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出现与发展进行详解,最后发展至现代,对我国政治制度及与外国的关系进行讲解,其不仅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更是从我国视角出发,从社会主义的视角出发,辩证地看待历史,而非简单地按照东西方历史进行划分,这种自身带有逻辑关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打好历史学习基础,循序渐进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学科,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因此,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能脱离教材,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依靠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围绕课程主题选择多样化的课外内容用来创设情境,但不能为创设情境而脱离教材,要分清主次,抓住教材这一主要素材,以教材为主,以其他内容为辅,以提高问题情境课堂的效率与成效。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即教师更多地是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从教材中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和记忆,没有积极思考。但是,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十分明显,知识掌握状况不完全相同,单一封闭的教学内容难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更难以构建起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式重新进行高效构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元思维品质。情境的创设需尊重学生主观思想,可以是对某一场经典历史事件的复刻,也可以是观看人物传记影片,通过多元化的创设方式和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调动思维,主动总结课内所学知识,将其与主观想法结合,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得到思维品质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央集权的发展》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纪录片。在播放之前,先布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脉络是什么样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给学生更长的时间去思考,无论是思维敏捷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答案,都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全面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带领学生做相关习题以巩固知识,而在实践中发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受学生欢迎,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历史知识,但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除此之外,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也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会认为自己已经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分解为细碎的知识点讲给学生了,学生为什么还是不懂呢?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认为自己不懂、不会是一种错误。但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学生不理解历史知识是很正常的,教师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想学,自己愿意学,教师再予以适当的引导,确保历史教学成效。在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同样是重要主体,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帮助,教师要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情境教学课堂,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改变原有的压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努力学习,历史课堂成效才能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扮演主导国家制度变革的大臣,在互相探讨中分析所学到的各种选官、用官制度的优缺点,让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要如何变革,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反思历史,真正地在历史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四)依托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如何将学生导入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与情境产生共鸣,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样是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而发挥问题教学情境自身的特殊优势无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自觉开展对问题答案的挖掘与寻找。但在实际引导过程中,如何设置问题仍是一个难题,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丧失研究兴趣,同时问题还要有一定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既要保证问题有思考、解决价值,也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才能与真实教学情境相结合,达到教学情境导入的根本目的。情境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技巧,以此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深化学生问题处理意识,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师生互动是有效的情境创设和课堂构建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站在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而不是以一个权威形象同学生开展对话,否则学生很容易因对权威的畏惧而不敢发言,影响互动成效。而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注意发挥自身的个人影响力,以教师身份对学生产生正向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在生活中要注意自身形象,展示真实的自己,不要塑造一个高不可攀的权威教师的形象,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教师是一样的人,都是在历史学科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人,这样学生才敢于与教师互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问题情境教学相较于情境教学而言更具针对性,但要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仍需要对该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与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历史教学成效。针对如何創设问题情境的问题,本文提出深入挖掘课本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依托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等五点具体建议。围绕本文提出的建议开展高中历史课堂组织模式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楚怡.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问题链设计路径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2023(4):18-20.

[2]张婷.情境教学法在素养导向下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J].教育艺术,2023(1):75-76.

[3]卜丹丹.提升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精准度的探索:以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为例[J].知识文库,2023(1):118-120.

[4]肖献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资源整合策略与实践: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31):46-49.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情境创设情境教学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