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2023-10-04 22:46颜丽燕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师生关系

颜丽燕

摘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下,师生关系决定了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文章结合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简述了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关系的目的,分析了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针对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创新育人理念着手,以尊重个体差异和小学生成长规律、创造自主探究空间为原则,优化课堂氛围、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构建互信、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影响因素;构建策略;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的有效传递高度依赖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能否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品质。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小学师生关系主要建立在教师的权威形象和小学生对教师天然的依赖、崇敬之上,二者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平等。这体现为教师视小学生为传授数学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对象,缺乏了解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和创造性的意识。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教师通常都是极为严谨、严肃和权威的形象,因此,在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时,总是怀着几分忐忑和畏惧,不利于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以提高互动时效性、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1    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师生关系的目的

1.1 增强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处于积累人生经验、掌握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期,会不自觉地对教师产生敬仰和依赖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构建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有助于强化情感沟通,增进数学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一方面,在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当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探究解题规律时,敢于提出疑问和表达独到见解,乐于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例如,在探究和归纳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时,如果教师与学生保持着融洽的关系,学生在分享探究成果时,就会提出自己的猜想,不再拘泥于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另一方面,当数学课堂中拥有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时,学生可以充分享有学习主体地位,能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动力,学习数学知识、钻研数学问题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進其空间观念、模型思想、符号意识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要发挥德育、美育等的育人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想实现这些育人目标,必须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着手,提升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一方面,在课堂中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重新定位数学教师的角色,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为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增进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具有平等、坦诚、自由等特征,学生不仅视数学教师为解答数学问题的权威,而且是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不同见解的伙伴。梳理教学实践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找到构建数学课堂中理想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2.1 教师的育人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决定了师生的互动交流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解析数学问题、探讨解题思路、解答学生的质疑时,数学教师往往会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表现出不容置疑的态度,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敢轻易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另外,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记忆和运用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影响其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方面素养的提升。

2.2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覆盖面广、应用形式多样,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数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动机,实现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和内容固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停留在较浅层面。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了角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学内容,每册教材相应的知识点既有明显区别,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在课堂上,教师通常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帮助其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涉及的图形概念和性质,没有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特征、图形性质的规律,师生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教师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

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小学生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知识结构,还会观察教师的言行,感悟其为人处世和治学之道。在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上体现出的学识、能力和修养,决定了学生是否乐于与其交流各种话题,或者积极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因素。例如,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课堂中,学生面对学习难度和课业量加大、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变化的多重压力,对教师的心理依赖有增无减。数学教师如果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课堂上注重使用激励性语言,展现出宽容、友善、关心学生感受的一面,将有助于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变化,激发其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

2.4 师生角色定位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成长需求。在构建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全面调整,才能契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必须在优化育人理念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数学学习基础、兴趣,在探究数学问题上成为因材施教的导师。这样在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类困惑时,学生才能将教师当作可以自由交流的朋友。

3    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实践策略

3.1 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塑造亲和可信的形象

为了增进课堂师生互动、构建理想师生关系,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而且应提升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给学生带来可亲、可信、可敬的感觉。一方面,结合数学教学特点和需要,利用网络资源、书籍等媒介,充实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广泛学习教育心理学和个人形象塑造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师人格和形象魅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乐于与教师亲近和互动,成为其探索数学问题、提升个人修养的榜样。

3.2 优化育人理念,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要想实质性地改变师生关系,数学教师必须优化育人理念,不应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看待学生提出的問题,而应创造平等、自由交流的课堂环境。尽管小学生的见闻、学习经验尚浅,就课堂所学数学知识提出的疑问和观点难免有谬误,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视角,才能与之进行有效交流,把思考和探究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3.3 明确自身定位,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灵活掌控自身的定位,不断创新师生互动交流方式。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单位定义的内涵及应用,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密度差异明显的等质量棉花、石子、水果等常见物品,引导学生用电子秤称重、尺子测量或者用手掂量的方式,探究质量、密度、体积的概念及内在联系。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教师身份给予指导和启示,也可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各组学生一起探索和讨论,发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各组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特长,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记录各种物质的质量,对克与千克等单位的意义和应用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

3.4 正视个体差异,践行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出发点之一。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正视个体差异、了解现实学习需要出发,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达到师生良性互动、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3.5 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拓展自主探究空间

给予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空间,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激活思维、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堂氛围。一方面,针对知识点的特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和信息技术,拓展课堂自主探究空间。

3.6 针对学生特点,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小学生在心理上非常依赖教师,课堂上会不自觉地察言观色,得到肯定和赞赏是很多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不一样的诉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从塑造个人形象、改进育人理念着手,优化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尊重个体差异和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原则,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教学评价等途径,达到了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目的,营造了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颜权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下的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24):284.

[2]陈美颖.浅谈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中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48-149.

[3]田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培养策略[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1):153.

[4]张新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8):228.

[5]赖桂芳.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研究[J].环球慈善,2021(2):14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