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放在了首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为了能够最大化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现状,以多元化的路径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充分融合,提高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开展策略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这对开展课外阅读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课本外的知识、热点等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思想,合理运用相应的教學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融入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学有所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草船借箭》时可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并将电视剧的相关片段播放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主动阅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课本资料的不足,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同时,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以课外图画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助,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图画书的基础上,还可举办知识竞赛、辩论赛等相关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的同时,也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1]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一)突出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逐步提高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有“思维主线”,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融会贯通,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将其与拓展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对课文中涉及到的相关人物进行拓展学习,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加强。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师在学习司马光这部分内容时,先给学生设问,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他们认认真真地读下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指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不足,做好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二)科学选读课外读物
教师要帮助学生科学选书,结合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读书喜好,把学生各个阶段的需求弄清楚。课外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地进行,而且需要教师有效地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提高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玩,想象力丰富,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故事类的书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故事书都是虚构的,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发散他们的思维,在虚拟场景中融入他们自己的想法。此外,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幻读物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科幻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故事性读物相比,它的可读性更强,既可以推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可以使他们的知识视野得到更大的拓展。[2]
(三)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借助多种科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合理阅读的同时,了解选文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阅读任务,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设置阅读任务。及时帮助学生消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保证课外阅读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轻松,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比较充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进行评估,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课外阅读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永林.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
[2]黄妹妹.课外联课内,阅读促习作——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