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让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

2023-08-17 06:40叶芳结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等底问题提出口算

叶芳结

如何将问题提出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数学教师改变观念,投入到课改中,然而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这一难点该如何突破呢?能否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参与、深度获取、真实成长,进而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呢?

一、 重视知识迁移,借问题提出提升学习能力

知识迁移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普遍的思想,所以教师可以将新的知识转化为较为熟悉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架构来推算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片断一:三年级《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复习引入,呈现算式35+24,要求同学们说出口算的方法,并根据口算的方法编出一道应用题。

生1:可以把24拆分成20和4,20+35=55,再加4,结果是59。我们可以这样想:广场上原来有35人,先来了20人,再来4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生2:还可以把35拆分成30和5,24拆分成20和4,30+20=50,5+4=9,50+9=59。我是这样想的:广场上原来有30个女孩子和5个男孩子,后来又来了20个女孩子和4个男孩子,现在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棒,你能根据加法的口算尝试解决减法78-45的口算吗?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想法。

师巡视,可能受教材只呈现拆分减数再计算方法的影响,发现更多的同学只拆减数。

生汇报:我们小组把减数45拆分成40和5,78-40=38,再减去5,得数是33。我们是这样想的:停车场上原来有78辆车,先开走了40辆,又开走了5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车?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原来不但加法可以运用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减法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只小手缓缓地举起来:老师,减法的算式计算能不能拆被减数呢?

师:对啊,能不能拆被减数呢?同学们想一想,试试行不行?

学生通过探究,再次汇报。

最后,教师在练习设计时有意识地呈现83-56退位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在退位减法中的局限性,体会到第一种方法的通用性。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问题提出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算式的计算结合实际情境理解算理,使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问题情境,借问题提出获得认知发展

问题提出情境真实而富有探究性,有助于学生将自己认知的“已知区”与“未知区”联通起来,激发认知的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并通过个人或群体的思考和探究获得认知发展。

片断二:六年级《圆锥的体积》

以复习圆柱的特征及体积引入,多媒体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的上底面不断缩小,最后变成一个圆心点。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圆柱的上底面变成圆心点就是一个圆锥。

生2:它们的底面积都是10cm2,高是6cm。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圆柱與圆锥等底等高。

师: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探究吗?

生3: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呢?

生4:怎样验证他们的关系?

生5:圆柱体积可以运用公式计算出来,圆锥体积可以运用公式求出来吗?

……

学生们通过实验操作发现,虽然三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大小不同,但无论怎样倒都刚好倒三次,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三、建立对比与联结,借问题提出助推深度学习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不是真正的理解,只是短暂的记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思维和观念间的联结,使知识以网络状的结构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形成能力,逐步实现数学观念的培养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也就是说,数学学习的知识内部本身就是相互联结的,我们应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结方式,借问题提出,通过对比,深化数学的认知方式,助推深度学习,促进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等底问题提出口算
挖掘学习深度促进思维跃迁
——拓展课《平行四边形的等积变形》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让“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看得见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数学论坛大家谈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
等地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关系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