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适应新时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观点鲜明地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 年 10 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离不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培养,因此将中学政治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应有之义。
(二)深远意义与现实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孕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自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民众、发展艺术、稳定社会秩序、传递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不但能使学生提高辨别糟粕和落后文化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且能够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起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在这个过程里,中学生不仅能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气质,而且能由小及大厚植民族自豪感,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生根。历览学界对当前传统文化及中学思政教育的研究,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1)论述传统文化的系统性研究;(2)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性研究,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3)传统文化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及对策研究。但对于如何融入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纳于中学思政课程,孕育中学政治课程新风貌和高效能则言之较少,且不深入;研究方法则以文献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理论研究为主,实证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且针对性不强。有鉴于此,笔者以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市铁一中学政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为案例,透析当前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政教育中融入的现状、问题以及更好的融入形式和方法。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确保调研的客观性和问题的准确性,课题组面向广州市铁一中学发布了486份调查问卷,其他区级、镇级学校发放调查问卷1549份。调查对象为六年级至高三共六个年级的学生,问卷共设有17个问题,其中设有10个单项选择题,6个多项选择题,1个开放性题目。主要问题如下:
2.您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吗?
3.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吗?
4.您比较了解传统文化哪方面的内容?
5.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了解的渠道有哪些?
6.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渐渐被人们所忽略,您认为这跟我们当下的教育有没有关系?
7.您对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学政治课堂的态度是?
8.在日常的政治课堂中,您的老师渗透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频率是?
9.您是否在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10.您感觉自己在中华传统文化思政课考核中哪些方面存在困难?
11.在日常的政治课堂中,您的老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练程度、广度和深度是?
13.在政治课堂中,您认为教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学的效果?
14.在政治课堂中,您希望教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是?
15.您认为您的政治老师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加强?
三、融入现状及问题
三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78份。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如下:
(一)初显成效
1.学生兴趣、积极性逐渐提高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趣和了解程度较高,了解渠道多样,希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更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第2题到第4题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37.66%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非常感兴趣,有55.65%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比较感兴趣,感兴趣总占比约93%,由此可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极大的需求价值,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学生各占7.74%和65.06%,可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并不陌生,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学生接受度会比较高。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渠道是多元化,其中通过网络电视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人数最多,比例为85.36%,其次就是阅读书籍占比81.59%,教师的课堂讲授占比76.57%,再次是与父母或他人沟通比例也较多,因此,抓住政治课堂的主阵地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政治认同、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学生对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充满希望,数据显示67.57%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和23.22%的学生比较希望在政治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同时有88.91%的学生认为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走进中学政治课堂是学生的普遍心声和愿望。
2.教师知识储备、运用不断提升
90%的学生认为教師的知识储备比较扎实,在课程中渗透、利用传统文化的频率较高,教学形式不再单一照本宣科,而是书本讲解、影音共赏、专题活动等多形式进行。
3.学校弘扬氛围,持续改善
学校致力于弘扬、营造优秀传文化氛围,如组织丰富多彩的国风社团、国学讲座以及特殊纪念日,如成人礼等。某种意义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教育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二)存在不足
1.认识深度不足
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约有30%的中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传统文化,除了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外,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核不甚了解。事实上,当前学校开展的一些课程和活动,某种程度上形式成分居多,缺乏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评价机制,部分教师过多的依附课本、照本宣科,教学案例大而空,忽视传统文化载体背后的精神与力量的挖掘。
2.实践教育不足
当前中学思政教育中融入的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是书本知识讲解、理论教育为主,很多内容理论一笔带过,缺少阐述和过程研讨。学生一知半解,只能死记硬背,难于灵活运用,对于学生认知、理解及运用都影响较大。研讨争鸣、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缺乏。
3.教师主动意识欠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氛围的带动者,只有老师在教学中主动将传统文化引入课程,学生才会被引领、融入,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但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及专门研究,且忙于应试,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不足。
4.网络文化冲击较大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及网络文化在给我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筛选、甄别、组织和引领的任务。尤其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尤为如此。负面、消极、歪曲和诋毁传统文化,一刀切的观点存在于部分学生之中,给学校、教师的授课和引导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四、未来融入探究
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性等特点,不可一蹴而就。应当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与迭代、增强实践教育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二者的融合,以此提升高中思政课堂的文化底蕴及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思政课堂,不应当局限于器物、载体、史书典籍,更为重要的是凝聚在载体中生机勃发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核心思想理念。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实、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第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第三,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思政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不能仅仅停留于句义解释,切勿浮于教学表面,教师要自觉的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与时代信息相结合,提升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贴合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师应当养成自觉接收和自觉引导传统文化的习惯,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发自内心的领会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教育与引领。思政教师明确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为自我提升标准。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对传统文化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表达,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进思政课堂,发挥思政课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外,同时亦能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落实思政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方式创新与迭代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思维开阔,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恶和抵触心理。为此,必须加快推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教学应当成为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的第二阵地。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及相关观点,有序组织、引导,并教授学生加以甄别,进而独立思考和判断。此外,灵活运用隐性教育的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围绕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与传统文化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同时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时政热点),组织相关讨论、辩论、征文、演讲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准备,深度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循善诱,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于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于无形的作用。
(四)增强实践教育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的讲授与研讨还必须增强实践要素。学校和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课本、走出学校,去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现场参观、学习;此外,也可组织专题活动和小作业,如为家人做一顿饭,暑期自主学习等,并进行评价评优;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高中思政课多样的实践形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资源,结合地方特色,选取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2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新结构教学评理论视域下高中思政课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科学测评研究”(课题编号:2022szk25)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路径与评价设计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1-A-12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