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解决

2023-06-21 16:02尹巡伟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尹巡伟

【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惯性教学思维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创设;问题解决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势

在以往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都会落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与培养上。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后,可以尝试运用所学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与作业,教师通过练习与作业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此种以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导向的课堂设计思路,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但是学生并没有了解到学习这个知识与技能对生活有何帮助与指引。如果一个知识与技能是能够被应用到生活与实践中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这里的知识就是活的、技能就是有价值的,反之亦然。

以问题情景创设为先导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目标发生了一定变化,由单纯教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能力的培养,是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种转变会带动学生学习原动力的转变,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帮助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并非某一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尝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接下来笔者以“取景构图”这一知识点为例,对问题情境创设与解决的设计步骤展开论述。

二、問题情境创设的设计步骤

1.情境创设,让知识与学生产生联系

围绕五年级“取景构图”这一知识点与技能点,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基本要求,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风景写生,单课时的教学内容聚焦取景与构图。如果直接告知学生今天我们要画一幅风景画,请同学们欣赏风景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表现,那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现欲望。所以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他们有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快乐与收获。

本节课创设情境:在通信发达的网络世界中,身为学生的我们,也会接触到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如何才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呢?我们选取一种传统的、能够融入更多个人感情的表达方式—“明信片”。此时引入风景明信片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用亲手画一张明信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也通过一张小小的明信片,让远在他方的亲朋好友,感受到不同的地域风情,从而加强了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

2.发现问题,导入本课知识与技能

在情境完成创设之后,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就体现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容量与深度的控制能力。在诸多问题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在本学科、本单元、本节课具体的知识技能点上展开思考。这样才能精准把握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提出与本节课核心知识相关的疑问,此时老师就需要拿出课前准备的预案,思考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后不断练习才能逐步形成的。

学生绘画风景明信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画什么。在没有学过“取景构图”知识的时候,很多同学会习惯性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无差别地进行表现,但学生欣赏名家名作,对比实地全景照片与名作之后,很容易发现画作与照片有着极大的出入,这里的“出入”就是“取景构图”在画作中的运用。画家为何如此处理画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在具体情境创设中发现问题。

三、问题情境解决的设计步骤

1.分析探究,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在情境中发现了问题,作为情境创设者,需要明确此问题对应的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学生在自主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导向。如何分析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是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重点,需要在备课环节反复推敲。

学生发现画作与实地景物两者之间的差别后,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模拟活动,学生模拟画家创作的过程,在面对内容繁多的实地景物时,选取自己想要表现的部分内容进入画面,这就是取景。而取景也是有迹可循,需要围绕画面中最吸引我们眼睛的物体,从而引出“主体物”的概念与知识,围绕主体物来安排取景内容在画面上的布局,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构图问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复杂的构图规律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可以降低难度,寻找特征明显的美术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画家构图中“三分法”的共性特征,由此获得基础的“三分法”构图知识。

2.总结归纳,呈现完整知识结构

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共性知识点。此时教师需要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会非常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知识点是在学生解决实际情境问题,并自主探究后得到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高。

学生通过分析与探究发现的“取景构图”和“三分法”知识,可能出现完整度不高和逻辑规律不足的情况。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受到课堂容量的限制,教师无法实现所有知识全部由学生探究得出,所以教师可以帮学生做适当补充,将完整、有逻辑性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知道什么是“取景构图”和“三分法”后,可以通过观察游戏“找一找”“辨一辨”的活动,检验和巩固新知识。

3.尝试练习,提高知识技能的熟练度

经过学生探究和教师总结,学生已经对问题情境中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美术学科的很多知识,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熟练地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练习活动,将知识点与技能点结合,在分层练习中逐步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

对于“取景与构图”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学生现场写生取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对不同的全景照片进行取景,通过放大、缩小、移动画面等简单操作,可以模拟取景的全部过程,在对多组不同景物全景照片的取景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练习。在取景的过程中,可以练习新知识“三分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可以利用“井字格”帮助学生快速找到“三分线”,在“三分线”的辅助下快速确定主体景物、地平线等在画面中的位置,从而完成画面构图。

4.综合运用,解决情境问题

在经过探究、总结、练习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教师需要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境问题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取景构图”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就要回溯到最初的情境创设——画一张明信片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画一张完整的风景明信片,所运用的知识与技能十分丰富,绝不仅仅是“取景构图”这一个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为了突出本節课的重点知识,教师要适当弱化其他知识对最终作品的影响,学生在利用“三分法”进行取景构图后,受到课堂容量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简化概括”知识来表现风景作品。最终的作品,学生既运用了新知识“取景构图”和“三分法”,也将已有知识“简化概括”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并且解决了本课情境创设中的问题。这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创设与解决的总体思路为:情境创设、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总结归纳、尝试练习、综合运用。新思路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侧重点从学习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培养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在2022新课标的施行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问题情境创设与解决的教学设计思路一定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