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数至上”的教育生态,引导教育回归初心、回归课堂.作业是“双减”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适当减少书面作业,设计更多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高质量作业.基于此,文章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并从多维度探究了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以满足当前学生发展需求.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双减”的落实创造了“生存”的空间,小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阶段,作业设计情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多个角度开展作业设计优化工作,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
教师用书与数学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载体,作业设计的内容也应贴合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学情,以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具备独立设计作业的能力,强化专题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保证作业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目的性.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能及时发现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目的,助力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二)尊重学生差异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将数学学习特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结合,是保证作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区”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多层次实施个性化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丰富作业形式,在保证作业差异性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摒弃机械、乏味的数学作业,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三)控制好作业总量
科学设计作业数量,也是提升作业质量的重要一环,传统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多是“各自为政”,结合教学需求来设计作业,没有与其他教师商议作业的数量,导致各学科作业相加后为学生带来了较重的负担.对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科学确定作业量,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协调好作业数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趣味横生,激发学生动力
1.实践类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强调“实践”,即教师应该设计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习自信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遵循新课标的指导,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具有实践性质的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请利用米尺、卷尺等常见测量工具,测量自家冰箱的高度、茶几的长度和书架的宽度,并以表格的形式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选用恰当的长度单位表达.并说一说你在测量中有哪些感悟.
学生需要分两步完成这一数学作业,一是选定测量目标,选用恰当的工具测量出目标长度;二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并用米、厘米这两个单位表达,这一过程中,能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形成更清晰的认知.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还能收获测量的小技巧,如“测量时米尺或卷尺要摆直,避免因倾斜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冰箱高度后,用厘米表示数据较为烦琐,用米来表示更加直观、简洁”等等,让其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并认识到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2.绘图式作业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仍涉及几何、图形、代數等抽象性知识,由于小学生习惯运用具象思维考虑问题,学习中遇到明显的困难.对此,教师在讲解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时,应在课后为学生布置绘图式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让学生在绘图中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的教学为例,为了强化学生的方向感,教师可以在教学后为学生设计绘图式作业,内容如下:
1.图1是某公交线路图,请阅读后完成填空.
②小丽在育才路上车,坐了4站后下车,她要去哪里?
③小红坐了两站后在少年宫下车,她是哪一站上车的?
2.小文、小于、小刚、小兰从公园回家,请根据四人的阐述画出他们的家与公园的位置图.
小文说:“我要先向南走,再向东走才能到家!”
小于说:“我要先向北走,再向西走才能到家!”
小刚说:“我一直向东走就到家了!”
小兰说:“我要先向北走,再向东走才能到家!”
基于此,学生在完成题目1时,运用正向思维,结合已有图片信息,进行直观分析,完成题目2时,利用逆向思维,结合已知条件以公园为中心,按照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图像,推导出每个人的家所在位置.第二天将填空内容及绘制的图像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在分享交流中完善自身思维,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类似的画图作业能让学生从数学视角出发思考生活问题,加强对方位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作业贴近生活,散发生命活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仅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还要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展开分析,并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分析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性格爱好,将其与课后作业结合起来,针对性制定具有活力的生活类作业.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我是“购物”小能手,内容如下:
第一步:翻找自己的文具盒与书包,将缺少的文具列一个简单的清单;
第二步:拿10元钱到超市选购这些物品,先准确记住每一件物品的价格,再记录手中钱数的变化过程及剩余钱数,回到家中后,用数学式子表达钱数的变化过程.
第三步:与家人分享自己买了哪些物品,讨论每一样物品所花费钱数.
基于此,实际生活中多是家长带领学生去购物文具,或是家长独自购买文具,学生缺少独立购物的经验,而这类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弥补学生经验的不足.学生在独自购物的过程中,由于手中的钱数有限,选购时会认真观察每件物品的价格,并通过口算的方式,判断手中的钱是否能够买下物品.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由此,通过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购物实践活动,学生能在主动“花钱”的过程中,了解选购物品与钱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作业探究性强,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重要教学任务,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教学各个环节,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针对性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其猜测、分析和探究中完成知识内化,并强化自身数学思维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教学为例,为了锻炼学生数据收集能力,初步形成统计意识,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以学校开展运动会这一契机,引导其开展数据统计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如某小组对“参与长跑项目的运动员人数”展开了研究,另一小组对“运动会中各班级饮用水消耗数量”展开了研究,通过询问教师、班级干部,观察运动会拍摄照片等多种方式完成数据的收集.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随后,教师要求各小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任选一种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如“参与长跑项目的运动员人数”数据分析时,是按照性别进行分类的,分别统计出了男运动员数量和女运动员的数量,并以图形、表格等方式绘制了简单的统计图.由此,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让学生认识到分类可以让数据更具直观性,且分类标准不同呈现的结果也有所差异,掌握知识的核心内涵.基于此,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为学生创造了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完成思维交换、心得分享等,有效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出了作业的育人价值.
(四)作业层次分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标主张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也应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展开设计.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作业,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难度相符的作业内容,实现知识巩固和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低、中、高等多个难度的习题,并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实现全面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讲解基础知识后,结合学生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再对应设计“基础、变式、拓展、探究”四个层次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类型,以便在完成作业中获得全面发展.作业内容如下:
A层 以画图的方式,尝试表示“3×8”这一算式;
B层 以下哪个选项可以正确表示3个8?
①▲▲▲▲▲▲▲▲▲▲▲▲▲▲▲▲▲▲▲▲▲▲▲▲
②▲▲▲▲▲▲▲▲▲▲▲▲
③▲▲▲▲▲▲▲▲▲▲▲▲▲▲▲▲▲▲▲▲▲▲▲▲
C层 以画图的方式,嘗试表示3个8;
D层 以下哪个选项不能表示“3×8”
①▲▲▲▲▲▲▲▲▲▲▲▲▲▲▲▲▲▲▲▲▲▲▲▲
②▲▲▲▲▲▲▲▲▲▲▲▲
③▲▲▲▲▲▲▲▲▲▲▲▲▲▲▲▲▲▲▲▲▲▲▲▲
综上,可以看出A类习题较为基础,是每名学生都可以掌握的题型,而B类习题是A类习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难度稍高,C类习题对式子的意义进行了诠释了,是A类习题的拓展,D类习题则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在分析四类题目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完成对应的题目,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将四类题目都完成,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思维的转化和升华.学生在完成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作业时,可以收获更强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捕捉思维中的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这类作业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理念,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解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结 语
总的来说,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教师应围绕“减量”“提质”两个关键点,对原有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数学作业,真正提高作业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华莉,李俊杰.立足作业育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教育,2022(34):16-18.
[2]王木贵.聚焦“双减”政策,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34):120-122.
[3]冯砚,李锦荣.“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11):39-40.
[4]马晓欢.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及实践[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76-78.
[5]党小东.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途径[J].新课程,2022(37):216-218.
[6]赵小莉.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的优化方法[J].家长,2022(2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