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逸
【摘要】深度学习是新课标持续推行下产生的教育理念,具有注重知识处理、指向高阶思维、强调自主参与等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应以课前预习为切入点,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内容,回到课堂上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渗透新课知识,落实深度学习理念的同时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秉持深度学习原则优化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等因素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制订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自主探究新课知识的内涵,并能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有效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深度学习的相关概述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产生于1976年,经过我国学者的不断研究使其更加完善,进而演变成: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自主搭建认知框架,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下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后来,深度学习得到我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学习路径,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各个单元之间的概念、公式、性质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学生需要通过深度学习促进知识内化.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要根据他们的基本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动态的教学方案,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
1.注重知识处理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等多个环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迁移知识,在反复的尝试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便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和应用技巧,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度学习.
2.指向高阶思维
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目标”学说是深度学习的理论依据,它将认知领域目标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两个板块.其中,低阶思维是指了解、应用、分析;高阶思维是指理解、综合、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是让学生将全部注意力用于理论知识的研究,而是让学生的思维由低阶转向高阶,能够自主探究新课知识的内涵,高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见,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也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思路,推动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强调自主参与
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情感动机和发展需求.不同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吸收情况有所差异,要想让所有人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此背景下,学生的思维便能处于活跃的状态,认真听讲,配合教师各项活动的实施,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中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正向迁移,以此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由此可知,自主参与是深度学习的一大特征,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前提.
二、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前预习,夯实深度学习基础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自学的方式研究新课知识,对本课重难点内容形成一定了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夯实深度学习基础的作用.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前预习环节,以教材为载体创编一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导学案,让学生利用课余自行翻阅教材,将导学案补充完整.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预先了解新知,在课堂上进行系统性学习时有效降低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与教师互动,顺利解决预习中遗留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课前预习时,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薄弱项,单独标记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回到课堂上,当教师讲解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集中注意力,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个性化辅导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将精心设计的導学案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下节课之前完成.导学案内容如下:
一、口算.80÷40,320÷80,45÷90,540÷60,400÷50,180÷90.
二、自学提示.1.认真阅读课本,通过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变化?商呢?你有什么发现?2.被除数和除数同乘2或乘4,商( );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 ).
三、巩固练习.12÷3=4,24÷( )=4,120÷( )=4,240÷( )=4;600÷60=10,( )÷30=10,( )÷6=10,( )÷3=10.
四、当堂检测.判断题: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2.被除数加上12,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同时加上12( ).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公布导学案的正确答案,让学生用红笔自主批改,打下深度学习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只有当教师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后,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课堂活动,才能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课程目标的制订,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方向.当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后,便能自主研究本课所学内容,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中提高问题求解能力.另外,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心,必须包含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抽象思维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明确教学目标后,学生便能厘清学习思路,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探究知识内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时,教师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充分认识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距离,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按照具体要求完成简单的平移任务.第二,使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参与图形平移运动的全过程,自行总结出平移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間观念.第三,使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分析说明的良好习惯,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基于新课标的指引,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营造活跃班级氛围,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而且受年龄的影响,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很难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分心的情况,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元化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概而论的问题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合理把控问题的难度,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深化知识理解,从而强化深度学习的实际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张例题的场景图,并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此时,教师提出问题链: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此顺利引出本课主题.当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继续提问:“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引领他们深入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后,教师提出猜想问题:“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在问题情境下实现了深度学习.
(四)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展开深度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中,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强化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将本课重难点知识融入其中,同时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彰显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本课收获的理论知识,为实现深度学习而不断努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他们知道本课的主要任务,而后提出疑问:“怎么把圆转化成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学们看看手中的圆片,思考可以把它剪成哪些图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中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接着,教师利用模具将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间讨论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尝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即S=πr×r=πr2.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深度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在不同活动中呈现的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调,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导致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这一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完善评价方式和内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思考状态、成果反馈、随堂检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点评,不再将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从不同视角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参考,及时给出个性化反馈意见,便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体现出完善教学评价对提高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评价时,要以本节课的课程目标为准则,根据随堂检测成果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顺序,是否熟练地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而后,再结合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进行打分,如果个别学生在课上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每一项目活动,但随堂检测时由于疏忽大意而错了几道基础题,对于这类情况,教师不应给予严厉的批评,而是带领他们一起分析卷面,总结出失误的原因以及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以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自行总结问题所在,和他们一起攻克难关,保证解题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深度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导学案,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了解,奠定深度学习的基础.而后,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的辅助下帮助他们完成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实现深度学习的同时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卓萍.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2(36):14-16.
[2]郑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107-109.
[3]莫兆宗.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35):58-60.
[4]赵云玲,李婷婷.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2(12):17-18.
[5]钟荣英.引导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