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24 04:13曹蕾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迁移能力小学数学

曹蕾

【摘要】奥苏贝尔将学习分成两类,分别是“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进行机械式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进行培养,其目标是利用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对迁移能力培养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实施高质量主题单元教学.

【关键词】迁移能力;小学数学;主题单元

引 言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学生既要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其目标是对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增强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考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主题单元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开展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迁移能力、主题单元教学概念概述

(一)迁移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都会对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技能和态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显然,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只要是有目的的学习,都存在迁移的特征.迁移的实质是两种学习在认知与技能上的互动与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主题单元教学

对于主题单元教学,最直观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拥有同样知识特征、互相联系的单元课程内容视为一个整体,当作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学生进行主题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主题单元教学突破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边界,将一个完整的专题单元教学内容相融合.主题单元教学有其科学性的理论依据,来自《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的“大概念”教育观,认为科学的知识与模式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特征,可以将一门学科的知识从一个比较大的范畴中归纳出来,从而更精确地反映一门学科的实质,加强知识与内涵的关联性.

二、基于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数学学科特性

数学是一门较为系统和严密的学科,知识点层层递进.前期的学习为后期学习做了铺垫,而后期的学习又能够实现对先前学习的扩展,由此可以看出,前后的学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前、后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融合,形成主题单元,这样就能达到系统的教育效果,也与数学课程的特点相吻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迁移能力展开训练培养,对数学课程进行主题单元设置十分有必要.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迁移是在新的学习任务或者情境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动机进行创造性应用,这其中存在着知识、行为和技能以及情绪的变化.要想建立一个以主题为基础的单元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教師就必须营造出主题单元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单元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要通过课堂交互性和有趣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主题单元教学是将相同主题集中在一块进行教学,有助于知识进行集成与解析,拓宽学生的思路,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与此同时,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样化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指导,能够实现知识、情感、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基于迁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促使数学知识迁移

在目前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中的重要意义.一个合理、科学的数学课堂情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新的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概率,使学习环境处于一种良性且随时可变通的氛围中,从而为数学迁移能力培养提供稳定内在环境.

以“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版块为例,展开单元主题教学,需要与“认识百分数”知识版块相联系,回顾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者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学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改写、求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点问题,通过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促使数学知识迁移.

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主题,从现实生活案例切入,构建百分数应用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百分数数量关系的推理与演算.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期工作时,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带领学生了解存款、利率有关信息,在进行初步学习和研究之后,学生对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利息、利率的多少和时间的关系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以这一点为依据,运用实际生活案例比如压岁钱,创设教学情境,抛出教学问题:“大家的压岁钱是存到银行,还是自己保管?”借由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方向逐步跟进教师指导,回顾与复习百分数的含义和功能.这样,采用真实的调查方法展开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探究,比在课堂上直接讲授知识点要显得更为生动、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百分数有了更多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和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迁移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把握住百分数的使用方法,学生思维变得更为敏捷,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的.再比如,进行“混合运算”教学时,单元教学目标是认识综合算式、小括号,要求学生掌握不含括号、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规则,并按照正确的混合运算顺序求解相关算式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集中在“混合运算顺序”方面,教师可基于对主题单元教学核心内容的分析,构建相应的主题单元教学情境,结合之前学习过的乘除法、加减法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乘”“除”的运算方法,结合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出简单的算式问题,比如(4+24×5)÷4,组织学生列出演算过程,然后就会看到一些学生在演算括号内的算式时,其运算次序是不正确的,比如有的学生先将4和24进行加法演算,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这种运算做法较为普遍,也是较为常见的计算失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学生“先括号内再括号外”的计算方式给予认可的时候,要着重指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计算规律.由此可以发现,在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完全遵从教科书教学顺序,可以与相似的内容相联系,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

(二)加强旧知与新知内在关联,强化知识迁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对新的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当教师把旧的知识点导入到课堂教学环节时,学生会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新的知识点.为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参考学生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旧知识仔细的规划到新的教学中.以旧知识作为教学设计基础,完善教学方案,凸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从而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点对新知识展开导入式教学.

以“图形面积计算”知识版块为例,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其中包含“认识图形”“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轴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版块,求解几何图形面积相关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考试重点.为此,教师可以“图形面积计算”作为主题单元教学模块,对学生展开知识回顾与复习以及新知识的教学工作.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面积单位,可得出长方形面积表达式,同样,在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表达式时,也以数面积单位的方式,利用“出入相补”原则,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表达式,从而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表达式时,将“转化”的数学观念贯穿于全过程.

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把“数格子”“出入相补”等方式应用到圆的面积表达式推导中.由此,让学生了解到,想要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表达式,必须先学会长方形面积表达式推导方法.想要推导出三角形、梯形面积表达式,则要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表达式推导方法.在推导圆的面积表达式时,得立足之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面积推导方法,展开对圆的面积的推导.在推导不同几何图形面积表达式的过程中,就得加强旧知与新知内在关联,起到强化知识迁移的效果.同理可证,在进行“立方体面积计算”教学时,当学生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表达式推导方法以后,可将相关方法运用到其他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表达式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体积表达式时,教师可结合旧知与新知内在关联,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猜想,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思考圆柱体积表达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并进行结论验证,最后得出圆柱体积表达式.然后,可重点分析圆柱体到其他立方体,比如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从而推导出棱柱体积表达式.这种迁移和扩展的过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关键,因此,数学迁移能力的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运用数学思维,强化迁移能力培养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推理训练能力.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具有天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优势,他们能够将两种相似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从一个事物展开联想.在小学生对类似事物有很强的联想能力的基础之上,将数学课堂的新、旧知识展开联系和推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一个“迁移”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新的课程内容,更容易了解新的数学知识内涵.因此,教師要对学生的联想推理能力进行适当运用,指导学生在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独立的联想推理,从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教学为例,把“包装中的学问”视为单元主题,探索“商品包装”教学情境问题:“对于同一体积的商品,在进行包装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达到节约包装材料的目的?”想要求得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为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知识的方法、情感的各元素都会自然而然地纳入其中.在设计主题单元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按照“认识—应用—迁移”的顺序进行,使主题单元教学任务由“认识—应用—迁移”构成,让学生感受到“包装中的学问”与本单元核心知识表面积有关.经过知识积累、能力锻铸、情感激发的过程,最后朝着问题的解析方向发展,还能够将问题解析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这其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充分运用学生的联想与推理能力,强化学生数学迁移能力.

(四)教学反思

对迁移能力培养下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分析,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进行透视表现,评价期望的教学成效

在完成主题单元教学之后,教师要进行一次教学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做出评价,衡量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水平,要从多个评价点着手,具体可以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等角度进行全面观察,这对于建立系统化的单位框架和设计,测试学生真实的迁移能力水平至关重要.

2.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知识反思列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思考和回顾,对概念、法则等内容进行回顾,对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检验学生方法性迁移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学生系统性知识迁移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对特定概念、法则的本质性进行反思,推动知识的内化.在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培育,从而延伸学生对知识的扩展性迁移和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开展主体单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让学习变得更简单和自在,也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内涵,节约数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在后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主题单元教学的核心,挖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少杰,柏莉莉.聚焦迁移能力背景下的主题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22(26):5.

[2]吴渊.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10):3.

[3]吴梅珍.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0):2.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迁移能力小学数学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主题单元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单元下整体性阅读探究
例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策略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