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艳 董玟鑫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语文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单元情境和任务统整学习内容,是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文章以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通过提炼恰当的单元主题、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大任务引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学策略,对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尝试重整教学内容,实现多种要素的融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大单元 教学设计 小说单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6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革之一,是跳出学科逻辑的窠臼和知识点罗列的框架,以结构化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1]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教学,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怎样运用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想,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对现行教材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是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2]作为一种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创造性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为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需要教师持续的研讨和反思。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区别于教材单元,这里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是将教材单元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是将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按照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的一个有结构的整体。[3]大单元的“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课程资源更多,用大概念进行内容统摄,将课程内容结构化重组,以及具有“大情境”的特征。[4]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统筹内容、目标、情境、任务、评价、技术,合理安排学习活动。[5]综上所述,笔者提炼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素养,设置恰当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整教学内容,实现多种要素的融合。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
大单元教学设计聚焦单元素养目标,通过提炼与教材、学生、目标贴合的单元主题,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拉近语言作品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通过大任务的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促进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通过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习与教学的改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6]这样,大单元教学改变以往碎片化的教育模式,从“过于关注知识的线性排列、技能的分点训练、课文的单篇教学”[7]转变为融“单元学习目标、主题、情境、任务与学习过程、评价”[8]于一体,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要点
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阅读内容包括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写作板块和综合性学习分别是“学习缩写”和“小说创作”。阅读板块的几篇小说叙事视角不一,但内容上或多或少都涉及少年的成长。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可以“破译‘成长密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而熟悉的生活情境,带着感性认知体味文学作品的魅力,与小说人物产生共鸣,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促进自我更好地成长。
通过“回忆我的成长”“小说故事大家談”“对话‘孤独者”“原创小说比赛”四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走进小说天地,揣摩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世界的丰富多彩,体悟生命的多种样态;关注叙事视角,走进人物内心,体会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变化;借鉴小说在情节安排和描摹人物方面的艺术,尝试进行小说创作,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让文学滋养精神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取一组名家经典小说,涉及“少年成长”,少年初识世间情味,所以设计“破译‘成长密码”的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这个真实情境中交流分享各自独特的感受、深刻的理解与丰富的联想,在自主与合作、阅读与精思、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中提高对小说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为写作表达积累经验。
任务一:“回忆我的成长”中设计了活动“这一刻,我长大了……”,试图将学生带入生活的回忆中,捕捉自己“破茧而出”的成长瞬间。学生可以用文字、照片、视频、绘画、音频、手账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创作,在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分享和互相评价。这样既能够拓展语文课程资源,又能够在交流中唤醒学生对成长的认知和感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反思生活、表达自我。
任务二:“小说故事大家谈”设计了一个“讲述故事”的主题活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提示为: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单元导语对单元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9]单元教学内容要围绕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展开,既要关注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变化,又要关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对人物的重要影响。而讲述故事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体会人物形象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统观三篇小说,《故乡》以一次返乡经历刻画闰土这一典型形象,从而揭示旧社会农民的生存现状;《我的叔叔于勒》以少年的视角观察世态人情,看到人性的脆弱与自私,蕴含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期望;《孤独之旅》记叙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在芦荡放鸭,通过描绘杜小康在自然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抒写他的自我觉醒之旅、成长之旅。由此,可分别以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为三篇文章的设计切入口,以“建《故乡》人物档案”“架《我的叔叔于勒》情节梯”“绘《孤独之旅》行旅图”来讲述小说故事,理解小说主题。
《故乡》一文通过现实与回忆穿插交织的独特视角,展现故乡的三种样貌,在梳理概括不同故乡场景的基础上,以“建立小说人物档案卡”的方式感受其中人物的前后变化,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并不复杂,但却错落有致,张弛有度,通过“架情节梯”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梳理情节,能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读文本。在《孤独之旅》中,“景物描写有着属于自己独立的主体地位”[10],这是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选择“环境”要素作为切入点,以“绘行旅图”的方式,突出除杜小康之外的包括“鸭群、芦荡、河流、小船、暴雨、天空、芦滩”等具有象征意味的风景意象,揭示杜小康的精神成长,在带领学生欣赏文本的独特价值中实现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班级展示、同学点评,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建设者。
任务三:“对话‘孤独者”设计了一个“与人物对谈”的主题活动,直面人物失落的内心。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作品,鼓励学生在交流和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任务三以设计人物对话、演绎相见情景、转换视角改写故事、创作人物小传等形式,呈现学生对小说人物和主题的个性化、多样化思考。
活动一,通过设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话,抓住细节刻画和典型事件,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思考人物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时代束缚下“我”所见证的生命之花的枯萎和人生理想的幻灭。活动二,在改写故事之前,引导学生探索作为“圆形人物”的于勒的形象,包括菲利普夫妇(即“社会”)眼中的于勒、“我”眼中的于勒和读者眼中的于勒,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转换视角,以“于勒的自述”为方向改写故事,与小说人物共情,感受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活动三,设计“人物访谈”的主活动,让学生与小说人物对话,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以“创作杜小康的成长小传”的方式对课文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阅读经历。在活动中,学生是创意的表达者和主动的分享者,作品在班级展示或上传学习平台,使学生在评价、交流、分享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理解。虽然篇目和对话的呈现方式不同,但是多元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使思维走向深刻及多维化。
任务四:“原创小说比赛”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小说创作,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如抓住人物和景物的特征、运用对比或插叙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实际训练,强化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小说创作,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活动前,教师可以制订“原创小说评分表”,对内容、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赋分,予以评价,激励学生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完成后,师生评出“优秀小说家”,并在课堂交流环节展示优秀创作成果。
从评价维度看,任务一到任务四的活动设计体现了阅读教学层级从“读懂”到“读通”再到“读透”的进阶,学生从理解阐释到通曉奥妙再到反思体悟,完成一个传递、转化、内化的过程。
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它整合单元多种要素,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的学习设计为主线,需要学生与任务情境持续互动,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大单元设计中,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将生活与语文融通,构建支架,整合学习主题、内容、资源和评价,对学生调动已掌握的内容和已积累的学习经验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学习提供了帮助。不过,教学设计还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和资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达到高效的融合,实现整体的、综合的学科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建江.新课标视域下的中考语文命题趋向[J].湖南教育(B版),2023(6):52.
[2]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J].语文建设,2020(17):40.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4]荣维东.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21(23):24-28,41.
[5]戴晓娥.聚焦学科育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20(12):29-32.
[6]同[2]40-43,62.
[7]刘飞.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J].基础教育课程,2020(23):42.
[8]戴晓娥.语文整合教学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1:69.
[9]张钰杰.《我的叔叔于勒》教材视域分析[J].语文天地,2023(2):30.
[10]叶地凤.诗化小说教学解读和设计:兼谈《孤独之旅》景物描写的独特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