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背景下地方红色资源的应用

2023-03-13 01:44李金阳赵明辉董文清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资源

李金阳 赵明辉 董文清

【摘 要】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着多种生动的教育教学资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然而在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形式缺乏创新、“三进”程度不高、具有地域性限制等问题。文章以锦州市为例,提出创新教学形式、构建特色育人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改进策略,以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加大意识形态教育的引领力度、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一体化 思政课 地方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2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8月16日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辽宁省锦州市的红色资源历史底蕴极为深厚,基因谱系完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整合、有效利用锦州市的红色资源,既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内涵,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又可以探索有机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锦州模式”,具备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一体化背景下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这些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和丰富经验,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生通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学习和探索,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地方红色资源与晦涩难懂的理论不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学习家乡革命楷模的英雄事迹来感知红色文化,进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升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有利于加大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度

由于消极意识形态的渗透、少数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我国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考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迫在眉睫。地方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而且具有人文气息,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在思政课中善用地方红色资源可以改变以往生硬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将政治性非常强且晦涩难懂的意识形态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达成教育目的。

(三)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地方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能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针对性、亲和力的有效教育载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探寻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最佳切入点,构建深度融合、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思政课增色添彩,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由知到信再到行的转化,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魂。

二、锦州市红色资源概述

锦州是一座英雄之城,涛涛凌河水,见证了它的历史传奇,这里打响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首战。锦州市红色资源贯穿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辽沈战役为主线。在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红色符号世代传承。能够运用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的红色资源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文化资源。锦州拥有包括配水池战斗遗址、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朱瑞将军陵园等在内的革命遗址旧址、烈士陵园共26处;纪念场馆共3处,其中辽沈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多达两万件。二是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的经久流传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其中,红色人物代表有在解放锦州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梁士英,有在辽沈战役中牺牲时年仅十六岁的张德新,有家喻户晓的侦察英雄杨子荣等。这些红色资源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三、一体化背景下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现实掣肘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是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促使思政课提升育人的情感温度、思想高度,需要考虑到不同学段之间跨度较大、红色资源地域性较强的情况,也要处理好地方红色资源在实际教学当中缺乏创新性运用、“三进”程度不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的问题。

(一)地方红色资源运用缺乏创新

目前,在中小学思政课中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运用缺乏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教学主体上看,仍然以思政课教师为主,较少邀请其他学科中熟悉当地红色资源的教师以及亲身参与过、见证过地方历史发展的先锋模范、时代楷模参与到中小學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内容上看,局限在教师走马观花式地介绍当地红色历史,讲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并没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兴趣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属于一种附加式的德育。如何针对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将其融入教材和教学当中提高育人实效亟待解决。从教学方法上看,仍没有跳出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没有结合学段特点、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变革,造成学生求知欲和认同感不足,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现象。[3]从教学评价上看,缺乏综合性、过程性的评价标准,仍以写观后感和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劳动教育、美育等方面的考察,不利于“五育并举”教学理念的落实。除此之外,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也较为固定,主要分为研学旅行和参观访问纪念馆两种形式。而纪念馆内的专业讲解人员的讲解词大多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学段到同一场馆进行多次参观,学习内容上存在重叠,体现不出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二)地方红色资源“三进”程度不高

思政课教学中的“三进”机制,指的是“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课堂是核心和重点,进教材是进课堂的基础,进头脑是最终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研究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然而,目前鲜有学校开发融入地方红色资源的红色校本课程,只有部分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

(三)地方红色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

地方红色资源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出的显性载体和隐形载体的统一体,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其分布形态表现为集中连片和零散分布相结合,呈现出广泛且分散的特点。[4]受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红色资源尚未被完全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具有较强的属地性、分散性和隐含性。要想突破地方红色资源帶来的地域性桎梏,需要总结提炼出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转化为能够被思政课开发与运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高效便捷的媒介进行广泛传播,实现资源共享。

四、一体化背景下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地方红色资源教学形式,提高育人实效

思政课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整合当地红色资源中生动丰富的育人元素,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多形式创新,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教学模式上,由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对红色资源的体验需求是逐级递增的,因此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分层设计并逐步深化。例如通过组织小学生举办红歌大赛、讲述红色故事的方式来增添思政课启智润心的感染力;带领中学生参观走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上,可以是调研报告、演讲、诗朗诵、情景剧表演、拍摄微视频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学校可通过组织交流座谈会、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来交流传播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例如学校可与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校馆深度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让学生担任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志愿者、拍摄微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辽沈故事》、组织学生表演红色故事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改革和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有效地将锦州地区红色资源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

(二)依托红色资源构建特色育人模式

校本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出可以凸显地方特色和德育实效性的地方红色校本课程是赋能思政课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这一过程需要打破学段间相互独立的壁垒,可由当地知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小学思政名师等在内的课程开发团队凝聚工作合力。不仅要开发好本学段的课程,而且还要做好学段之间的内容衔接,在各学段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需要,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适合各学段的红色校本课程。[5]以辽沈战役红色历史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为例,小学阶段要讲好辽沈战役中的故事,寓道理于故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地下党员马云飞等人的感人事迹来将红色种子播撒到小学生的心中;中学阶段要筑牢思想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不仅要讲述辽沈战役的战斗历程,而且要揭示战役取得胜利的诸多因素,让学生认识到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依托人民群众敢打敢拼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深刻诠释“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地方红色资源传播与共享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展示、传播地方红色资源可以突破物质样态和地域的限制,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便捷高效、交互体验感强等独特优势,使得地方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使用VR情景体验、微课等新技术和自媒体平台,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又可以成为全国思政课共享的课程资源。[6]例如由湖南雷锋纪念馆主办的中国雷锋网内设线上VR展馆,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电子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参观雷锋纪念馆,随着语音导览重温雷锋生平,学习雷锋精神。VR技术和思政课相结合,让师生在穿越历史时空的交流互动中实现思想上的同频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性和吸引力。随着自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凭借着传播高效、互动性强等优点在学生群体中倍受好评。学校可将自媒体与地方红色资源结合起来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例如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回望历史之路,坚守初心使命”红色文物介绍、党史人物介绍、红色家书介绍等一系列专题活动进行定期推送。同时也积极组织学生录制“百年党史我来讲”等微视频,将学生对锦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所学知识及自身感悟进行展示,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J].党建,2022(9):6.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共产党员,2021(22):6.

[3]刘力波,黄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路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187-192.

[4]林子赛,夏净.地方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6):57-60.

[5]王舵.西安红色资源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40-42.

[6]陈阳,戴嘉辉,陈雅芳.融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三重向度[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26-31.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