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立意的初中地理命题探究及教学改进策略

2023-03-13 01:44谢伍一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改进初中地理

谢伍一

【摘 要】文章分析了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的基本情况,聚焦试题考查内容、试题结构及试题特色。在分析中发现试题具有以下特点:依托地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区域地理为主,紧扣课程标准;注重情境创设,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坚持德育为先,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体现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业水平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养立意 初中地理 命题探究 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27-05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统一命题具有“两考合一”的性质,其结果既是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就的检测,同时也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重要依据,为相关部门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教学改进提供指导。考试命题是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評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提高命题质量,发挥考试评价正确导向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西于2023年实施全区中考统一命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和对中考命题的研究,对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学生地理学业水平和地理学科素养的反思与建议。

一、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的基本情况

(一)试题考查内容

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考查内容涵盖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板块,以其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为主要考查对象,突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总目标。

(二)试题基本结构

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试卷分为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育人价值。试卷共60分,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15个小题,共30分),第二大题为综合题(5个小题,共30分)。其中,地球与地图内容占6分,世界地理内容占20分,中国地理内容占28分,乡土地理内容占6分。整份试卷以考查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要求为主旨,其中单项选择题从多角度、多维度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综合题侧重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考查知识的联系与整合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2023年广西地理中考试题特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遵循以上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五大课程性质,以及广西初中地理课程开设的情况,2023年广西地理中考试题的命制以素养立意,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依托地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它们能将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表现出来。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卷共包括18幅(组)图表及要求画图1次,在鲜明的地理学科特征中,通过让学生结合应用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地理图表、绘制地理图表三种手段,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表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规律的能力,考查学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第20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人口的分布状况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图1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2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和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请据此开展探究。

探究一:探求人口分布规律

(1)广西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99人/千米2以下地区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_ 部(填方位)。广西部分城市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在500人/千米2以上,如市(填城市名,1个即可)。

探究二:探索人地关系

(2)广西人口疏密与地形关系密切,盆地与 _________ (填地形类型)人口稠密,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人口稀疏。为获得更好的水源与交通条件,广西很多城市沿_________ 分布。

探究三:模仿地理学家研究问题

上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黑河—腾冲人口地理界线,该线被称为“胡焕庸线”。这条分界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此处省略胡焕庸线示意图。

(3)请模仿胡焕庸的研究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上,用一条线段绘制人口分布界线,并说出你所绘制的界线的特点。

此题为乡土地理试题,体现了“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变化的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组问题依托三幅地图,以三个探究任务巧妙切入,由浅表问题逐渐过渡到深层问题,问题指向具有明显的阶梯性和思维层次性。

“探究一:探求人口分布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需要调用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地图的方向这两个知识即可解答,是难度系数比较低的浅表问题。

“探究二:探索人地關系”考查人地关系,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广西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地形和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两幅地图才能得出答案,此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探究三:模仿地理学家研究问题”考查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题目对学生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基于地图回忆胡焕庸的研究方法,二是模仿胡焕庸的研究方法绘制广西人口分布界线,三是说出所绘制的界线的特点。此题目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地图资料得出结论,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科学绘制的基础上阐述地理观点,为高阶地理问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和关联能力及运用证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

(二)以区域地理为主,紧扣课程标准

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充分考查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世界地理方面共选取了东南亚、南极地区、巴西、凯尔盖朗岛等区域进行考查。第1题、第2题、第16题考查的是区域地理的位置(在哪里),其中第1题、第2题考查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确定及其意义,第16题考查了在地图上找出凯尔盖朗岛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并能说明其相对位置的特点。第5题考查了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什么),突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借助企鹅体现南极地区酷寒的气候特征。第17题考查的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为什么),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因地制宜生产大豆的区位条件。

中国地理方面试题覆盖较广,涉及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地域差异,以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及其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如第18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几位游客以体验和探索地理景观为目的,从沈阳出发,沿国道自驾前往拉萨旅游。图3与图4分别是他们的行程路线示意图与沿途地形剖面示意图。图5是他们绘制的青藏高原景观速写图。

(1)地形剖面图中的①最有可能是行程路线图中的_________市。经过该市后,游客们将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进入第二级阶梯。

(2)在山西省,游客们行驶于_________ 高原上。这里沟壑纵横,但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这是经过多年整治的成果。游客们体会到当地已逐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3)到达银川市时,游客们发现这里农田翠绿。经寻访得知该地区年降水量不大,通过引黄河水发展_________农业。

(4)地形剖面图中的②地区,较周边略低,从海拔高度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四大盆地中的_________盆地。

(5)说出景观速写图中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答出两种即可)

该试题创设了“几位游客以体验和探索地理景观为目的,从沈阳出发,沿国道自驾前往拉萨旅游” 的生活情境,以“行程路线示意图”“沿途地形剖面示意图”“青藏高原景观速写图”三幅不同类型的图式为载体,采用了以线(旅游路线)带面(城市、地形区)的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带领学生以地理的视角探索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独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地关系,引导学生会读、会分析、会应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才能读懂地形剖面图,需要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的三级阶梯状分布特征,以及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宁夏平原、青藏高原等地形区的区域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准确判断。题目体现了知识交叉性和学科综合性,旨在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认知,综合运用知识读取图文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和推理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情境创设,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情境是一切知识、问题、品格、思维形成的场域。要让学生基于纷繁复杂的世界形成认知、能力、品格,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阶段学习特点的真实情境。“地理试题的情境素材主要来源于社会新闻、生产生活、学习探究和学术期刊等,素材选取真实、具有权威性,着重考查学生在面对不确定性的任务情境时,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的能力。”[1]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遵循了这一原则,基本上做到“无情境不成题”,且情境蕴含地理学科的逻辑,彰显生活化。如第3题、第4题。

2023年5月26日,法国交通部发布公告:对本国境内铁路运输2.5小时内能抵达的短途行程,将不再提供航空服务。公告实施后,法国国内航班将减少12%。图6为法国主要客运交通方式下旅客每公里人均二氧化碳综合排放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公告实施前,法国仍有众多旅客乘坐短途航班出行,主要是因为航空运输(  )。

A.灵活性强 B.速度更快

C.价格低廉 D.运输量大

4.法国将不再提供相关国内短途航空服务的最主要目的是(  )。

A.节省经费 B.限制出行

C.节能减排 D.发展旅游

该题组的情境素材来源于国际新闻,与课程标准中“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有机融合,基于情境引发问题。在解决“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一问题之后,结合事实材料拓展情境,提供数据可视化图表引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真实数据资料分析问题,指向节能减排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的生活性特征。

(四)坚持德育为先,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试题命制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况,将国际事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乡土地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试题,坚持德育为先,让学生通过试题了解国家建设的步伐与成就,认识家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上内容在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如表1所示。

(五)体现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广西中考地理卷命题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体现“跨学科融合”,这与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地理課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的课程性质相吻合。例如第19题要求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围绕三个主题对江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开展小组探究”。试题将地理学科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强调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融入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在感受诗词之美、美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反思与教学改进策略

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表现等与其学业水平关系密切。因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业水平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可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凸显学科特征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引领下,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实行“理论+实践”的教研模式,形成以名师工作室或工作坊等为平台的“学—训—研—赛—领”沉浸式一体化教师成长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解答教师“为什么教地理”的职业困惑,提升“地理教什么”的专业认知,提高“怎么教地理”的教学能力,明确“教到何种程度”的教学目标。构建崭新的育人体系,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可从教师自我学习、专家培训、集体研讨、以赛促研、送教下乡等方面创新教研模式。

第一,教师要重视自我学习,夯实教学基本功。实施办法为“每月一书”“每月一课”“每月一思”,即在名师或工作坊负责人的引领下实行“每月读一本书或一篇优秀文章”“每月研究一节优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循序渐进,强化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开展专家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一线教师不缺乏实践机会,缺少的是理论引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因此,应在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地理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专业化提升的培训,强化地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第三,组织开展集体研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讨内容应包含课程标准、教材、课例,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在全面理解新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新的课程观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在研讨中强化地理素养,做到胸中有丘壑,提升教师的研修能力、对地理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地理教学能力。

第四,以赛促研,强化名优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参加主题式赛课,在赛前打磨、赛中观察、赛后发思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五,送教下乡,进一步引领辐射。相关教研部门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进行送教,扩大辐射面,引领更多的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变革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浅层学习的方式,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生本地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构化思维进阶地理课堂,包括“情境导学—问题促学—多维评价—整合提升—学以致用”等环节,以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情境导学是给学生提供熟悉有趣、引发思维、真实的地理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学习”。

问题促学是以分任务(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在分析、策划、探索、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真学习”。

多维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嵌入评价量规和指导性反馈,以多种评价方式开展评价,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共生中达到“会学习”。

整合提升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结构,强化联系记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再学习”。

学以致用强调迁移和应用,不仅强调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新的地理情境中,而且强调迁移与应用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体验“深学习”。

该模式强调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优化地理教学问题,重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合认知并进行迁移应用,有助于构建地理学科育人的新观念,促使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三)凸显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加强地理工具及地理实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工具包含地球仪、地图等,是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载体,熟练使用地理工具能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地理实践包含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山体模型,绘制某地的平面图等,促使学生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综合性的地理信息。[2]

2.聚焦地理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问题一般包含六个方面:是什么(地理事物、名称)—在哪里(地理位置)—有什么(地理现象)—为什么(地理规律)—如果这样(地理的非地带性因素或人为因素给地理事物带来的改变)—怎么样(用地理思维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教师善于提问,学生才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地理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3.倡导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教师应重视开展以地理学科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跨学科的视角设计真实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促使学生素养的综合发展、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明光,范国栋,杨彩莲.融多元情境 滋养人文情怀 跨学科整合 培育核心素养:2022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12-16.

[2]高胜滨,吕德庆,姜元宝.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命题探索: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透析及教学建议[J].地理教学,2018(7):55-58,42.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初中地理
小习题大命题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探微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