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2023-03-10 11:50游深钦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逆向思维初中地理

游深钦

摘  要:地理思维的有效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站在地理的角度上看待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获得相应的理解能力,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而逆向思维是地理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形成直接影响。所以在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文章从讲授新课、习题教学、解难释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地理;习题教学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正向思维培养上,忽视了学生逆向思维地培养。由于逆向思维与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密切相关,可以对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制约。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有效地初中地理教学,本研究就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

一、在讲授新课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一)利用逆向思维讲解概念、原理、规律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具有一定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正向思维让学生获取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也可以引导学生将逆向思维利用起来掌握地理的概念、原理、规律。所以,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需将其讲解重视起来,使学生做到执果索因。

例如,在教学“海底扩张学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分析教材内容,然后搜集一些科学合理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从而获得一定的结论,在获得结论后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断、猜想、验证。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先引入大西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引导学生对相关图片进行阅读、分析。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结论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海岭与海底岩石离得越近,年龄越年轻,且海岭两侧是对称分布的呢?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的年龄都在2亿年以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教学资料——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并基于此对大洋地壳的移动、消亡、生存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教师与学生通过探讨一同得出如下答案: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了启迪,所以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也可以站在地理的角度上对该学说的方法进行阐述。

(二)对命题的逆命题真假进行探讨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为对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真假进行探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然后给予学生一些时间与空间,使其对这些逆命题的真假进行探讨、分析。

例如,在教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分选性较好”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使其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为流水沉积物?由于学生一直在前面的学习中使用的是正向思维,所以教师猛地让学生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时,学生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且不知道从何入手。此时,教师可以稍加点拨,使学生找到相关方向,然后结合自己学到的各种内容,进行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为流水沉积物的研究、探讨。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反推获得了这样的答案: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不一定为流水沉积物,它也有可能是风力沉积物。

通过反向逆推,学生可以基于相关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获得一定的发现,认知结构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引入,并引导学生对其真假进行判断,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三)站在矛盾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

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时,教师不妨将其当作入手点,使学生能够站在矛盾的拉面对事物的多面性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探究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辩证思维能力,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方向,为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站在矛盾的对立面思考问题,以此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逆向思维。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能够使气温升高,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大氣中的污染物能够使尘埃增多,使气温下降,从而产生阳伞效应。教师可以呈现的资料有:其一,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交通以及工业飞速发展,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大量本可以控制、净化或减少的废气以及有害气体排入地球大气……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水资源减少或短缺,雨量减少,干旱加重;工农业、林业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存面临威胁,甚至有些种群灭绝。其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烟尘越来越多。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因而称“阳伞效应”。阳伞效应的产生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减少,并且阴、雾天气增多,影响城市交通等。在呈现这些资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

(四)对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反证法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简单而言,就是假设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推导,从而否定原来的假设,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将其利用起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不断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时,教师需要明确,虽然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人类仍旧不能真正地站在宇宙中全面看待地球,即便教师准备了精美的课件、详细地进行讲解,学生也仍旧在地球公转特征以及产生的意义方面存在一些疑问。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反证法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及研究,以此获得一定的结论,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初步了解后,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地球公转的特征和意义会有怎样的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结合知识进行探究及探索。由于学生的想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在思考议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答案。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议论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便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以此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使其对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证明,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难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通过习题教学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一)有效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及探索,逐渐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与学生认知冲突的案例,使学生站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及探索,为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提供保障。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这样的案例:“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请尝试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对喀斯特地形发育的基本条件进行了了解,即:拥有范围较大的可溶性岩石、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因为青藏高原是高寒地区,且没有可溶性岩石,那怎么会形成喀斯特地形呢?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其将逆向思维利用起来,了解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亿—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亚欧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快速解决之前产生的疑问,也可以形成逆向思维能力,更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做到多角度思考。

(二)活跃学生的逆向思维

活跃逆向思维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那么怎么才能使学生的逆向思维活跃起来呢?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发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并对题目中的一些条件进行更换、对条件与结论进行对调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将该方法利用起来。

例如,在如下习题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变法利用起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

图1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地形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地形部位是()。

A. 山地    B. 盆地    C. 山谷    D. 鞍部

在学生做完该题后,联想典型地形部位除了鞍部外,还有山顶、山谷、山脊、盆地等。那么,利用该题及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思维,如何用过某点的地形剖面反映出来呢?于是有了下列变式,如图2所示: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做题对相关知识加强理解,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正確的看法、观念,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一题多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借助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解难释疑

教材中存在较多重难点,如果进行正面讲解,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若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想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结果,可以将地球仪旋转利用起来,从反面提出一些假设,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果地球为透明的,那么昼夜变化会是怎样的?如果地球自转,并没有围绕太阳公转,那么昼夜和四季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地球绕太阳公转不自转,昼夜和四季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在深入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形成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会只有白天没有黑夜。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有关系,所以其可以对四季的变化及昼夜的变化造成直接影响。在学生获得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如果地球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那么太阳的直射点会在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在学生探讨过后,教师可以将地球仪利用起来,通过旋转进行演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感知及体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为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对地理教学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将逆向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但是要想确保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教师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比如在讲授新课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习题教学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借助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解难释疑,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魏丽.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 中国新通信,2019,21(07):197.

[2]赵陆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J]. 教师,2018(08):69-70.

[3]王世洋. 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上旬,2016(07):75.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逆向思维初中地理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习题课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习题教学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