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3-10 16:18李德华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李德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构建出了新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观,传统的数学教育定位、教育策略也将迎来根本性的变革。在新的历史站位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接轨于新的课程理念,立足于核心素养,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由此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备较强探究性、抽象性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观察世界、分析世界以及认知世界的基石。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课题。传统数学课程中,受制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以知识传递和成绩提升为重心,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有所忽略,限制了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广大数学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纠正教学观念,立足于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实保障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备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素养、能力、品质以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梯度性地形成与发展。根据最新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来看,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六大维度。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于探究数学,以数学知识以及理念分析解答问题等方式展开,其具体内容包括数学语言、数学思想、数学兴趣、数学思维方式等,本身具有综合性、持久性、整体性的特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以及发展方向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教育理念偏差,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足。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当今教学中,受制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初中数学教师仍在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达成、学生成绩的提升,严重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知识与技能的全方位教育。在教师较为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也无从谈起。

第二,缺乏对运算规律的推导,学生运算能力薄弱。运算素养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维度。然而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探究,忽略假设、分析、推导及论证这一基本研究过程,而是通过将公式及定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大量的计算训练中熟悉公式,再到灵活运用公式,此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无法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掌握与运用运算公式,进而导致学生运算素养薄弱。

第三,缺乏有效的问题驱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缺失。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强调“高水平的问题驱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缺乏问题设计的现象屡见不鲜,师生互动十分有限。即使教师有意识地提问,其提出的问题也不具备梯度性、启发性、思考性,空泛、单一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是简单地提问“结果是什么”,甚至有些直接问“是不是”等。这些提问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处于无效或者低效状态。同样,也有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长期如此,学生将会受制于教师的思维,既不愿意在课堂中回答问题,也不愿意提出问题,由此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了较大阻碍。

第四,教育现代化水平不足,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低下。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等技术创设课堂情境,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构建数学模型,促使学生建模能力的发展。而部分数学教师由于观念以及素养问题,难以实现对信息技术的高效、多维运用,只是简单地利用PPT进行课程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只是由板书转变为电子白板,没有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数学建模、數学抽象、数据分析的培育中,这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设计,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基

初中是学生能力与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为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教师不能陷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中,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上都需要围绕学生能力与素养、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展开。只有明确三维教学目标,才能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设计,才能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梯度性展开的基石,也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在教学设计前,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以此为目标进行资源索引、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在设计过程中,同样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课堂的起点、重难点和最终目的,将各个教学要素有序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的备课设计中,教师要明确知识目标、水平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为了解相反数的定义及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水平目标为通过研究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及知识应用能力,情感价值目标为正确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取得了广泛运用,为初中数学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是基于现代互联网、计算机的信息交互工具,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直观的画面展示功能。在课堂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交互白板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立体化讲解,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在交互白板的助力下,帮助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教学功能,如“云课件”“思维导图”“精选视频”“题库”“教学画板”等,对一些几何类、函数类知识进行专项讲解,通过画图软件和教学画板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在立体化的讲解下,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汲取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化地学习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模型的构建,结合图像模型进行对比理解、综合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函数坐标图模型绘制,结合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模型绘制方法,达到培育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目的。

(三)注重问题驱动,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对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探究数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任务,以知识点为依据进行有效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在探究性、情境性问题的驱动下,经历一个思考、分析、创新以及思维开拓的过程,无形中达到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在问题提出后,要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在思考和讨论中促使其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新闻数据,比如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中国城镇化率等,然后对班级整体提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这些数据代表什么含义?这些数据体现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举手的学生,也要适当地提问平时成绩不理想或者不爱表现的学生。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什么是统计?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可以用什么方法?”这种概念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抽取学习程度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如何确定样本容量?如何画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这类应用型问题,可以提问学习水平中等偏上的学生:“如何计算统计结果?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这种公式、意义类问题,可以让全班学生参与回答。

通过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展开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听、去讲,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也能发展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

传统初中数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多表现为“填鸭式”,学生处于明显的被动学习层面,以至于其课堂能动性、参与性明显不足,能力与素养也难以提升。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主流教学手段之一,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相呼应。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合作探究阵地,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不再受到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得以形成。

例如在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先以问题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三角形的角、边大小都不一样,在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两个类似的三角形事物时,如何对其进行详细判断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解决,小组内部成员各司其职,或查阅资料,或相互讨论,或参与推导。每一个小组认真思考、分析和探究,如此一来,既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促使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也就构建而成。

(五)重视计算规律探索,发展运算素养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为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原理,灵活运用运算公式,培育学生的运算素养,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推导的过程,并且在推导中有效掌握运算的本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生涯中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律和运用运算法则,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分式的加法和减法》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分数运算题讲起,将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与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结合起来,对比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总结出分式的运算规律,并经历一个假设、分析及推导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对分式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素养,除去加大规律探索和运算训练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以身作则,经常性地在板书上列出计算过程,带领学生一起计算、验证,帮助学生累积运算经驗,无形中促使其优良计算习惯、计算素养的形成。

(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中,要加大对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研讨,以新标准、新理念为核心依据,基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情境性教学手段,做到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全面地知晓学生的观点,知晓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包括期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等。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让学生填写调查表,让其对自身的教学情况、教学方法、进度控制、教学语言运用等层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方面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反思,明确哪一教学阶段可以再度优化,如在“探究不等式解法”环节,可以适当融入尝试法、讨论法及对比归纳法,尝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对比归纳。通过学生的反馈,实现教学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级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和评价,找准教育目标和教学重心,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信息技术、问题驱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驱动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无形中促使其多项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帮助其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陈瑶. 核心素养构建初中数学课堂[J]. 文理导航:中旬,2023(02):43-45.

[2]井维兰.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1):7-8.

[3]杨文云.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3(07):63-65.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