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2023-02-07 22:39朱金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教学设计

朱金华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制订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促使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相互融合,以找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打造趣味生动的小学数学课堂,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进行探究,旨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实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104-04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内容,数学学科的知识不但有着较为广泛的涉及面,而且其中的知识也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基于新课改背景,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能通过自主思考来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的构建,让“教—学—评”成为生本课堂助力,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教—学—评”一体化与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课堂教学根本,从而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课堂教学来看,生本课堂更加注重营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氛围,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使其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有助于增强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与紧密性,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学生学习与成长。以苏教版“千克和克”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形成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

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相结合,从而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在课程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预习性任务。比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课程有关的物品,了解什么是千克和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课程教授之前设计问题考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等,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再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本课程知识的探究,配合活动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从而保障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更加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模式下,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评价和内容的设计。传统的教学存在盲目性,同时教学评价也过于随意。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目标的制定,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评价的指标,从而使教学方案的整体性获得增强。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可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序进行,并使教学评价与教学情况相符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通过教学评价反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获得提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通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和目标相互促进,利用教学评价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教学进度和计划进行调整,达到教学质量优化的目标。另外,教学评价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最后,通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评”一体化下,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是否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教学方式和活动的调整和选择。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除了能提升教师教学组织和专业能力,也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教师更为灵活地应对各类教学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轉变学生的被动地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原则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课程教授、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借助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实效性的教学反馈。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生动化原则。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时,教师必须遵循生动化原则,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发挥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也能保障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各项能力素养。以苏教版“运动与身体变化”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进行数据分析,并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基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教学方案。比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前进行百米跑步测试,并将相关数值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平均数,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生动教学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一些体育比赛场景,让学生结合学到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对视频中各个参赛成员比赛所用的时间进行记录与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二是生活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需要遵循生活性原则,结合生活素材引入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主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苏教版“多边形的面积”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搜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生活素材,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的主体。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利用生动、形象、立体的视频或图片降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难度。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其在共同探究中逐渐掌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各个小组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掌握,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点。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多边形,并尝试用课程学到的知识点进行面积计算,从而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三是创新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基于新课标教育要求以及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多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效果。以苏教版“小数加法和减法”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小数加减法,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教授,其不仅能实现教师科学教、学生有效学,还能增强课堂评价的实效性,有助于教师及时根据教学评价反馈的结果进行教学应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目的。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同时能辅助教师展示更多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课件。之后还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搜集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能及时发现一些进度跟不上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还能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方法与经验。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发布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小数加减法运算题,让学生在平台上做题,不仅可以省去批改作业的烦琐,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举措

(一)从课标着手构建“教—学—评”一體化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过程,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当前教育目标着手,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教学方案。这不仅可以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也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目标。

以苏教版“圆”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并能掌握计算圆周长与面积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新课标教育目标着手,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构建生本课堂的目的。在课程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圆,结合课程内容掌握圆各个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在课程教学环节,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情境教学活动,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实现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目标。比如,设计“趣味的圆”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工具剪裁出一个圆形,并借助尺子测量圆的各部分长度,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计算圆周长与面积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课件视频尝试进行计算,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也能发展学生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评选活动,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让同桌或小组成员进行检测与评价。利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目标。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课程目标出发,制订课后巩固任务,比如,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利用工具测量圆形物体的各项数据,之后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相关圆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等学生计算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也能为教师的针对性辅导提供方向,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从学情着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

要想发挥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实效,打造高效生本课堂,教师可以从学生学情着手,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案,从而增强“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成效,实现构建生本课堂的目的。

以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掌握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学情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制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事物,并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预习评价任务,如让学生测量相关事物的长与宽,使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便于后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有效开展。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将学生组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设计对应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课程预习进行合作探究。在课程任务设计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也能让学生在课程任务探究中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的难点问题,并结合相关不足对后续教学进行优化,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从活动着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过程,教师可以从活动着手,利用活动增强教学实效,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并结合活动评价及时找出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弥补措施,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以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程教学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课程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从活动氛围的角度出发,设计趣味化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程学习。在课程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内容设计预习性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使其能初步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方面的知识,便于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比如,给出一些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计算其面积,过程中引入游戏元素,利用游戏计分的方式来提升探究竞争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的面积计算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进行活动评价,及时找出学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改正建议,使学生更好地弥补自身的学习缺陷。

(四)采取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来制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最为适宜的发展区域中进行学习,提升其学习能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性,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并关注所有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评价中融入个性化和分层教学,意识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应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并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使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例如,将学生划分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以及学习能力较差这几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将目标定为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因为该层次的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所以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情感和態度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设计更为适宜的目标。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数学问题,且数学问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现实背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为他们引入三位数乘法的内容,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其中的关联性,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目的。

五、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可以改善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的短板,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与生机。同时,“教—学—评”一体化生本课堂构建也有助于及时找出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不足,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方艳.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6).

[2]严丽靖.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15).

[3]曹莹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3).

[4]周文渊.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09).

[5]林惠贞.核心素养时代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22(36).

[6]黄丰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