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娟
摘 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古诗词的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分析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对高中阶段学习古诗词的必要性以及基于核心素养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一、高中阶段学习古诗词的必要性
实际上,古诗词是一种承载物,它承载了历史文人的思想和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豪情壮志、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再通过韵律更为优美地表现出来。由此也可以看出,古诗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样,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实现今人与古人之间的交流,这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无疑让人们的感情越发深厚。所以,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需要打破原先的教学方式,不再以背诵古诗为主要目标,要将解析和欣赏古诗词作为教学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思乡情、爱国情等等,也能在不断的鉴赏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学生整体素质也会因此得到全面发展。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能运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开拓思维的同时使学生能有新的思想高度对待语文的各方面学习,让学生的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语文教育效果也会因此大大凸显出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利用现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古诗词的语言、意境拥有美感,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对其表达的意思一头雾水,尽管教材有一定的解释和注释,还是无法全面理解。如此,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理解。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选择一些与古诗词语言、意境相同的现代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教师要富有一定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歌以咏志”,古诗词原本是为配乐而创作,是唱出来的,虽然当今许多曲谱已经无从考究,但其节奏韵律仍然可以运用。因此,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创设古诗词教学氛围,形成意境,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奏和韵律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抒发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更高效地理解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教师要结合时代潮流,找寻题材新颖的话题引领学生探究。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一些新颖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内涵,品味古诗词韵律。如《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诗歌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塑造了坚贞不屈的人物形象。教师可结合时代潮流,找寻题材新颖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原文中找寻答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了诗歌的丰富思想内涵,并得出以下结论:诗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两人双双化作鸳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这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掌握方法,欣赏古诗词的画面美
学生只有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进而达到培育自身核心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古诗词本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趋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引入绘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脑中描摹诗词语言构筑的美丽画面,进而培养审美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时,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想象诗人张若虚在诗中描绘的由江、月、花等景物共同构成的唯美画面,在脑海中勾勒美妙的场景,进入一个浩瀚美丽的境界之中。当然,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诗中特定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赏析。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两句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在朦胧、清冷的月色下,一条蜿蜒曲折、不宽不窄的江河绕着花草丛生而又静谧安宁的原野静静流淌,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视线焦点放在那一片可以与桃花源媲美的树林上,想象这片树林上的花朵都有淡淡的颜色和淡淡的香味,在清冷月光的照耀下像是有细密的冰晶在枝头闪烁,进而让学生对《春江花月夜》描绘的场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赏析这首千万人为之倾倒的名诗。
(三)有效吟咏诵读,强化学生的语言沟通与运用能力
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利用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引领学生高效率地吟咏诵读,在融入感情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言沟通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层次要求,古诗词的作者在创作时准确把握语言技巧,深层次地运用语言的修辞、表达等技巧,加强古诗词的表现力。教师在吟咏诵读中,应教给学生有效地诵读技巧,利用四节两顿、五节一顿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古诗词朗朗上口的韵律,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时,应从诵读的语言蹊跷出发,对诗中的象征意味和运用典故处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朦胧美。教师在讲授诵读技巧的实践中,能够创设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四)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古诗词的能力
高中古诗词的学习和文化沉淀需要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些只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和帮助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读懂古诗词,就要教会他们基本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积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实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之后,教师可扩大古诗词教学范围,无论是浪漫爱情、山水田园、征战边塞,还是与友惜别内容的古诗词,都可以引入古诗词教学中来。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各小组要对探究结果进行展示,相互分享,相互借鉴。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难。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学会了自主查阅资料,寻找相关的古诗词注释,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不仅提高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还学会了如何筛选正确的信息。
三、结语
总的来说,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时代特征,促使学生在学生古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熏陶自己、提升自己,使得自身核心素养得到极大地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因此得以宣扬。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王静. 高中古诗词教学课例研究[D].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1.
[2]赵旦旦. “知言养气”范式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3]项裕荣,植金桂. 近十年来“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语文月刊,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