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瑶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程改革“双管齐下”的背景下,体态律动作为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强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运用策略
如今,我国社会正值转型期,“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被频繁提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在此之际,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亟需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突破性革新。基于如此背景,体态律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体态律动强调以听觉经验为基础,以身体各部分为乐器,将听到的音乐中的各种因素及内心所感,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能力。如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满足素质教育及新课改具體要求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形成音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更专注于音乐学习,同时推动学生个人音乐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表现节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相较于其它学科,音乐课程情感性与律动性的特点尤为显著。因此,许多作曲家常常以不同的音乐节奏及歌词来表现自己的各样情感。我们通过分析一些音乐作品便可知,它们的节奏独特,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缓或急,经常会在不同环境或是人们的不同心境下,引发听众与作曲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引起情绪上的变化,或悲伤、或愉快,彰显出其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音乐节奏,采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其能够将学生的眼睛、耳朵等身体各部分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对所掌握的音乐节奏进行表现,进而帮助教师监督、检阅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音乐学习态度多是被动。体态律动方法的运用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促进他们的学习,使教学事半功倍。如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运用体态律动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感受与表现,帮助他们体会蕴含于音乐背后的深厚情感,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猜花》时,该首歌曲为地方民歌,动感及韵律感都较强,课堂教学重点是强调让学生学习歌曲,对当中的音乐节奏与情绪做到深切感受。这首歌的教学难点为后十六分节奏,较以往的歌曲节奏相对特别。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完整地听完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就歌曲的情绪、特点及演唱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明确这首歌曲是问答式的演唱。接下来,教师要边演唱边用手打节拍,要求学生听辨并模仿教师的节奏,并根据教师要求举双手。之后便要进行体态律动法的运用,让学生再听一次歌曲,寻找当中特别的节奏,也就是后十六分节奏,并且要求他们就节奏出现的地方用一个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的音乐情绪用动作表现出来,激发其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教师知晓学生是否找准了节奏,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二、感受音调,培养学生音乐思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曲调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曲调是一种抽象的教学知识点,不具有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音符可能会在不同的乐曲中呈现出不同的音调。在一首充满变化的乐曲中,节奏的变化不仅是关键要素,音调的变化也同等重要。如此,教师必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重对歌曲曲调教学的优化,进而在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歌曲曲调的同时,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但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普遍较低,音乐思维尚未形成,他们可能会在曲调的学习与理解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他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对此,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抽象的音乐知识进行深度理解,运用体态律动法可以有效地将音乐知识从抽象转化为具象。
如,在教学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在北京的金山上》时,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能够使他们初步理解与掌握上波音及藏族歌曲的振谷唱法,而这些特殊的唱法因音调的高低起伏也能够将藏语风格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乐曲高音处设计一些动作,如,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退踏步、单靠步等,中音时可以挥挥手,低音时可以点点头。这种简单的肢体动作不仅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出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对音调的变化处留有深刻的印象,做到对乐曲曲调的有效掌握。并且借助肢体语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容易,进而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总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抓重点,实现对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促进教学效果达至理想状态。
三、掌握音阶,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现行音乐教学模式仍多以乐理知识的讲解为主,忽视了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如此,学生对乐曲的体验及理解自然难以提高,更无从谈及将已然掌握的乐理知识运用到练习实践中,从而影响了学生音准的提高。如此,在运用体态律动法展开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将“柯尔文思想”引入教学活动中,借助柯尔文手势让学生认识七个音阶,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师手势的变化及特点的细致观察,以肢体语言来进行不同音阶的呼应,由此帮助其突破当前的音阶学习瓶颈。同时,柯尔文手势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以听觉经验为基础,还能将这些抽象化的音阶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视觉体验,通过强有力的刺激使学生充分动用感官,调动感官思维,强化对音乐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小鸟,小鸟》时,其是一首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为帮助学生对相关音乐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播放一段钢琴伴奏曲,渲染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适当地用手势引导学生展开演唱练习,并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手势进行模仿,对其中不同的音阶进行感知,也对音乐节奏做到准确地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能够帮助部分对音阶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突破学习的瓶颈,从而有利于增强其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并能够有效提升其音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作为基于听觉经验与身体语言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突出了“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这一原则。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与情绪,并借助体态动作引导学生表现节奏、感受音调与掌握音阶,进而引发他们与乐曲作者的情感共鸣,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最终在持续的音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音准与自信心,实现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现实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黄文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分析[J].环球慈善, 2021(7):2.
[2]陈双妹.分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 2013(17):1.
[3]金文萱.体态律动与“可视化”相结合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策略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11):84-85.
[4]沙春莹.声乐律动,意识随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8):179-180.
[5]田雨.感受音乐的脉搏 体会旋律的张力——基于柯达伊教学理论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1(36):52-53.
责任编辑 吴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