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俗文化为高中历史教学添姿彩

2022-02-21 00:50陈新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陈新东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提出,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始进入提高和完善的进程,高中历史教学也愈发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学习兴趣,可适当地将本土客俗文化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把紫金客俗文化融合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增添姿彩。

【关键词】紫金客俗文化;高中历史教学;融入意义;融合方式方法

广东省紫金县,据考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聚居,秦代以后总体归属中原中央政权管辖,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始设县制,始为永安县,寓意“永久安定”。民国三年(1914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建制沿袭永安地域,以境内紫金山命名。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逐步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宋至明代成为汉族民系之一的客家人聚居地。紫金客家人一直都传承、维系着中原汉族文化。但在历次的中原汉族大迁徙中不可避免受粤闽地区土著文化的影响,使紫金客家形成其独特的生活风俗文化,具有河源客家民系地区的文化特色。紫金境内客家历史久远、文化内涵积厚、习俗传承悠久、革命事迹众多,这些多彩的乡土内容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认识乡土客俗文化融入历史教学的意义

1.“家国情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里的基本价值观。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热切的家乡故土情怀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抓手。要使学生爱祖国,须先让其爱家乡;要使其热爱家乡,必须让其了解家乡。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及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美国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紫金客俗文化所涉及的内容,是以紫金县内学生生活生长为载体的,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们往往对于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及山水庙宇都会有亲切感。所以,学生会更易对此产生求知的渴望。因此,尝试把身边的乡土历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紫金客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乡土文化史教学已成为实践历史新课标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自从国家教育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不足。在历史教育中,乡土文化史教学兼具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它是天然的传承历史的最佳媒体,它既是古代的遗留,同时又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可以眼观手触的现实。

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下面,我们浅略探讨如何把乡土客俗文化融入历史教学的问题。

二、把握乡土客俗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

首先,以统编教材为主,精选本土史料,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添姿彩。国家统编教材的内容只是对中国历史的宏观介绍,只是对历史性的伟大事件进行论述,未能将每个地区的历史体现在教材中。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细腻的了解,不能够对本地区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对此,历史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但需要对乡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整合的乡土内容必须与统编教材存相联系,也必须坚持“统编教材为主线,乡土史料为辅助”的原则,以此提升学生对于乡土文化以及历史课程的认知。让乡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一个有机体,从而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乡土文化了解的程度起到更好的提升作用。

譬如,讲授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课前布置学生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了解家乡的婚丧嫁娶习俗。如果学生缺乏收集相关材料的能力,教者可先整理一些紫金客家婚丧嫁娶的大致习俗,然后,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近代以来紫金客家婚丧嫁娶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学生交流、讨论后,强调这些习俗是客家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说明在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之前,客家人的婚姻礼仪是按照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中原古礼中的六礼来进行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紫金客家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风尚与传统,并由这些生活方式、习俗、风尚与传统衍生出自己的文化现象。再如,讲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紫金的师生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本县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的文化资源。课前先设置学生观赏一幕花朝戏的视频(条件具备时可现场观赏),然后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紫金本地花朝戏的起源和艺术特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本地“曲艺之花”绽放的魅力,进而学习教材中关于戏曲的内容。这样,历史教师在授课时适当融进客俗文化知识,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和色彩。

其次,组织各种有关乡土客俗文化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开展多种形式的乡土客俗文化活动,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乡土历史文化能够起到继承和弘扬的作用。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博物馆、革命历史展览馆等,为学生提供学习、考查和探究的窗口;也可通过历史小报、历史诗歌朗读以及历史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家乡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根据课本的知识点,结合本县的红色革命历史,发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观到紫金博物馆,了解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及参观苏区镇苏维埃政府旧址,了解20世纪初期紫金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艰难和所作出的牺牲。这样,学生在了解革命英烈时能以更浓厚的家国情怀去认识和体会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不但能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加深印象,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质的提升。

再次,设置本地客俗文化小主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历史成为主动。主题研究可以成为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呈现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为出发点,将自己采集的信息与课堂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这種方式强调亲自动手参与调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本地客俗文化有效整合于主题研究中,使学生体会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让学生学习成为主动。如,有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里的“宗法制”知识点的教学,可先向学生设置研究小主题: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客家人就会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请说出你家进行的祭祀活动(如,春节时到祠堂敬亲祭祖、中秋节时到祖宗的坟墓纪念拜祭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客家人的什么观念和习俗?你认为这种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形成的什么政治制度?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研究小成果:客家人重亲情,宗族血缘观念十分强,有一种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所以敬亲祭祖也成了客家人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跟课文所学的知识“西周的宗法制”密切相关,是紫金客家人尊亲敬祖传统的起源。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运用本土客俗文化资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迈向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紫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紫金县志(1569-1988)[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吴美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J].新课程(中), 2014(1):72-73.

[3]肖禄贵.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4]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