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破冰:“互联网+义务教育”“1对3”同步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2021-08-10 10:02周佳袁丹凤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义务教育互联网

周佳 袁丹凤

【摘   要】同步课堂上,评价对教学能否有效实施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努力构建同步课堂三级评价体系,通过共同体“交互式”评价、新媒体“介入式”评价、成长体“跟踪式”评价,打破时空隔阂,拉近学习共同体之间的距离,以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有效评价

“同步课堂”是指教师与各学习共同体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在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开展远程教学活动,基于学习任务进行在线互动的课堂。在同步课堂上,评价对教学能否有效实施起到关键作用。

在对我县“互联网+义务教育”“1对3”同步课堂的调查中发现,课上存在“评价割裂,难以兼顾异地学生”“评价单一,方式方法缺少新鲜感”“评价短浅,流于表面,缺少深度”等问题。对此,笔者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努力构建同步课堂三级评价体系,通过“共同体交互式评价”“新媒体介入式评价”“成长体跟踪式评价”,打破时空隔阂,拉近学习共同体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一、实施共同体“交互式”评价,打破隔阂

同步课堂改变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将处于不同空间的师生组合在同一频道进行教学互动。城镇学校的教师是主讲教师,乡镇学校的教师则成为辅助教师。教学评价应充分利用教师的这两种身份,进行面对面交互评价以及异地交互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了解、讨论,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习潜力,最终促其共同发展(如图1)。

(一)面对面交互评价,实现情感补偿

在同步课堂上,面对面交互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发生在原班师生、生生之间。其中,分课堂教师对于自己班学生的面对面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分课堂学生的“配角”感。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分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同样重要。因为这样的评价是建立在彼此充分了解和进行情感建设的基础之上的。

(二)异地交互评价,助力深化解读

异地交互评价是同步课堂特有的评价方式。借助网络,学生可以得到来自不同地域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评价的角度会更加多元,评价的内容会更加深刻。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一个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教师请其他学生对他的朗读展开评价。城镇学校学生的评价是“读得通顺流利,字正腔圆”;乡镇学校学生的评价是“对于南瓜、丝瓜的‘随心所欲表现得还不够到位”。这样就结合了不同地域的不同观点,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由此可见,受地域的限制,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价亦是如此。因此,必须加强交互式评价,打破空间限制,增加不同地域师生之间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新媒体“介入式”评价,打通渠道

傳统课堂上,即便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通过面对面交流,仍能使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展示,情感得到充分表达。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同步课堂上,这一点显然很难做到。对此,可引入新媒体,将不同地域的学生带入同一学习频率中,只要各地同时启用相应的软件,在各自的屏幕上设置并显示各种评价方式,就能打破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

(一)巧用表情包

同步课堂上,学生相隔甚远。仅依赖屏幕,通过师生的语言、肢体动作等进行评价,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软件,设置个性化的表情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回答、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分课堂学生也能融入学习情境,感受良好的学习氛围。表情包可以对学生做出表扬,也可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图2)。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启用“优化大师”

为了拉近各地学生的距离,便于管理与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可启用“优化大师”App。教师只要将参与学习的学生姓名依次编入其中,学生即可拥有属于自己的头像与个人空间。另外,教师也可将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多个“同步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个人积分争章、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以促进各地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1.个人积分争章

上文提到的表情包每一个都对应一定的分值,每一次评价,系统都会自动生成分数,形成个人积分榜。当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能获得不同的奖章,不断升级,如“星星—月亮—太阳—皇冠”。在争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牛和鹅》一课时,主讲教师让学生拿出导学单,完成填空题:课文记叙“我”(     ),接着写在(    )的帮助下(     ),从此,(     )。学生完成题目后,各分课堂辅助教师根据现场学生的完成情况,利用表情包进行评价,学生获取相应的积分奖励。以这样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一个常规但又是学生比较犯难的学习任务变得有趣起来。

2.小组以赛促学

仍以《牛和鹅》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批注,之后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合作学习氛围非常热烈的小组被评为“烈焰红组”,批注内容非常多的小组被评为“阳光橙组”,批注的角度比较多元的小组被评为“灿烂黄组”,批语写得特别精彩的小组被评为“清新绿组”。当然,给予学生的评价称号和评价标准可以灵活调整,关键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有促进作用。这样评价的好处在于不管是主课堂学生还是分课堂学生都可以得到教师的评价,使他们感觉自己获得了关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新媒体介入式评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被看到”“被评价”的机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学习过程。

三、实施成长体“跟踪式”评价,打破时限

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各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评价的差异性、层次性、复杂性大大提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丰富教学评价的类型,延长评价过程,使评价更立体、更有效(如图3)。

(一)平台在线:及时检测知学情

1.课前:问卷星——查看学情近观实效

课前,主讲教师在辅助教师的协助下,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快速了解学生的学情,形成群体学情报告。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前,教师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1)你对母鸡有哪些了解?(2)你读过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3)读完课文,你有哪些疑问?各校教师分别进行学生问卷情况统计,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难点,尤其是要针对不同地域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集体备课,充分考虑在上课的前、中、后阶段,面向不同班级学生要怎样开展补学。

2.课中:随堂测——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课中的随堂练习和测试,可以让教师随时了解各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来调整教学的步调与策略,尽可能地关注学习空间中的每一位学生,努力激发学生自我反思,鼓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仍以《母鸡》为例。教师在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的课文学习情况进行了随堂检测,内容包括检查生字读音、理解词义、选词填空、理解文本语句等。教师通过检测系统可以获得具体的分析报告。部分试题内容如图4。

据此报告,各校教师就可以进行精准的补学,以弥补大班上课的短板,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提供参考。

3.课后:钉钉群——智能批阅课后作业

网络讓人们的交流更便捷。“钉钉群”的建立不仅能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外的交流,还是课后检测批阅的有效工具。利用“钉钉”,教师在课后可以根据各地学生的差异,随时在线编辑个性化的分层作业,也可智能组卷、智能批阅等,以便更好地掌握各地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

比如,针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可评比“阅读之星”。教师利用“钉钉”中的“蜗牛吧”开展活动,平台根据推荐的书目内容自由组卷,参与答题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同时,教师也可从后台导出相应的数据,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与比对,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效。

(二)档案跟踪:长久监测伴成长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保证,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然而,目前同步课堂的教学评价呈现“即时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因此确定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成长记录夹评价

笔者设计了“一生一夹”的成长性评价策略,以便长久监测各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与成长。每个学生有一个文件夹,文件夹记录他们的每一次阅读、书写、测试、活动等情况,既有记载分数的表格,又有记录过程的文档,还有定格瞬间的图片,伴随学生成长。

2.成果展示性评价

每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过后,教师都相应地开展一系列成果展示活动,或编小报,或设计广告语,或演一演小品,等等。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比。展示的形式不仅有线下实物展示,还有线上声画展示。评比的方式不仅有本班师生评价,还有异校师生评价。之后还可以组织线上表彰会。异地师生共同参与整个过程,感受共同成长的喜悦。

“互联网+”背景下的同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要不断实践、反思、优化评价方式,就一定能提高同步课堂的实施成效,助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

参考文献:

[1]汪学均.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王继新,田俊,王萱,等.基于教学行为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在地化课堂”优化对策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20 (4).

[3]詹玉婷.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分析与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浙江省嘉善县实验小学   314100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西塘小学   314100)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义务教育互联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