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新
2500多年前的一天,在北方。
有一群学生正围在一位老师的身边。老师问:“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就开了腔:“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即使它战乱纷扰,饥荒遍野,只要三年的时间,我一定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彬彬有礼。”
老师微微笑了笑,问另一个学生。第二位学生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有个小一点的国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老师没有说话,又问另一个学生。第三位学生更谦虚了,他说:“老师啊,我不敢夸口,我只是愿意学习,愿意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然后对旁边一位还在弹瑟的学生说:“你也来说说自己的志向吧。”
那个学生听到老师问他,并不着急,只是瑟音渐稀,接着,弹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拢,瑟弦发出铿然的响声。然后,他站起来对老师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同。我只是想,暮春时节,穿上舒适的衣服,和朋友们三五成群,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吹吹风,尽兴之后,快快活活唱着歌回家去。”
老师说:“我的想法和你是完全一样的。”
这个老师就是孔子,那四个发言的学生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还是2500多年前的一天,在南方。
在一个叫作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约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同时听一个老师讲课。
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他袒露右肩,右膝着地,恭恭敬敬地合掌向老师行了个礼,问道:“伟大的老师啊,该怎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老师慈祥地看着他的学生,说:“现在你好好听着,我给你讲。”
学生说:“是,是。我很愿意听您的教导。”
这个老师就是释迦牟尼。那个站起来提问的学生叫须菩提。
你一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吧?没有难懂的教材,没有烦人的作业,没有升学的负担,没有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宽松、民主、和谐、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能够经常有所感悟,是很快乐的;学习,并且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是很快乐的;学习,就算别人无法知道我的所得、所感、所悟,也还是快乐的。这就是那时候的君子,这就是那时候的老师和学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学习,要注重自己内心的感悟,一切看得见、听得到的法,都是像露水和雷电一样的梦幻泡影,只有留在心里的才是真实的。
2500多年前,两个不同的环境,两个不同的老师,两群不同的学生,为我们共同展示了穿越千年的理想课堂。
(浙江省義乌市宗泽小学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