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锦系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下,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习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文章从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目标入手,对目前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有效策略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征不同,思维能力不同,他们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小学生在步入高年级阶段以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喜好特征,这时候教师进行习作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长和个人喜好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引导他们对世界万物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使学生通过自我表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勇于表达,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目标
首先,新课标中关于小学语文习作的总目标为:能够明确清晰、文字流畅、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并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运用常见的写作方式来进行表达,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其次,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为:能够清楚地知道写作的目标就是更好地进行自我表达,便于人际交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为提升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叙作文和想象作文,且能将内容和感情表达丰富、真实,在分段表述的时候能够将每段的主要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写应用文;能够做到自己修改习作并与他人交换进行相互修改,保证习作内容书写规范、整洁,语言表述通顺流畅、清楚明了,文字表达准确无误,并能够根据文章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习作不仅要保证内容丰富、语句通顺,而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速度。按规定来说,小学第三阶段的习作课程要求是:要保证课内安排16次习作左右。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方面分析高年级语文习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真情实感的缺乏造成内容空洞、不丰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较弱,往往对自己的情感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摘抄的习惯,以至于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一般都是引用摘抄的内容,并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习作内容之中,从而使得内容空洞,不够丰富。
其次,习作模式单一,抄袭现象不容小觑。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习作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经验,但是他们在习作的时候往往是引用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好句,或者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题目,然后将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修改,更有甚者让父母在自己写作的基础上帮助充实内容,然后将这样的作品交给教师,而依靠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的知识来进行自主创作的学生只占很小一部分。另外,通过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习作基本上都存在着统一的模式化,缺乏小学生独有的个性[1]。
再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习作缺乏兴趣。在小学阶段,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自愿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很少。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喜欢写作文。由此可见,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由于对习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习作缺乏学习兴趣。
最后,习作内容缺乏生活素材的支撑。学生平时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较少,阅读量不大,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在写作的时候由于思维僵化、视野狭小、题材缺乏而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因此,应该积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好習惯。
(二)教师在习作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定位不准确,指导方式模式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习作指导中,教师过分重视习作的内容和结果,忽略了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的快乐和真情实感的表达,使得学生不喜欢习作课程。再加上习作课程枯燥乏味,教师指导过于模式化,以及超目标、超阶段的习作定位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习作教学内容过于封闭,命题作文泛滥。由于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内容过于封闭,而且习作的次数不多,学生缺乏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机会,因此作文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另外,在习作教学中,往往都是命题作文,自由发挥的作文很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真情实感无法得到畅快的表达,从而弱化了学生学习习作的自信心。
再次,教师对于习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对于好的作文给予表扬,对于不出众的作文或者写得不好的作文只是进行简单的批注,甚至只写一个“阅”字。这种单一的模式化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习作的信心和兴趣,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策略
1.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作意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习作是因为写不出东西,无法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培养正确的写作意识。因此,小学生应该端正学习习作的态度,养成正确的写作意识,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充实自己的习作内容,充分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挖掘习作的兴趣。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的方式来积累习作素材,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到一起,随时对好的词句进行摘录,搜集好的写作素材,以便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所用。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才能写出丰富的内容,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具有真情实感,从而使自身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其次,要养成时刻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将观察到的新鲜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使自己的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另外,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等,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能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还应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小学生应该主动对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仔细反复的阅读,发现并改正错别字,并及时改正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可以轻松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自身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习作内容必须仔细检查,检查后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反思。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教学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准确进行习作定位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习作定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还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快乐感受和真情实感的自我表达。总之,准确进行习作定位,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2.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一定要注重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兴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使习作教学变得有乐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完全融入习作教学中。例如让学生写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可以带学生走到户外,仔细感受风声、暖阳,聆听鸟语。学生通过所见所感就能积累丰富的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增强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从而真正爱上写作。
3.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不断使习作内容变得丰富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练习习作的机会,帮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通过对阅读的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理解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学会挖掘文章中心思想和切入点的方法,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习作水平,同时使习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4.健全评价机制
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评价时,要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对于好的文章要多鼓励、表扬,对于不出众或有瑕疵的文章既要指明不足之处,又要对出彩的节点进行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材策略
首先,要提供适合学生的习作示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接受能力提供适合他们的范文,且范文要贴近生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从而使其轻松地提升习作水平。
其次,明确写作方法。教材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方法。学生抓住了习作方法的要点就能灵活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内涵的平台。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从学生策略、教学策略和教材策略三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孙兴芳.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0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