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虽然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与不少学科的教学实现了深入融合,但在英语这一外语学科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却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基于此,本文笔者从初中英语教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围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实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传统文化;中国
【作者简介】敬丹丹,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引言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初中英语教学虽然是以各种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但由于其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同时还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总体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同样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密切联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自然也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受语言环境、学习难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很多初中生对英语学科都取法足够的学习兴趣,即便教师能够各种教学方法、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也同样很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太大提升。而在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后,由于传统文化涵盖了思想、文化、语言、民俗、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在数千年传承中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吸引力,而学生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求知欲,也会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另外,在学习英语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文化自豪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进而逐渐将这种学习体验转化为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2.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初中生正处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关键阶段,思想价值观念及其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果教师与家长未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那么学生就很可能会出现错误认识世界、思想价值观念偏差等情况,使其未来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上信息泛滥的信息化时代下,这种现象更是十分常见。而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却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精神、思想层面的熏陶功能,以英语学科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学生内心。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各种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产生强烈认同感,而这也正是其实现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直接表现。
3. 增强学生跨文化能力。在国际间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则正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中与西方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内容,能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很难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不够明确,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很容易出现各种失误。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却可以使教学内容中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跨文化交际并非是单纯围绕其他国家文化进行表达,而是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对其他国家文化拥有一定了解,同时还必须要具备利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看,如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或是未能掌握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那么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很难得到太大的发展,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则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使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面对较大的学业压力,当代初中生虽然拥有很多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但却经常会受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深层次学习,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然非常不利。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则可以将初中英语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深入学习,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 探寻传统文化切入点。初中英语学科教材内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虽然比较有限,但却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展开提供切入点,使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引入能夠显得更加自然,并与常规课程内容产生密切联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首先就必须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探索其中的传统文化切入点,之后再根据这些切入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入相关传统文化素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支持。例如,在学习“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将教材中的“订餐”这一常见生活情景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你在订餐时会选择哪些美食?”等类似问题,待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美食后,再自然引入独特餐具、八大菜系等方面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实现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效渗透。
2. 重视中西文化对比。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由于初中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西方文化内容本身就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对中西文化对比的重视,将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内容与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通过文化对比来清晰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使学生能够在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同时,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将“play the guitar”等短语作为切入点,对西洋乐器词汇与中国乐器词汇在用法上的差异进行讲解,之后再逐步延伸到对中西方乐器乃至音乐文化的差异上,引导学生展开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调整实践训练思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仅需要将传统文化素材引入教学内容,同时还必须要对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语言应用实践训练的思路加以调整,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传统文化后,学会如何利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来表达传统文化,围绕传统文化正常展开跨文化交际。例如,在学习“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先根据教材内容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待学生对各种传统节日及节日相关短语、单词拥有一定了解后,再组织其围绕“My favorite traditional festival”等类似主题展开写作训练,利用所学英语之所对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展开介绍。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使自身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够逐渐具备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好准备。
4. 加强课外活动延伸。在教材内容与教学实践均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其效率往往会比较低,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文化延伸到初中英语学科的课外阅读等活动中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本、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强化英语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例如,在学习“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panda(熊猫)”这一词汇作为切入点,利用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功夫熊猫》这一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英文电影,同时提醒学生观察电影中的各种细节,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读,使学生既可以学习英文知识,锻炼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力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5. 拓展成绩考核范围。在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渗透中,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拓展英语学科成绩考核的范围,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学科的日常测验及期中、期末考试的内容中。例如,在进行书面表达试题的设计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题干文字叙述来创设“国外朋友来信询问”嫦娥四号“探测器(Chang'e-4 probe)名称的由来”的情境,同时要求学生以回信的方式作答,写出一篇有关“准确解释‘嫦娥四号’探测器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的书信形式作文。同时,由于学生对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或嫦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写作时常常会出现找不到思路的情况,因此在设计试题时,还可以在题干中对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嫦娥奔月传说、中国人千百年来登月梦想等方面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介绍,为学生提供信息参考与写作思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虽然具有充分可行性,同时也能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要想将保证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教師仍需从中西文化对比、探寻传统文化切入点、课外活动延伸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金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初中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1(19):24-26.
[2]魏秀萍.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海外英语,2021(5):114-115.
[3]吴晓吟.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以人教版新目标(Goforit!)初中《英语》为例[J].英语教师,2020(13):93-96,99.
[4]李茂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数码设计(上),2019(8):39.
[5]冉继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