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华 于代君
摘 要:新课改推出后,高中各门课程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中政治和高中历史是联系密切的学科,高中政治是将历史积淀下来的政治观点、政治观念等传达给高中生,而高中历史则是将政治势力、政治人物、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演变展示给高中生。高中政治与高中历史的密切联系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既能使得学生比较迅速的熟知掌握政治学科的知识,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修养,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高中政治教学实际,积极探索了历史思维渗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策略和实际效果,希望对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渗透;历史思维
引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不仅是对新课改关于课程融合要求的具体落实,而且是实现高中政治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融合交流、共同提升,推动学生深入掌握高中政治要点知识,提高高中生综合思维修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灵活运用包括辩证思维、扩散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在内的历史思维,并且穿插相应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拓展学习视野的同时打开深入学习掌握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的大门。
一、引入课堂论辩教学,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辩证思维。看待历史问题,不能仅仅用黑和白、好与坏去进行判断分析,而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综合判断,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发现最终的结果。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政治观点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好还是坏[1],而是应该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政治结论。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可以根据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曾经出现的救亡图存的各种流派运动,将学生分为“天平天国派”“洋务运动派”“维新变法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本主义派”“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不同类别,分别以所在派别的观点和行动作为论点和论据,阐述自己流派能不能救中国,引导学生在辩论中使用辩证分析的历史思维去思考研究,最终明白只有以社会主义为根本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最广泛的力量,夺取革命斗争年代最后胜利,从而得出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政治判断,也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引入扩散拓展教学,培养扩散思维能力
扩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对历史事件、人物、变迁的时候不能只是聚焦单纯的个体单位,而应该以此为圆心,不断扩散成圆[2],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充分的认识。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延伸阅读和延伸讲解,通过广泛而完整的知识认知和掌握,从而对政治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苦难辉煌》《风雨兼程: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中共历次党代会》等党史书籍,参观历史博物馆、党史博物馆等主题展馆,并且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从而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了国家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第一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国从立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有更为全面透彻的认识。
三、引入故事讲述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要求打破惯有的思路和模式,积极探索认识历史规律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让学生从历史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历史深刻本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师课堂上不断灌输、学生座位上被动吸收”的教学方式[3],应该围绕当代高中学生思想多变、认识多元的特点,通过故事讲述的新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在新颖教学中不断取得实效。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时,可以挑选一些历史上的哲学故事作为例子,例如《最大的麦穗》故事,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几个弟子带到了路边的一块麦地。他对弟子们说:“去麦地里选一个最大的麦穗摘下来,但是只能够前进不能够倒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陆续走进了麦地。他们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等着呢。虽然弟子们也曾尝试摘了几个,但是都不满意,因此就扔掉了再选。他们认为还有时间,可以再选一选。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麦田里一定有一个麦穗是最大的,但是你们可能没有碰到;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现在的高中生活,这才是自己现在握在手里的“最大的麦穗”,经过不懈努力必将获得未来的大丰收。故事蕴含的道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传达的思想基本一致,那就是做事情要扎实努力,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能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然的话只能会一无所获。
四、引入模拟情景教学,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不论是对历史事件还是对历史人物,历史课程最后必然会给出一个历史观点。但是高中生往往会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换一个角度,历史就会变得完全不同,通过逆向思考来发现历史的必然性[4]。教师通过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对学习到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想法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推动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时,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员,然后模拟假如当前社会法律失去效能的情景,那么可能会造成不同人群之间的残酷争斗,人们互相攻击以便获得维护生存的资源。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将较为枯燥复杂的法治部门进行了鲜活展示,让党员参与其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明白推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五、引入多媒体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当代高中生是在互联网时代和多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各种插图、照片、地图、投影片、影视音像制品、网络短视频等多媒体方式非常熟悉,并且喜欢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式学习知识。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用这种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部分时,可以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图片,还可以集中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视片段,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身边的人和事拍摄短视频,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对国家的热爱。
结束语: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认识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和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涛.如何在高中政治制度史复习中巧妙渗透唯物史观[J].中外交流,2019,000(003):209.
[2]江日青,陸校.论历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河池学院学报,2009,029(A02):77-78.
[3]吴晓明.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04):53.
[4]赵爱刚.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历史思维应用[J].新课程(下),2017(18):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