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
【摘要】习总书记“七一”讲话通篇贯穿着深邃的历史思维、宏大的战略思维、高远的价值思维与严谨的求实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生动运用。中国共产党在坚守理想与立足现实的统一中,不断自我革命;在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的结合中,不断为历史开新篇,为人民创伟业。
【关键词】不忘初心 历史思维 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题,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志存高远、具有崇高价值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紧紧依靠人民”,立志以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贡献、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面对这一伟大事业和光辉未来,面对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挑战和风险,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亟需明确全党方向,坚定全党信心,凝聚全党共识,发挥全党智慧。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所实现的“三个伟大飞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个“不能忘记”,即“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以及“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并进一步从八个方面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进军号。这一讲话,通篇贯穿着深邃的历史思维、宏大的战略思维、高远的价值思维与严谨的求实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生动运用。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不忘初心”,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初心”“为什么出发”和“赤子之心”,实质上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信念,就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确定的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纲领,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95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什么而组织起来?他们不是像其它政党那样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仰、坚定的信念,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出发点”。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狭隘利益的共同体,而是崇高价值的共同体。然而,要真正做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就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永葆理论上的清醒。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了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全体共产党人必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静下心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的原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创新成果”。惟有如此,才能“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为全党树立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的光辉典范。在讲话中,他首先用三个历史阶段概括了党的奋斗历史,系统阐发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作出的“三个伟大贡献”和实现的“三个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伟大意义在于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贡献就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其伟大意义在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贡献就是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人民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伟大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些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过去”,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前进的足迹,不能忘记我们的经验教训,不能忘记历尽艰辛探索而获得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求实思维的倡导和运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提高把握实际的能力,不断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概括、提炼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这八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的开放方略、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等。这八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事关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决定改革、发展、稳定等成效,都是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性、规律性认识,弥足珍贵,更须倍加珍惜。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高度提出并阐发了三条历史规律,它们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深刻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坚守理想与立足现实的统一中,不断自我革命;在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的结合中,不断为历史开新篇,为人民创伟业的信心和信念。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感悟习近平七一讲话“不动摇”的力量》,人民网,2016年7月4日。
责编/高骊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