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

2020-06-09 12:02王志玲
黑河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习惯养成培养能力

王志玲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因势利导,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使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注意力;有效学习;习惯养成;培养能力

农村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尤其小学中段数学又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进入发育期,个性鲜明,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致使注意力分散。所以在这个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一、顺其自然,引起兴趣

课堂上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高注意力的开始。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与学生生活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与学生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只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引出他们不熟悉的新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145×12),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知识(145×2),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然后引出十位上的1如何去乘145这个新知识点,表示的是10个145相乘,所以乘得的积的个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在讲解时,我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一位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这是计算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获得了新知识,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运用

由于小学中段孩子活泼好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环节:首先是适当启发引入,让学生情绪迅速融入课堂,然后是讲解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最后是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一个消化与提升的过程,进而合理运用。利用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识注意逐渐过渡到有意识注意,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也布置了预习作业,在课内提出要求,课堂创设生活情境以及课后整理、检验等,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课前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尝试地做一二道题,在不会的地方画上记号。上课开始,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2.在课内,要求学生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尤其是做图题,比如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平行四边形的高,画长方形等。还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特别是一节课的回顾反思是本节课的精华,一定要认真倾听。还要积极思考、联想,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3.创设生活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的生活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比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知道”。

师:“每一年都有过生日吗?”

学生很高兴的回答:“是的”。

师:“恭喜同学们,每年都可以过自己的生日,可是有一位同学说到自己的生日,可伤心了,因为他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真正的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他的父母可能在外地或者工作忙,忘了给他过生日。

生2:他过生日时可能父母忘记了。

师:“你们说的都不对,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答案的表情,教师适当地给出年份,让学生去看着课件探究,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4.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内容再做作业的习惯。如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指导学生放学后先认真熟记教材,掌握角的度量工具有哪些(直尺、量角器、三角板),怎样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如:90度就用直尺直接画出,120度用两个三角板拼画,而217度就得用量角器去画,正确掌握量角器度量方法:(1)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刻度。然后再写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这样就养成了好的复习习惯。

5.要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356÷31=11……15,学生通过验算进一步感知自己计算中是否出现错误,同时也懂得了两个道理:(1)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一定等于被除数;(2)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明白了这两个道理以后,计算的准确率就高。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低段的学生主要借助图形、工具,情景再现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增加印象。但小学中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直观教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在課堂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受到直观教具的干扰,尽量发挥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转化为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使新知识的学习不受任何干扰,让知识尽快掌握。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发展与拓展,可采取以下做法。

1.以旧知引新知

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加减计算占整册教材的近一半,要想很好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今后的计算能 力及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计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小学低段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去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小学低段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 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地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口算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起着推动作用。

2.学会对比,掌握比较方法

当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知识的影响,进而出现错误,这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可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旧知识的干扰。三年级学习的“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这一单元时,可采取四步走:一是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简拼;二是利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三是用小方块来摆一摆;四是画格子再数一数的方法。通过拼、摆、数的过程,学生就理解了面积的计算方法。

3.火眼金睛判对错练习。

在课堂上既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教给学生新知识,还要注意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如:火眼金睛判对错,57+30=78   314-302=10   25×4=100    96÷3=23    15+15=0    4÷4=10通过判断练习,养成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以及掌握算理的正确运用。这个阶段起到连接低段与高段的作用,学生是否掌握得好的关键在于教师。

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在这个阶段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购物花钱来理解,逐步渗透达到预期的好效果。首先,由于购物情境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为学生学习小数建立一个熟悉的生活空间,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小数,有助于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其次,人民币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小数的一种直观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可直观操作的机会,它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因为人民币来源于生活,学生不陌生,所以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学无定法,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找出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不断摸索就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使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可镟.三四年级教学心得[J].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2]赵素娟.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J].教育理论,2017.

[3]陳根玉.创设教学情境,助力数学课堂[J].黑河教育,2018.

(责任编辑 武之华)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习惯养成培养能力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