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初中历史的教学是相对基础性,但是也是最重要、最关键培养孩子史料实证的阶段。让孩子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體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历史认识。
关键词: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实证精神
初中的孩子刚刚接触历史,搜集史料的手段不够,往往只能从教材或老师提供的材料中获取,对史料的真伪性、真实性缺乏自己的判断,对史料出现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史料的理解、分析、判断还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学历史的时候,尽量引用真实有效的史料,引导孩子通过对史料内容的理解分析、并把史料放在其特定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其出现的原因、价值和作用。
比如在学《洋务运动》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从当时一些时报上的报道来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如材料“英国与法国最近之处,相距约七十余里。……用大木梁以铁条连之,成一大管,两端靠英、法两岸,令其管挂于海水之中。又作大木箱如方船形,能浮于水面,用大铁链挂起其管,又有大空箱在管底托住。……又有设法用厚铁皮作管,其节相连,靠于海底,管内铺铁路。又有设法作浮桥,而桥上铺铁路。”出自《火车与铁路略论》(1877年3月《格致汇编》第2年第2卷)材料“英国在没尔水河底凿成铁路一条,行驶火车,已见之西国画报,即由该报译登申报,闻者莫不叹为奇绝。按此事自始以迄乎终,有期也;在工之人,有数也。路计英尺二丈六尺阔,二丈三尺高。材料“江底之下,开路一条,车行其中;......一路照以电灯,光明如昼。此路长不过十里内外,有登车之码头五处,其码头皆自平地穿入江心之下者也。每时五分,车行一次。每客价仅二本士”。出自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卷四。
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不同史料,知道西方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成就,及带给人民的便利和实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了。使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和承认了洋人的“船坚炮利”,特别是在建设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并提出了一些适当的建议。
再比如:“一、文报可速也。……无论陕陇黔滇,关山万里,而军书络绎,不难朝发而夕至。所有驿马一切,亦可渐次裁汰,以撙经费。其利一。二、征调可捷也。……偶有边警,无论远近,各营立时云集,亦可先发制人,并免旷日持久,致糜帑需。凡枪炮、粮饷、器械、行装,亦可源源而至,不至稍匮。兼之弁勇乘车,毫不疲乏,裨益于军务者匪浅。其利二。”三、额兵可减也。……此处有警,不难猝集彼处之兵。所有各处额兵尽可核减,只须酌练精兵,以备征调而节饷需。其利三。四、商贾可便也。……由铁路往来运载,则百货流通,利市三倍,自见贸迁日旺,税饷日增。其利四。五、矿产可兴也。……各大矿接连铁路,行见销场自速,脚价自廉。而且,直隶、山西之煤铁矿为制造铁路必需之物,尤大有益。其利五。六、国用可利也。……目下虽用项较多,而每年所进商民运费实巨,除支销各项及酌提建造本息外,颇有盈余以资国用。出自《德税务司璀琳禀总理衙门请开铁路条陈(节录)》(1884年6月18日《申报》)
和学生一块分析史料,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史料是从哪些角度和领域来辨析修建铁路的好处,感知有识之士从政治管辖、军事、交通经济、民生、安全等方面阐述修建铁路之有利之处。并让学生学会分辨出自当时《申报》的资料是否真实可信。可以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辨析能力及实证精神。
如材料“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口念咒语,即有小虫从坟中出,即系死者之魂,捉入木匣,又挖取牌上主字,则有鲜血迸出滴于瓶内,持归,合药炼成电气,便可传消递息……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甚有某甲竟携一牌赴局求售”出自《益闻报》。及材料“缠足之风盛行于中国,几于无地不然。推其矫揉造作之苦,肉糜骨折,几历寒暑,始克有此金莲之瘦削。稍有人心者,莫不怜之悯之。”“惟华人缠足,则万国同讥。星轺贵人,聚观而取笑;画图新报,描摹以形容。博物之院,陈列弓鞋;说法之场,指为蛮俗。欲辩不能,深以为辱。”出自1898年5月9日《湘报》。
让学生从当时洋务运动进行的背景分析,铁路、电报的修建与设置在当时遭到顽固派、保守派的极力反对,从安全、滋事、费用等方面强调其之不利。但这仅仅是因为顽固派、保守派的反对而致使铁路、电报等洋务运动的项目难以推进?还是因为作为封建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保守与封闭。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就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最强大的阻力。让学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学会分析这一事件成败的原因,从而形成自己一定的历史认识。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都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渊源,从而明白“读史明鉴”,对现在我们的借鉴作用。
初中历史老师作为孩子学习历史的重要引路人,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解读史实,了解史实的价值,学会辨别史实的真伪,并从史实的理解分析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傅兰雅《格致汇编》第2年第2卷
[2] 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卷四
刘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