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移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调查研究

2019-10-31 03:50刘韵华黄亮姜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移动学习

刘韵华 黄亮 姜萍

摘  要:移动学习能够丰富第二语言的学习形式,拓展第二语言的学习手段。而对移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是开展第二语言移动学习的前期必要步骤。该研究选取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学习时间段分布”“适合的学习时间长度”“学习者性别比例”“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学习者加入网络协作学习的意愿”五个方面,以发现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移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第二语言;移动学习;个性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3-0026-06

一、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移动学习与第二语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在移动计算设备支持下的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黄荣怀(2008)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或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1]移动学习研究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该项目历时3年最终通过无线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园内师生、管理者等提供了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高速连接[2]。自Wireless Andrew项目开始,各种形式的移动学习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全面铺开,从农村地区的移动阅读项目到美国K-12教育实践,移动学习以各种形式运用到各个领域[3]。

长期以来,第二语言学习一直是国内外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大关注热点。国内外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从第二语言学习的几大因素:学生(态度与学习策略等)、教师(教学策略与教学技术辅助等)、条件(多语言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与学习环境建设等)等方面促进了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研究将关注第二语言学习的另一个因素——时间,重点关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碎片时间”,以及因“碎片时间”而产生的非正式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进行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移动学习特征的分析,明确第二語言移动学习的细节,提高第二语言移动学习的绩效,进一步丰富第二语言学习的内容与形式[4]。

(二)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是指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预计的时间提前完成某项工作后剩下来的时间,或者是不得不损耗的时间[5]。这些时间不是很长,如等车、排队、等人等情况所用的时间。相对于传统学习时间的固定性与时段性,碎片时间具有随机性、零散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特征。

(三)CSCL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6]。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7]。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样本的选取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我们设计了“维吾尔语言移动学习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面向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共15道问题,以收集被调查者的性别、在网时间、兴趣爱好、网络协作学习经历、网络协作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我们也使用了数据挖掘的方法,挖掘研究对象问卷作答时的一些细节操作数据,以在客观数据的支持下,获得移动学习的“学习时间段分布”“学习时长”等方面的信息。

(二)研究特点

本问卷全部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实施调查,其优势有三:第一,网络问卷发放及回收速度极快,并能够即时提供问卷统计;第二,网络问卷的发放本身也是对被调查者本身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测试;第三,网络问卷能够详细记录每位被调查者问卷作答所利用的时间段以及问卷作答所花费的时间,对于我们得知学习者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维吾尔语移动学习做好了数据挖掘的准备。所以第二和第三是对研究对象的隐性调查。

(三)研究对象选择、分类及最终样本数量

本研究选取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该专业学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三年级进行实习支教,此前我们已经将被调查者进行了分类,包括实习支教前学生、实习支教中学生及实习支教后学生。

根据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总体规模,问卷数量大致确定在90份左右。其中实习支教前样本30份,实习支教中样本30份,实习支教后样本30份。但问卷样本数量不设上限,只设定了问卷系统的关闭时间。至问卷截止时间,我们共收到了完整有效的问卷数据119份,其中实习支教前样本47份、实习支教中样本30份、实习支教后样本42份,符合既定的研究所需数量。

(四)调查工具与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工具的选择

我们经过对国内较为成熟的问卷调查服务商的前期考察,从经济、易用性、数据统计的全面性等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问卷星”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工具。并且我们在问卷系统开放之前,均使用桌面电脑和手机进行了包括8:00~9:00、12:00~13:00及23:00~01:00等时间段的测试型作答,以证明问卷系统的稳定性。

2.调查过程

(1)针对实习支教前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由语言学院维吾尔语言专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组成),研究者及其对应班班主任通过三分钟左右的宣讲使拟被调查者大致了解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后,由宣讲人(研究者、班主任)出示印有问卷调查链接的二维码供拟被调查者进行手机二维码扫描,以链接进入问卷系统页面。

(2)针对实习支教中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由语言学院维吾尔语言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组成),其对应班班主任通过班级QQ群的形式,在文字介绍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后,上传问卷调查链接的二维码和网页链接,供拟被调查者进行二维码扫描,或以链接进入问卷页面。

(3)针对实习支教后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由语言学院维吾尔语言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组成),因本研究者与拟被调查者为同学关系,所以主要以邀请的形式选择被调查者并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时间段分布

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主要是基于学习者的碎片时间进行的自发学习。到底可被利用的学习者的碎片时间的时间段在何时,成为本研究的第一个必要研究内容。

1.数据统计与分析

经统计,我们得知维吾尔语言学习者主要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

(1)作为维吾尔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被利用进行移动学习的碎片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00:00~01:00和17:00~18:00两个时间段,及周六、周日00:00~3:00时间段。当然我们也知道人脑在凌晨00:00~03:00时间段本应该是进行良好休息的时段,如果在这段时间进行第二语言移动学习,效果不会太好。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我们将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内容设计得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将学习内容设计为不需要学习者动用过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只需要动用视觉及听觉等感官刺激的简单思维,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碎片时间还是能够很好地被利用起来。

(2)三种不同分类的被调查者的碎片时间有

着较大的差异。我们把三种不同分类的被调查者进行社会化划分:实习支教前学生为“专用学习时间较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实习支教后学生为“社会因素影响较多但专用学习时间居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因其毕业前就业等压力较大);实习支教中学生为“专用学习时间较少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因其实习支教教学工作量较大)。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实习支教前学生的碎片时间多集中于工作日的16:00~22:00,也就是其专用学习时间以外下午和晚间;实习支教中学生的碎片时间多集中于工作日的周六、周日,也就是其工作之余的專用休息时间;实习支教后学生的碎片时间多集中于工作日的0:00~01:00及11:00~15:00,相比其他类型,时间相对分散。

2.对策与思考

通过对上述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学习时间段分布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有如下三点对策与思考:

(1)学习为主(实习支教前学生)和工作为主(实习支教中学生)的学习者的碎片时间相对较为集中,可以针对其特点邀请第二语言教师(维吾尔语言教师)进行较为集中的“第二语言网络学习专家答疑活动”和“第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

(2)针对社会压力较大的、专用学习时间较少的学习者(实习支教后学生),因其职业前景和现阶段学习压力等因素,更加自发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以求能够充实自身,其学习动机虽不明显,但其学习自觉性并不可小视;并且及时推出“基于碎片时间的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服务,将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第二语言知识结构和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3)通过对实习支教后学生维吾尔语言学习碎片时间的分析,我们可以展望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服务有更广泛的学习群体。如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与新疆有着密切经济往来的商人和一切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充满期望的全国各族人民等。

(二)适合的学习时间长度

任何学习都必然花费时间,如我国现行体制下的专用学习时间的长度一般为40~50分钟。第二语言移动学习因其移动学习的特点,所需的学习时间应该少于专用学习时间长度,但移动学习的时间长度也应该被量化,才能为设计学习资料,推出移动学习服务,提出更加精准参考数据。所以我们将能够利用的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碎片时间长度,作为本研究的一个研究点。关于本研究点我们用客观观察和主观选择两种形式进行考察,以求能够主客观相互印证。客观观察方面:我们继续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得到数据,我们的网络问卷系统能够记录开始答卷时间和结束答卷时间,我们将这一时间长度做了数据提取并整合排序。主观选择方面: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一道选题,即“您希望的进行一次网络维吾尔语学习时间是多少分钟?A.3分钟以下;B.3~5分钟;C.5~10分钟;D.10分钟以上”。这道选题供被调查者自行选择。

1.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问卷统计和数据挖掘我们得出汇总数据(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1)表2中“相对于问卷的数据挖掘各时间段求和”与“主观选择”的数据差异较小。

(2)我们用数据挖掘方法客观观察到的数据反映出被调查者作答本问卷的时间大多集中在3~4分钟与4~5分钟时间段。在问卷设计时,我们已将学术用语、书面语等尽量简单化、通俗化,以使被调查者在作答问卷时能够接近第二语言学习时所用的简单思维方式,即“顺序阅读”“简单思考”和“点击相应按钮”三个步骤。

(3)数据挖掘中我们发现用10~11分钟、12~13分钟作答问卷的各1人,用15分钟以上时间作答问卷的有1人。我们通过使用记录发现这些被调查者确切作答问卷时间分别为610秒、732秒和2204秒(36分45秒)。我们设法找到(因为问卷作答为匿名形式)花费732秒及2204秒时间的同学,询问其原因,一位同学回答:“当时微信上的朋友发来了有意思的照片,我去看照片并评论去了。”,另一位同学回答:“饭上桌了,先吃饭了,半个多小时后吃得差不多了才继续做问卷。”

2.对策与思考

根据上述维吾尔语移动学习适合的学习时间长度的统计、分析与数据追查,我们有如下三点对策与思考:

(1)我们使用的数据挖掘方法,的确能够从客观上反映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所需的碎片时间长度。无论是数据挖掘还是问卷的选择均证明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适宜时间是3~5分钟,所以教师在设计维吾尔语移动学习资料时应注意更多地设计、开发3~5分钟的学习资料。

(2)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很容易被其它事项挤占和代替,正如花费732秒及2204秒时间的同学的问卷作答就被更能引起他们注意的事情所遗忘。所以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料的设计必须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其趣味性和学习价值必须被进一步明确。

(3)基于碎片时间的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竞争对手不是正式学习,而是同时间段内其它的事情,正如花费732秒及2204秒时间的同学同时间段内的“微信照片”和“饭菜”。我们或许需要在移动学习系统中设计专门的“定时提醒功能”和“学习时间手机多任务屏蔽功能”,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三)学习者性别比例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的第一题是性别调查,维吾尔语移动学习者性别调查数据统计,被调查者中男性占36.97%,女性占63.03%(见表3)。

我们思考本次调查是否因性别比差异较大,从而使得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研究失去意义。我们是否应该采用大数据调查方法,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但其后我们在进行一次充当被调查者角色时,我们发现愿意参加并充当被调查者的社会人中女性的确占比较大;又如多数网站的“星座”栏目中的问卷及调查均较大比例涉及到了女性关注的话题,并且女性对此类问卷及调查的热情度和忠实度较之男性要高。另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一般情况下男性数量就少于女性数量。

所以我们就此做出如下小结:在设计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料时,应注意学习人群的性别分布,并且还需要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同时考虑保持男性和女性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方法。

(四)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我们后续的研究将针对微信订阅号的功能为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提供平台服务,所以我们在问卷中专门设计了“您的订阅号内容多数为什么?”这一题目,以调查学习者在网络中的兴趣点以及关注点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中能够提供学习者喜爱的学习课程。问卷数据统计见表4。

从表4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对策和思考:

(1)维吾尔语言专业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时尚话题”和“新闻时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设计符合其喜好的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料,这样既可以使学习者在正规学习或工作之外对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保持兴趣,又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加入到移动学习活动当中来。

(2)每一次基于订阅号的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都应该尽量考虑涵盖各种大部分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以便学习个体能够各取所需地使用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3)维吾尔语言专业的学生较少关注“学习资料”的订阅号。这可能是因为有关学习方面的订阅号较少造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发“维吾尔语移动学习”这类的订阅号,以充实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方式和载体。

(五)学习者加入网络协作学习的意愿

CSCL(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是当今一种先进的学习形式,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维吾尔语移动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CSCL模式的学习。所以我们在问卷中非常关注学习者加入网络协作学习意愿,问卷中设置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对学习者现有的网络协作学习情况的调查,另一个是对其今后网络协作学习意愿的调查(见表5、表6)。

综合表5和表6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

(1)针对“您参加过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协作学习活动么?”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参加过”和“没有参加过不了解”这两项。说明维吾尔语言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网络协作学习的经历。这也许与维吾尔语言是小语种,因而缺乏相应的网络协作学习服务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2)被调查者中有两人参加过网络协作学习,并且选择“经常参加”和“偶尔参加”的那两位被调查者还在下一道问题中选择了“很喜欢(网络协作学习)”,这说明这两位被调查者已經通过参加网络协作学习获得了学习收益,认可了网络协作学习的效果。

(3)针对网络协作学习,75.63%的被调查者选择“还可以接受”,说明学习者对网络协作学习方式抱有一定的期望,希望通过CSCL模式获得正式学习以外的第二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概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3]王佑镁,王娟,杨晓兰,等. 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

[4]刘韵华.基于碎片时间的第二语言微学习特征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30):81.

[5]戴瑞芬.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碎片时间小学英语系统构建与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51.

[6]卢志米,陈丽婷.基于CSCL 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93-98.

[7]常馨予. 面向师范生能力培养的CSCL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28.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移动学习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脑科学研究对学好第二语言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