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字美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 01:52:17苏灿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吟诵炼字美感

苏灿伟

【摘要】  优秀古诗文包含了大量美的体验,在讲授优秀古诗文过程中可以抓住它的“字”,从“吟诵的音韵美”、“炼字的场景美”、“想象的图画美”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字的美感。

【关键词】  吟诵 炼字 美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64-0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古诗文选篇上有一定的调整,共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从题材的分布来看,选文贯穿了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汲取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引导学生从感受古诗文字词美开始,正如叶嘉莹所说:“一首完整的诗,它有字形、字音、字意三方面的美,你不能把它(任)一种美感的特质去除。”为此,可以从“吟诵的音韵美”“炼字的场景美”“想象的图画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字的美感。

一、吟诵的音韵美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浅唱低吟中,才能感受到古诗文带来的音韵美。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嘉莹也认为:“吟诵,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活态,它能深化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

吟诵的首要条件是解决句读的问题,需让学生学会断句。可要求学生把原文的标点去掉,用“/”断句,并让其他学生根据他的断句朗读,读不通顺者即是断句有问题的地方,让学生自行纠正。在反复的朗读中,不断地纠正断句的错误,找到断句的规律。

如果说句读是让学生吟诵恰当,那背诵是让学生吟诵自如,为了让学生更有趣地进行背诵,可采用“镂空背诵记忆法”,镂空可分层次进行,由字到句再到篇。

句读和背誦是基础,真正体悟其内在的音韵美,必须进行吟诵,靠声音来体现。通过吟诵的旋律、节奏、结构,声音的高下、强弱、长短、清浊等,可以感受古人的心态、情绪和意境。

吟诵可借鉴陈琴老师的“素读”和“歌诀乐读法”,“素读”即读书。“歌诀乐读法”主要是快,有节奏感,但在中学生中推行须进行一定的改变,“歌诀”除了背诵外应具备句读——理解——掌握古文语法——培养语感的方式,不能一味图快,还需形成快慢交替的韵律感。如教《与朱元思书》这篇古文时,对“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进行读法的标记,让学生明白两句顿点比较缓,后两句比较快,这样就形成快慢交替的韵律感,学生在韵律中,感受古文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炼字的场景美

古诗文中的字词是构成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在古诗文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字源网”:http://www.fantizi5.com/ziyuan/进行查阅,里面有字体由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有图示和解释,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字的演变,更可以感受到汉字发展的内在底蕴。

查字是第一步,全面让学生在古诗文中感受到字词的独特魅力才是重点,为此,可以使用“炼字换字法”,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字词所营造的场景美。如教《答谢中书书》时,向学生提问“沉鳞竞跃”美在哪里?学生很难说得清道得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可以将“鳞”换成“鱼”,句子虽意思不变,但学生却感觉“沉鳞竞跃”能带给她美的感受更为直接。原来问题就在于“鳞”字,“鳞”虽指代鱼,但比鱼更为具体,如果将其放回到“夕日欲颓”中,可形成这样一个场景: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温和的阳光照耀在水面上的鱼鳞上,鱼儿们争先跳跃,整个湖面泛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如此理解,学生马上可以感受到陶弘景笔下的美景,懂得了如何用美的眼光去感受美的心情。

三、想象的图画美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指的是在很多优秀的古诗词中,其实都营造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诗词中的画面重现,感受诗词的唯美意境。

如在教学《使至塞上》时,让学生感受王维诗歌中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在吟诵中,有所感触,有所想象,但还比较模糊。对此,可以让学生将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按照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幅图画。学生在画图时,出现了具体物象把握不准、场景设置不恰当等问题。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大漠”体现在画中应该是“干净、简单”,线条不仅粗狂,更有细腻,而细腻的亮点就体现在“直”和“圆”二字上,从字面上这两个字正好相对,在图画上更具有视觉的冲击感。“直”是狼烟,给人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通过这二字的讲解,学生重新绘画时,诗人置身于雄浑的大漠中,心中那种孤寂、漂泊无定瞬间一扫而空的形象跃然纸面。

古诗文的教学,古诗文的欣赏,在欣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三点的教学策略只是在借鉴中,不断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改进,希望通过微薄之力,让学生懂点古文、知点诗词。

[ 参  考  文  献 ]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3.

[2]叶嘉莹,张静.吟诵是学习诗文的最佳途径[EB/OL]. http://rufodao.qq.com/a/20140822/063959.htm.2014-08-25.

[3]叶嘉莹.古诗词课吟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猜你喜欢
吟诵炼字美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8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教师·上(2016年9期)2016-10-08 13:13:26
韵兮境兮
考试周刊(2016年1期)2016-03-11 00:53:52
梵呗的音乐宗教美感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