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婷
摘 要:用儿童的视角来审视数学教学,是智慧的表现,也是助推学生数学素养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既有的各种因素,科学引领让他们的学习思考更给力;还应着眼学习创新,让他们在学习中思维更敏捷。同时,还应重视孩子们课内外数学学习的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交互作用,让他们的思考更加周密,最终在多元作用下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更富魅力。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孩子是可塑的,是有韧性的。他们的这些特点就要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要用守旧的眼光去对待他们,用不信任的姿态去对待他们,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同样,那些我们眼里一贯不优秀的孩子也会有与众不同的时刻,他们时不时地会迸发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让我们耳目一新,让课堂绽放出特有的绚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学习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课堂中的每一点花絮,并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再深入,从而让课堂精彩不断。
一、立足既有因素,让思考更给力
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它是在扬弃中走向深刻,在推陈出新中走向更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关注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经验储备和思维水平等要素,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采取灵活有效的举措,使他们热情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使得学习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得激活这些有益因子,使它们真正成为孩子们数学学习的新基石,成为探究新知的学习动力之源。
例如,在五年级“圆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从孩子的心理、认知等现实出发,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有探究的意愿,也有探索的能力,从而会开动脑筋,用活经验等,让新知学习步入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师:这是一个圆,猜猜它的面积有多大?
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回答,可谓各显神通。
师:能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吗?
生:用数方格的方式,数出圆的面积。
生:用画方格的方法,畫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再数一数,得到大致的面积。
师:为什么会用“大致”这个词呢?
生:因为圆不像长方形、三角形那样,边是弯曲的,所以那些最边上的小方格都是呈扇形的。
……
师:这样的方法,还是有差异的,能不能找到一个几乎没有差异的方法呢?
生:找到像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那样的公式,通过直接计算就准确多了。
师:对!那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研究的方法吗?
生:书中有一个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就可以再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生:还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就像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那样再剪一下就可以了。
生:我们小组,是剪成32等份的,拼成了一个梯形。
生:还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
……
师:方法真不少,哪个方法最简单点呢?
生:平行四边形。
生:长方形。
……
孩子的数学学习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学习知识,并用它去计算或解决问题。其实这仅仅是一个表象,数学学习的核心使命是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提升认知建构的层次,从而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充足的发展。案例教学告诉我们,要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视角之上,相信他们有能力去进行必要的尝试。案例中,从猜想圆的面积开始,再到验证猜想,再发展更精准地计算面积需求等,使得学习需要层次不断递进,学习思维愈加深刻。
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有的想到了圆的边是弧形,所以小方格是不精准的;有的想到了把圆剪开来拼一拼。而每一个孩子的视角不同,他们的拼法也是百花齐放,有三角形拼法的,有平行四边形拼法的,还有长方形拼法的,等等,这样的交流既能刺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神经,让他们更加热衷于圆的面积计算探索;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行多层面尝试,使得学习的视野得到最有效的扩张。这一过程,更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创新活力,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富灵性,充满魅力。
二、着眼学习创新,让思考更敏捷
数学学习不只是知识积累那么简单,还要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学习发展去思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符合学情、贴近儿童现实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等,让数学课堂成为放飞他们求知启智的试炼场,成为激发他们创新火花的主战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儿童立场,善于从他们的视角去把握教材,解读学生,设计预案,调控生成,从而让数学教学充满人性,闪烁着智慧。
例如,在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努力彰显教材的作用;又要重视学生智慧学习的引领,给予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搭建适合的学习平台等,让他们有尝试的机会,也有合作探究的可能,还有自主创新学习的基础,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
师:知道这个图形的名称吗?猜想一下它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出来?
生:梯形,它的形状很像三角形,我猜想的它的面积中应该有个除以2。
生:我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比较相似,都是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平行四边形有相同的地方。
……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善于分析思考的,你们有很多地方说的还是有创见的。那我们就接着这些思考,去试一试如何验证猜想吧!
生:我们用两个完全的梯形,拼成了长方形,长是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宽就是梯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所以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
生:我们也是用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的,但拼成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所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
生:我们是沿着高的一半,把梯形剪成上下两部分,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下底”,而高就是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
……
孩子的学习如果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他们学习的愿望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越加淡化,激情也会不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运用课堂留白机制,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也让学生拥有创新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其更加乐于投入新知的探究学习之中。
案例中,教者依托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去猜想、去想方设法地验证等,从而他们对学习的欲望就会高涨。如一开始的“知道这个图形的名称吗?猜想一下它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出来?”把孩子们的学习聚焦到问题之上。问题难易相交,从而能唤起他们探索问题的信心。在问题的启迪下,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梯形,他们找到与平行四边形的相通点,找到与三角形的相似点,从而为学习创新提供了经验和思维支持。所以我们可以很欣慰地看到学生后续精彩的表现,看到他们的智慧,最终他们收获满满,我们的课堂也是活力四射。
三、关注课外学习,让思考更周密
课外是课内的有益补充部分,更是放飞创新羽翼的自在蓝天。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投放部分精力于课外之中,通过设计相应的课外阅读题、实践操作题,以及其他训练题等,促使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实现里外沟通,让他们在真切的学习活动中更精准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扎实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维的稳步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圆环的面积计算”教学后,教师就得设计部分真切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翔实的场景中感悟圆环的面积是什么、怎么计算等,从而让他们的思考更加严密,更富逻辑性。
师:上节课的课后,老师要求大家去仔细观察学校的那个圆形花圃。通过观察,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花圃是一个圆,我们测量了直径是10米,它外边有一圈大理石碎石路,路的宽度是3米。
生:是的,这个碎石路就相当于一个圆环。
生:我们可以把花圃和碎石路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很大的圆。
生:花圃的面积就是直径10米圆的面积。碎石路的面积,应该从刚才找到的最大的圆中,去掉花圃这个内圆的面积,就可以了。
生:对!碎石路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圆环,用外面的大圆面积减去里面的小圆面积就是它的面积了。
……
我们深知,无论我们的课堂多么高效,容量密度那么大,它总是有限度的,而学生的课外则是一个较为充裕的时空。为此,用好课外,无疑能更好地巩固课内学习,也能让学生在课外的研究中让课内学习得到最大的补充,从而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加丰满。
案例中,教者把圆环的面积计算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观察学校花圃、碎石路的构造特点,诱使他们把圆环的构造、面积计算等进行更好的解读,从而使得理解更加透彻,圆环的建构更加厚重。同时,也使他们的思考更加敏捷、更加周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材的视角、生活的视角等,更应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去把握教学内容、情境设计和学生的体验感悟状态等,从而创设出更为适合的学习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释放、智能获得发展,数学思维也在知识不断积累中逐步壮大起來,最终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魅力。